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13 08:47:05来源:知著网
「纵然成为父母,作为子女没有考试和门槛,但做好答卷却仍然需要一生的思考和反思。在答卷的过程中,坦诚地表达彼此的期望和爱意才是亲子问题中最为真实而正确的答案。」
>>>
“快要期末考试了,孩子天天玩游戏,送(插满课本的)生日蛋糕只是为了提醒他好好学习”。
近期,一则母亲为孩子过生日的视频走红,母亲为孩子庆生本是一件家常事,但此视频走红在于母亲将与孩子说好的皮卡丘蛋糕临时替换成了插满课本的生日蛋糕,引得孩子大哭。
此次事件的矛盾点在于母亲以自认为幽默的方式教育孩子认真学习,但实际却给本来期盼美好生日的孩子造成了阴影。母亲的做法显然有失偏颇,也受到了网友的批评。批评的焦点集中于母亲不合时宜的教育方式以及出尔反尔的食言行为。
图片来自微博网友评论
但是,将视频中的亲子反应放到现实中思考,会发现其实母亲对孩子是充满爱意的,送这样的蛋糕本意也并非是施压。真正的高压家庭也许反倒是为孩子准备更加精美的蛋糕,配上父母“看爸爸妈妈对你多好,所以你要好好学习报答我们。”这样的表达。
真正的施压是严厉或无声的,但视频中哭闹的孩子与充满“恶作剧”的蛋糕正是说明孩子成长于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那些真正被压迫的孩子也许连哭闹都是奢望。
图片来自知乎网友评论
批判过后,再次将亲子教育与亲子关系的问题拉回前台,我们应当反思的是为何母亲的爱意演变成为一场闹剧,亲子之间又该如何定义彼此的爱。
一
倾斜的亲子关系,被爱意“凝视”的孩子
在漫长的社会发展演变中,一直存在着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长老权力”。孩子们在出生时就被迫加入到长辈们定好的社会秩序之中,从而在长久的教化中维持社会的稳定。
在这样的社会秩序中,父母规定着孩子成长和发展的轨迹,18岁以前就该读书,30岁工作结婚等等。对此,心理学家伯尼斯·钮加藤曾提出“社会时钟”的概念,简单来讲就是说什么年龄就要干什么阶段的事情。
这样的社会发展过程赋予了不同年龄群体不同的社会权力,同时他们依照自己的过往经验来运用和施展这些权力。
于家长而言,从拥有小孩开始他们被授权“管教孩子”的权力,正是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倾斜的亲子关系。
在当前的社会语境中,父母很多时候可以无条件地决定孩子方方面面的问题,他们通过借鉴自己过往成长的经验和树立期望孩子达到的目标来规范和引导他们的孩子,不论这种规范有时是否合理。
图片来自知乎网友评论
显然,视频中的行为便是一次倾斜亲子关系背景下的展现。母亲运用自己的权力随意更改已经约定好的生日蛋糕,并以更换成课本的方式将自己的期望注入其中。
母亲本意似乎是想要提醒孩子认真学习,但其背后所携带的社会权力却模糊了其本意的传达。试想,当孩子的朋友送他这样的蛋糕时反倒更会被认为是一场“恶作剧”。
在这场闹剧中,母亲没有遵守拥有权力时该履行的责任——送与孩子约定好的皮卡丘蛋糕,反倒滥用权力以自认为幽默的方式规范孩子的行为,使本就倾斜的亲子关系更加歪曲,也无外乎会遭到社会的批评和孩子的不解了。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与其想要以幽默的态度在不合时宜的场合约束孩子的行为,不如正视这道亲子之间的难题,坦荡的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一次“错位”的爱意表达也许不会影响亲子关系,但却是父母培育树人中重要的一课。
图片来自知乎网友评论
此外,在倾斜的亲子关系中,用自认为“为你好”的俯视态度对待亲子关系,其背后传达出的仍然是“因为我是长辈,所以你要听我的”这样一种控制和漠视心态。
