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教育 文章内容

与大学生息息相关,但他们却漠不关心?高校可从这些方面出手

发布时间:2022-01-10 20:45:52来源:麦可思研究

大数据时代,高校若想赢得学生对学校数据采集行为的信任,做好相关数据利用工作,让学生更懂校园数据不失为一条好策略。

身处大数据时代,人人都享受着大数据带来的便利与个性化服务,同时也面临着数据信息安全带来的隐患。

教育部公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学校)做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障,重点保障数据和信息安全,强化隐私保护,建立严密保护、逐层开放、有序共享的良性机制,切实维护好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

然而很多大学生并不知道也并不关心所在学校会拿他们的个人数据信息具体做些什么。不少教育专家建议,高校应重视培养学生对个人数据隐私的敏感性,以及在数据隐私方面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为什么学生对个人数据信息

“漠不关心”?

卡丽·克莱因是美国州立高等教育执行官协会的高级政策分析师。大约5年前,她询问一些本科生个人数据信息被学校使用的情况时发现,大部分受访大学生对此“完全不知情”。

高等教育洞察网站和大学脉搏2021年7月曾联合调查过120所高校的2286名在校本科生,询问他们对于所在学校收集学生个人数据信息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大学生比较关注高新技术公司,比如谷歌和Facebook以及一些手机App等是如何处理个人数据的。当被问及如何看待所在学校收集学生个人数据信息的行为时,超过一半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对于所在学校是如何处理其出勤(占66%)、成绩(占55%)和入学注册(占51%)的数据并不关心;对于所在学校是如何处理其课程选修情况(占47%)和个人经济情况(46%)的数据信息,接近五成受访大学生表示不关心。

“对于大学的数据收集行为,学生们普遍不怎么关心。”爱荷华州立大学高等教育和学生事务助理教授迈克尔·布朗指出。

佩加·K.帕西曾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校园隐私官,谈到自身这段工作经历时她直言,“学生们对校园数据信息安全和隐私的认知存在不小的差异。”帕西补充说道,很多学生也可能觉得自己没有对所关心的事情产生影响或者改变的权利与能力,“这就像我们会告诉别人要处理好他们在谷歌网站上录入的个人数据信息一样,而又不知道具体应该如何安全处理这些数据信息。譬如,是否有权拒绝谷歌的隐私声明?可以和谷歌谈判吗?答案显然是不能。自己似乎什么也改变不了。”

大数据时代,高校若想赢得学生对学校数据采集行为的信任,做好相关数据利用工作,让学生更懂校园数据不失为一条好策略。

打破学生的“漠不关心”,

高校可以怎么做?

奥图姆凯·凯恩斯是密西根大学迪尔伯恩分校的教学设计师,他曾在教育期刊上谈论过高校如何帮助学生质疑数据信息安全和隐私的问题,并呼吁学生多关注这方面的内容,“你所产生的数据,都是别人收集、储存、盗取、泄露和滥用的对象。我希望学生们能敏感地意识到个人数据和这些行为之间的联系。”

为培养大学生对个人数据隐私的敏感性,以及在数据隐私方面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不少高校已开始行动起来。统而言之,可总结为以下数类举措。

(1)积极主动地向学生介绍学校现有的数据隐私政策。

前文提到的高等教育洞察网站和大学脉搏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2%的受访大学生知道所在学校有这方面的政策并阅读过该政策。

克莱恩也非常认同应加强相关政策的普及。但问题是,“目前学生往往需要登录学校网站特定的网页才能看到这方面的政策,而在那些学生经常浏览的页面中并不常见。”帕西则明确表示,“那些还没制定明确的数据隐私政策的大学,已落后于时代了。”

(2)组建或者强化数据隐私团队。

目前部分高校已在校园数据隐私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指定专业的数据隐私官就是方法之一。密西根大学负责信息技术的副主任兼首席信息官拉维·彭兹认为,“这些专业人员可以协调各个院系或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工作,把大家拧成一股绳。不仅如此,我校还组建了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多名学生。专业人员和学生紧密联系,更利于确保学校在推出新的信息技术时,相关规章制度能贴合学生的立场。”

凯恩斯不仅是密西根大学迪尔伯恩分校的教学设计师,也是该校数据隐私小组的一名成员。该小组成员还包括来自教学中心、信息技术和图书馆的职工。“这个小组的成员既知晓教学工作,又懂得数据信息技术和相关法律方面的事情,这正是它的特别之处。”据凯恩斯介绍,该小组目前正在编制一本关于校园数据信息安全和隐私的手册,其中包含给教师的建议,比如在采用新的教育技术工具时,应时刻牢记相关的数据信息隐私条款。

