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历史 文章内容

性命攸关之际,鲁迅愤然写下一首诗,字字铿锵,警醒了无数人!

发布时间:2022-01-11 07:14:21来源:品读诗词歌赋

说到武汉,就不得不提到黄鹤楼,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黄鹤楼自古以来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更是很多富商贵胄游览观赏、宴请宾客的首选之地,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一千多年前,崔颢登上黄鹤楼,为眼前美景所震撼,随即诗兴大发,挥笔写下《黄鹤楼》一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仙人黄鹤、白云缭绕、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这座历史悠久的古楼高耸入云、景色宜人,然而当暮色渐起,江面上烟波渺渺,不禁让人感概世事苍茫,回顾四周,一片凄婉苍凉,又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令人叹为观止,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而诗人崔颢在写完此诗后也是名动四海,无人敢与争锋。

就是这样一首七言律诗,这么多年来一直没人敢模仿,更无人能够超越,直到1933年,鲁迅悲愤交加,一气之下仿作了一首,字字铿锵,警醒了无数人!

1932年,正是日本侵华之际,当时的东北已经全面沦陷,日本人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华北地区。

眼看华北危在旦夕,国民政府非但不奋起反抗,反而决定放弃北京,撤出北京的军备,让其成为一座不设防的文化城,以免遭受日军的炮火。

1933年1月3日,日军占领了山海关,国民政府当即决定用列车运走故宫博物馆等地的重要文物,分批送往上海、南京等地。与此同时,政府还下令要求所有的大学生不许逃难出城。

于是便出现了这样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运送文物的列车一辆接着一辆,不断穿梭于城门站台前,大学生想要自行离开却受到了训斥,他们的安危根本无人在意。

正是人命关天的时候,政府却只看重国家的文物,而根本不在乎人民的死活,这种行为简直本末倒置,荒唐至极,鲁迅看到了十分愤怒,一气之下写下了这首《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学生》:

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

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

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

当时的华北地区一片混乱,大学生却困在城中难以自救,鲁迅心中感到万分的愤怒和悲痛,提笔怒斥了国民政府的冷血无情。

在诗词的最后,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日本军队日益迫近,短时间内接连攻陷多地,而此时此刻,国民政府的官僚却在烟花场寻花问柳、醉生梦死,丝毫没有受到惊扰。

纵观全诗,从字里行间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鲁迅当时的愤怒,更能感受到他那想要救国家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迫切之心。拳拳之情,溢于言表,警醒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一代伟人毛泽东曾评价他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时至今天,每当我们提起鲁迅,总能感受到他身上的傲然风骨和凛然正气。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他毅然决定弃医从文,用文字做武器,抨击当时腐朽的社会,揭露各种丑恶的面貌。

纵观历史,无论是在哪个年代里,每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总有一批仁人志士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

他们奋起反抗,他们勇于斗争,他们的品质精神,早已融入了民族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更应该时刻牢记幸福的来之不易,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奋发图强,永不言弃!

投稿信箱:1871084747@qq.com

—后台回复“早安”,每天收获新惊喜—

让我知道你在看!

© 2016-2022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