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科技 文章内容

【本周小结】运营商高管2020年度薪酬曝光;华为发行2022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中国移动正式在上交所上市

发布时间:2022-01-10 10:44:11来源:C114通信网

WEEKLY

本周热点有运营商高管2020年度薪酬曝光;华为发行2022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中国移动正式在上交所上市

•第169期•

运营商高管2020年度薪酬曝光

1月7日

日前,国资委考核分配局正式对外披露了2020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情况。

其中,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年度应付年薪最高的是中国电信董事长、党组书记柯瑞文,应付年薪为82.76万元;其余高管应付年薪在73.66万-75.86万之间(部分高管任职不满一年或调任)。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年度应付年薪最高的是中国移动董事长、党组书记杨杰,应付年薪为87.82万元;其余高管年薪78.16万至84.17万之间(部分高管任职不满一年或调任)。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年度应付年薪最高的是时任中国联通董事长、党组书记王晓初,应付年薪为78.12万元;其余高管应付年薪在67.29万-70.31万之间,(部分高管任职不满一年或调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高zun:

这么大集团的公司领导年收入还没互联网公司的中层

华为发行2022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

1月8日

近日,上清所最新披露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华为”)2022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显示,为支撑各项业务发展和关键战略落地,华为拟发行一期期限为3年、募资总额为40亿元的中期票据,将用于补充公司本部及下属子公司营运资金。

中国工商银行将作为此次发行的主承销商,中国农业银行作为联席主承销商,组织承销团承销本期债务融资工具;工商银行作为簿记管理人负责簿记建档工作。

本次发行利率区间为2.7%-3.3%,发行首日为2022年1月6日,缴款日期为1月10日,上市日期为1月11日,兑付日期为2025年1月10日。

▍相关新闻

中国移动正式在上交所上市

1月5日

中国移动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发行价格为57.58元,开盘价格为63元,高开9.41%,随后回落至60元以下,截至今日收盘,中国移动收涨0.52%,报收57.88元/股,总市值1.23万亿元。

申万宏源认为,中国移动上市破发风险小于中国电信。在“绿鞋”护航下中国电信上市首月未破发,但绿鞋机制到期后次日盘中首次破发,其后股价持续低位震荡。考虑到中国移动按申报稿募资净额计的预期发行PE约为12倍,较中国电信首发PE低40%,且中国移动位居三大运营商首位,预计其上市后破发风险小于中国电信。

在上市前一晚,中国移动发布公告表示,将推出港股回购计划,拟回购已发行港股的10%,约20.5亿股。公告表示,中国移动进行回购资金全部来自于流动运营资金,未来回购的股份将在回购时被视为注销。

▍相关新闻

电信联通共建共享5G基站超60万个

1月5日

2019年9月,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全面启动了5G网络的共建共享,在全国范围内共建一张5G接入网络,开展5G全生命周期共建共享,实现了一张物理网,两张逻辑网。

双方经过两年多的紧密合作和持续创新,两家全球TOP10的运营商建成了规模最大的5GSA共建共享的商用网络,为两家5G业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网络基础保障,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商用部署共建共享5G基站超60万个,占全球已建5G基站数40%以上,同步推进了4G接入网共享,累计节省网络建设投资超过2100亿元,每年节约网络运营成本200亿元、节电超100亿度、降低碳排放600万吨,拉动了上下游产业链,引领了全球5G发展,推动了5G产业高质、健康、绿色发展。

▍相关新闻

中国电信:LWDM首次进入集团采购目录

1月6日

来自中国电信官网消息,中国电信5G前传波分彩光设备(2022年)集中采购项目已批准,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进行集中资格预审,特邀请有意向的潜在投标人(以下简称申请人)提出集中资格预审申请。

中国电信指出,本项目共划分2个标包,分别为CWDM彩光设备标包和LWDM彩光设备标包。

近两年来,中国电信在部分试点省公司进行了LWDM设备的集采,这一次则是首次在集团层面进行集采,意味着在历经1年多的现网试点后,中国电信要在全国范围内商用LWDM技术。

▍相关新闻

联通发布第二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1月4日

中国联通发布2022年开年新利好,第二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实施考核管理办法(草案)正式发布。依据公告,中国联通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所涉及的公司股票总数累计不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

本期拟向激励对象授予不超过9亿股的限制性股票,约占当前公司股本总额309.9亿股的2.9%。公司授予激励对象每一股限制性股票的价格为2.48元/股。

本次授予的激励对象包括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影响的核心管理人才及专业人才(不包括董事),不超过8000人。

▍相关新闻

© 2016-2022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