(3)“我的数据,我做主”。

帕西作为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校园数据隐私管理员,上任后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厘清学校究竟在哪些方面使用了学生数据”。在厘清并整理成册后,其工作团队便开始着手制定学生个人数据信息收集和使用的透明度的规则,同时还明确了这些数据信息收集和使用时的选择权。

帕西目前正在努力使该校的数据提供程序标准化,“在一些方面,我们会让数据提供者享有高度选择权,自行决定是否愿意为学校提供个人数据。另外,学校应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数据,他们自己可以做主。特别是将数据应用到学生自己的教育体验方面的时候。”

(4)在数据隐私政策制定上,需考虑周全。

布朗和克莱因研究高校数据信息安全和隐私政策时发现,不少学校过往的观念是将数据视为静态记录,极少关注到校外第三方机构会如何使用学生数据,即使有相关政策也未能清晰地写明学生所享有的权利或校外第三方机构需要承担的责任。

“提到数据使用的透明度,并不是说非要搞个20页的文件,”帕西表示,“这样的文件反而会让隐私条款更晦涩难懂。”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做法是把学生纳入数据小组委员会,例如学生可以参加该委员会正在研究制定的关于学生数据方面的指导方针。该方针旨在规范一些问题,比如研究人员是否可以使用班级名单向学生群体发送调查问卷等。

(5)确保所有问题都能找到答案。

学生应能通过阅读数据信息安全和隐私政策,更直接地从教职员工那里得知如果有相关疑问应该向谁提出。

正如克莱因所说,“当碰到问题时,学生信任的教职员工应能站出来为他们答疑解惑。”布朗建议,高校的信息技术部门、教务处、学工处等部门的教职员工,必须熟知所在学校的数据信息安全和隐私政策,以便回答有关学生遇到的问题。

(6)数据教育应尽早,且时常开展。

一年一度的迎新会听起来是很符合向学生介绍本校数据信息安全和隐私处理方法的好机会,但相关专家建议,此时并非唯一良机。

布朗和其他一些高校教职人员建议,不妨将数据信息收集、使用和选择的讨论纳入第一年的新生研讨课。另外,据彭兹分享,密西根州立大学对相关信息的传递是多模式的,形式有视频、社交媒体内容和集体活动。“我们会利用日常一切机会,让学生参与到数据信息安全相关问题中来。”

(7)在课程大纲中纳入数据隐私声明。

克莱因所在的乔治梅森大学非常在意教师教学大纲中的数据信息安全和隐私声明。教学大纲开篇通常包含教师对保护学生数据信息安全和隐私的承诺,并声明仅使用学校批准的课程技术教学,仅将学生数据用于合法的教学目的。同时,教师也会要求学生注意个人日常行为,注意保护同学和自己的数据信息安全和隐私。

“该声明就是想让学生明白,是谁在收集他们的个人数据,这些数据又是如何储存和使用的,”克莱因表示,“声明的重点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而并非声明本身。”

(8)严格选择教学技术提供商。

在选择教学技术工具时,越来越多的高校和授课教师开始重视学生数据信息安全和隐私问题。布朗说,爱荷华州立大学的教职工如果想将新的App或技术工具用于教学,那么他必须将该App或技术工具报备给信息部门,说明该App或技术工具具体会用在哪儿,使用多长时间,开发者是如何收集和储存用户数据信息的等内容。

结语

大数据时代,高校如何利用好数据,同时如何保护好学生的数据信息安全和隐私,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之一。显然,若想赢得学生对学校数据采集行为的信任,做好相关数据利用工作,让学生更懂数据不失为一条好策略。

主要参考文献:

[1]MelissaEzarik.DataCollectionComforts:MostStudentsTrustTheirColleges[EB/OL].InsideHigherEd,2021-08-17.

[2]AutummCaines,ErinGlass.EducationbeforeRegulation:EmpoweringStudentstoQuestionTheirDataPrivacy[EB/OL].EDUCAUSEREVIEW,2019-10-14.

作者|麦可思王慧

本期责编|麦可思王捷

我们的视频号上线啦~

快戳↓

关注我们

观看更多视频

往期推荐

01

声明:欢迎转载和分享,转载请注明来自“麦可思研究”。获取白名单或建立长期合作请联系编辑部(电话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

© 2016-2022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