发布时间:2022-01-04 11:29:49来源:医患家
(特约作者:天津医科大学感染病研究所贾医生)
有不少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认为,注射胰岛素是一种终身用药行为,一旦开始了就停不下来,而且再吃其他口服药也会失去效用,因此对于医生要求开始注射胰岛素非常排斥。那么打胰岛素是不是所谓“终身制”呢?
首先要纠正一个概念,就是严格来讲胰岛素其实不能被算作药物,它是一种激素类物质,不能和口服降糖药相提并论。口服药基本上属于通过不同途径间接促进胰岛素分泌、起效或减少糖类吸收,减缓血糖波动与剧烈升高,并不像胰岛素注射后能直接降低血糖。因此不存在开始注射胰岛素后再吃降糖药就都失效了的问题,而是由于部分患者自身胰岛功能已经衰竭,药物无法刺激起效,只能依赖直接注射胰岛素降糖。因此胰岛素与口服药并不相斥,也不代表用了胰岛素就能停掉口服药,是否要二者搭配使用一定要遵医嘱,根据患者自身胰岛功能状况进行决定。
其次注射胰岛素也并非全都是“终身制”。部分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是由于患病多年其自身胰岛功能已经衰竭,或是属于1型糖尿病,本身胰岛功能不全,这类患者无法自己分泌胰岛素只能依赖注射治疗。而部分胰岛功能损害不严重的患者,如刚被诊断的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注射胰岛素使胰岛细胞进行休养,其功能可以得到一定恢复,这类患者在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病情稳定后可以逐步改为口服降糖药治疗。
随着医学研究发展,必须“先服药,无效了才注射”的治疗方法已经发生改变。因此很多年龄较轻、患病初期的患者也会被医生建议注射胰岛素。胰岛细胞功能的进行性减退是糖尿病患者的自然病程,很难通过外界手段阻止。但通过注射胰岛素可以减轻胰岛细胞负担,从而减缓其功能衰退,对胰岛分泌细胞是一种保护。尤其新诊断糖尿病的患者,血糖控制不稳定、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细胞超额工作分泌,注射胰岛素可以使其在患病初期得到休息和自身修复,从而使分泌功能得到改善。
通常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经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后,胰岛功能得到改善,用口服降糖药也可有效保持血糖水平稳定,同时没有其他糖尿病并发症,或者对于特殊原因(如创伤、手术、感染等)需进行胰岛素治疗,但应激因素已经消除的患者,是可以改为口服药物治疗的。
虽然胰岛素不是必须终身注射,但其何时开始、能否停止、能否减量,必须要遵医嘱进行,一定不能自行停药或搭配、增减口服药,以防突发低血糖或急性血糖升高(如酮症酸中毒),发生生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