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06 08:27:57来源:央视网
王耳朵先生(huangezishiba)|来源
王耳朵|作者
寒冬|编辑
01
2011年10月13日。
广东佛山。
雨点拼命地敲打着一座名为“广佛”的五金城。
下午5点,58岁的拾荒阿婆陈贤妹,背着蛇皮袋来到这里。
雨声嘈杂,但她还是隐约听到了一阵阵微弱的哀嚎声。
循声望去,她发现几米外的路边有一个小女孩正躺在地上痛苦地呻吟。
起初她还以为小姑娘摔倒了,赶忙放下手里的东西走上前去,嘴上还疼惜地安慰着:
“小妹妹,别扭计(粤语:闹别扭)。”
可回应她的只有女孩的哭泣,其中还夹着呼唤妈妈的无助悲鸣。
当她走到女孩面前,将她扶起,忽然发现手里的孩子好似断了线的玩偶,整个人软塌塌地瘫倒在地。
这时陈贤妹还没有意识到小女孩已生命垂危,等她再次将小女孩抱起时,一股浓重的血腥味扑鼻而来。
再仔细看,女孩整个身子满是鲜血。
陈贤妹终于反应过来,大声疾呼:
“救命啊!谁家小孩呀?”
一个店里探出一个脑袋,看了两眼,又缩了回去。
陈贤妹又赶忙挨家挨户地问:
“老板,是不是你小孩?那小孩伤得很严重啊!”
但是,除了沉默,还是沉默,甚至还有人让她别多事。
我们不知道,那一刻,这个目不识丁、没有手机,更不会说普通话的拾荒阿婆有多无助。
我们只知道,后来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她不住地嘟囔着一句话:
“为什么一个小孩活生生的不要?她还没死啊。”
其实让陈贤妹更不理解的是,在她发现小女孩之前,附近的一个监控镜头已经拍下18个途经此地的路人。
视频内容并未全部公开
事后,我们从媒体的调查中得知:
其中有人说自己真的没有注意到小女孩,有人看见了却不知道这个小生命危在旦夕。
结果,陈贤妹成了那个唯一施救的“第19名路人”。
事件的最后,陈贤妹终于拉住了一个路过的小伙子,在他的帮助下拨打了110。
接着,陈贤妹默默地守候在小女孩的身边,直到女孩母亲到来。
这就是10年前震撼全国的“小悦悦事件”。
在被陈贤妹发现之前,这个只有两岁的女童,前后遭遇两辆车的碾压。
从这一天开始,身高一米四、身躯瘦小的陈贤妹,成了这座城市的英雄。
如今,10年过去了,救人后的陈贤妹去了哪里?现在她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02
去翻看10年前的新闻,在陈贤妹的身上,你会发现两个意料之外的词:
炒作和归隐。
什么意思?
陈贤妹的事迹见诸报端之后,她不仅荣获“2011年度广东十大新闻人物”,出席了北京大学“2011平凡的良心”颁奖礼,还有政府部门和企业、媒体不断地看望她,给她带来奖金和慰问金。
这时,有人开始质疑,陈贤妹这个“第19位路人”贪名好利。
就连她救人时的细节也被人扒出,说当时就有人“提醒”她“报警有奖励”。
而那个拽着记者让他们带自己去医院探望小悦悦,并且将一沓现金塞进小悦悦母亲手中的58岁阿婆,似乎被一些人刻意遗忘了。
“我希望好心人不要再给我捐钱了,把钱都捐给小悦悦吧。”
当陈贤妹来到医院探望小悦悦的时候,已经泪流满面。
手里拿的钱,她根本没有数过:
“我不知道带了多少钱,都是这几天他们(社会各界)给我的慰问金,我都给小孩了。”
可是几年后,依然还有人会向她借钱。
陈贤妹直言,救人后她确实收到了一些奖金,但是除了留下一部分用作儿媳治病的手术费和贴补家用外,其余的要么被她婉拒,要么被她捐了出去。
但是人家偏不信:
“找你借几万块而已,要不要这样?是不是怕我还不起?”
为了辟谣,媒体记者还专门探访了陈贤妹的家乡。
大家对这个瘦弱阿婆的评价只有7个字:“人好,老实,能吃苦”。
十里八乡,陈贤妹都是数得上的热心肠。
有家庭发生矛盾了,会让她去帮忙调解。
年轻时,她还救过两个落水的孩童。
一位老乡对记者说道:
“她年轻时和丈夫在家种田,农闲时帮别人做木工赚点钱,生产队有事情她也愿意帮忙,所以和村民的关系都很好。”
“这怎么会像是喜欢出名和贪财的人呢?不可能!”
陈贤妹出名后,还收到不少活动邀约。
她本想拒绝,但是往往都会因为对方的软磨硬泡心软答应下来:
“陈姨,到处都请得到你,就我们请不到你?”
最后她的身体实在熬不住了,选择离开佛山,躲回老家。
直到这个时候,还有一种声音传来:“归隐,是一种终极炒作。”
不过对此陈贤妹已经毫不在意,唯一让她遗憾的是,小悦悦最终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
自此,她的心中也有了一段永远弥补不了的裂痕:
“别人救人都救活了,我救的人却死去了,拿着那个奖杯,我怎么能开心。”
03
此后,陈贤妹在大众的视野里消失了整整5年。
当我们再次看到她时,已经是媒体的又一次回访。
当时的陈贤妹,人在广州。
因为家里开办养殖场失败,她重新回到了城里做家政。
不过由于“年纪大、其貌不扬、身材矮小”,她很难找到工作。
偶尔也会有人认出她是当初救了小悦悦的那个阿婆,但是她从不和人家提起。
因为一旦有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份,事情就开始变得微妙起来:
“你不是那个‘最美婆婆’吗?奖金少说也拿了上百万了吧,还出来打工?”
所以让人给自己介绍雇主的时候,陈贤妹也只让人说“她人老实肯干,请她靠得住”。
家政中心的老板娘告诉记者:
“你想让她去高端的豪宅,做很漂亮的饭菜,她做不到的。但是呢,服侍阿婆、阿公那些,倒屎倒尿,她勤勤恳恳,什么都肯做。”
自始至终,陈贤妹都不认为自己有多么伟大。
你要问她,为什么别人不敢救人,你敢救?
她会带你回到几十年前的一天——
一个少女失足掉进了屋外的水潭。
母亲出去干活了,只有双目失明的父亲在家。
落水后,少女被水呛得喊不出一句话。
就在她快要失去意识,命不久矣的时候,一双手将她举过了水面。
是一位牵牛路过的大叔,跳入水中将她抱起。
这个少女就是陈贤妹。
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是她始终记得父亲的那番教诲:
“懂事后,老爸常常跟我说,你以前被人救活,你以后有什么事也要帮助别人,救人帮人才有好报。”
也许你会说,这是一种善良的轮回。
但是我却很想用陈贤妹的那句话总结:
“这事很平常啊,总会有人去帮助。”
04
对于很多人来说,陈贤妹抱起小悦悦的10年,是捧起国人良知的10年。
可是只有陈贤妹自己知道,这10年,也是她拼尽全力也没能救回一个两岁女娃的10年。
除了开头那几个月,陈贤妹躲开了所有注视的目光,拒绝了数不清的商业活动,安静地生活着。
2017年,年老体弱的陈贤妹结束了自己大半辈子的劳碌和奔波,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低调地住进了敬老院。
来源:南方日报
“我把以前的电话号码都换了,不想别人找到我。”
陈贤妹早就记不清自己换了多少次电话号码,现在的她必须在手机背面贴上一张纸条,用来帮助记忆。
如今来打扰她晚年生活的人越来越少,但是小悦悦当日呼唤妈妈的呻吟偶尔还会出现在她梦里。
人们不时也会说起陈贤妹去医院探视小悦悦的最后一幕——
隔着重症监护室的玻璃,她小声喊:
“悦悦啊,婆婆来看你啊,你顶硬上啊(粤语:拼尽全力)!千万别走啊!”
已经失去意识的小悦悦,在那一刻手指突然动了动,然后脑袋也微微晃了一下。
她是不是也想感谢这个将她从冰冷地面抱起来的阿婆?又或许是在向她的救命恩人做最后的告别?
每当想起这些,陈贤妹的脸上总是浮现一抹哀伤:
“要是悦悦在,现在小学快毕业了吧……”
可惜,这个世界没有如果。
唯一庆幸的是,我们有陈贤妹。
因为有她,我们在痛心之余,依然保存着一份温暖和希望。
05
说了这么多陈贤妹救人后的故事,不仅是为了见证一个人如何守护住一群人的良心,更希望大家能够记住下面这三件事。
第一件来源于某档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对话。
主持人:“我也有一个疑惑,当然这个陈贤妹老太太生动地说明劳动人民最高尚,就是没有什么文化没读过书的,但是可能有这么高尚的情操。”
嘉宾回答道:“礼失而求诸野。”
一个人的教养和财富学识没有任何关系,越是普通人的善良,越是彰显人性的伟岸。
第二件是《广州日报》报道的一条新闻。
“小悦悦事件”发生后的第4天,作为事发地的“广佛”五金城发生了一起“摩托男”抢手机事件。
周围人纷纷围上来帮助失主。
失主说:“还好,人没事,没想到城里人还是不冷漠的!”
谁都没说,但是似乎谁都知道,这一切都要从一位拾荒阿婆说起。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旁观者效应,其中有一个原则:
哪怕只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这样的从众行为,从众行为都会骤减90%。
第三件是陈贤妹多年后的一个遭遇。
她去医院做手术,医生认出她是陈贤妹。
不仅手术费没收,押金也退给了她。
我们不强求好人有好报。
但是善良需要被铭记,更需要被呵护。
以上,和诸君共勉。
作者简介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
参考资料
广州日报:《“小悦悦事件”引社会深思:同行难信邻居难交》
广州日报:《女童遭碾事件冷漠路人忏悔:后悔内疚几夜没睡好》
解放日报:《记者赴陈贤妹家乡采访村民称其不可能炒作》
佛山日报:《救人阿婆探望悦悦捐出慰问金:每晚都梦见她》
羊城晚报:《女童遭两车碾压续:救助者不堪骚扰已回老家》
澎湃新闻:《“最美婆婆”陈贤妹这五年:毁誉皆平静,还会梦见“小悦悦”》
清远日报:《扶起“小悦悦”的陈贤妹:要是小悦悦还在,小学快毕业了》
南方日报:《8年前救起小悦悦的她,现在过得怎样了?》
辽宁卫视:《王刚讲故事》20111109记住那个孩子“小悦悦”
RECOMMEND
推荐阅读
▼关注央视网读更多好文▼
善良需要被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