生日于孩子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日子,在这一天用生日蛋糕的形式劝诫孩子好好学习,孩子所理解的背后逻辑也许是:“妈妈给我过生日不是真的想要庆祝我长大,只是想借机督促我好好学习”。
视频中的妈妈以爱为名头,凝视和捆绑着孩子,并努力向孩子输出自己的期待。
事实上,敦促孩子刻苦学习无可厚非,对孩子赋予期待也在所难免,只是在孩子生日当天,用“为你好”的光鲜外衣剥夺属于孩子的快乐时光,并为自己的行为扣上幽默的帽子实在不妥。
生日本是孩子向父母表达愿望的日子,却反倒成为家长施展社会权力实现自己情感需求的渠道。
这一错位的情感互换与权力鸿沟引来了孩子的反抗,而与母亲相比权力微弱的孩子也只能通过哭闹向母亲的诉求表达不满。
本就倾斜的亲子关系更需要父母认真且平等的看待与孩子间的关系,通过相互尊重和肯定,父母不仅仅是在为孩子树立榜样,更是在完成自己人生的答卷。
图片来自微博网友评论
在生日蛋糕背后,体现出的是母亲对孩子的期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家庭长久保持的观念,父母期盼孩子能够有所作为,甚至将自己未完成的任务和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因此很多父母总是期望孩子能够和自己走上同样的单行道。
在这条风景一致的单行道中,父母因为看过了前边的风景,踩过了一些坑,便常常回过头来鞭策孩子保持和自己一致的步调,在哪里要躲避陷阱,哪里的风景不必驻足停留,甚至打消孩子通往不同岔路的念头。
但显然,很多时候这一看似帮助孩子少走弯路的期望成为父母施加压力的借口以及割破亲子链条的利刃,而这一期望本身也在无形中扭曲了亲子之间的天平。
在今天的很多家庭中,父母可以随便定义他们心目中的“好孩子”,但孩子基本无权定义他们心目中的“好父母”。社会赋予了父母管教孩子的权力,也赋予了父母单方面施加期待的权力。
送这样的生日蛋糕也许并非出于压迫孩子的本意,但在单方面决定送什么蛋糕的过程中,母亲早已将压力与期望通过自己的权力置于其中。
二
打破“礼物”的枷锁,寻找真实的爱意
送生日蛋糕是母亲为孩子庆祝的方式,也成为母亲传递个人需求的渠道。跳出视频本身,父母为孩子准备礼物从而敦促孩子努力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现象。而孩子也明白,通过努力学习能够在与家长的“谈判”中获胜。
在当下,学习成为许多孩子与家长抗衡的重要砝码,而礼物则成为这一矛盾中连接亲子关系不可或缺的纽带。
通过礼物,家长能够赢得孩子的好感,并且能够以一种“曲线救国”的方式激励孩子刻苦学习,而孩子则能够通过努力学习赢得想要的礼物与父母的开心。
以学习为核心的亲子关系看似在礼物的协调下达成了平衡,但是这一平衡是微妙且脆弱的。当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或者家长食言,便会打破这一天平,使亲子关系更加恶化。
视频中的母亲将与孩子约定好的皮卡丘蛋糕偷偷调包,已然打破了亲子之间的平衡关系,本就没有获得精神支持的小孩还要再受到母亲潜意识的压力,必然会引起不满。
图片来自微博网友评论
实际上,对于孩子们而言,认真学习本就是应该完成的任务,也是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孩子对待学习应该是严肃且认真的,父母也应当如此。因此,劝诫孩子认真学习大可不必搞的天花乱坠,也不必借幽默之名影响孩子心态。
而另一方面,于孩子而言,以学习为名换取礼物同样将亲子关系和家长的爱意转换为实现自身愿望的底牌。前段时间一位母亲的提问走红网络,母亲表示孩子向她索取5万元作为考入大学的奖励,并想要通过奖励购买LV包。
图片来自知乎网友提问
且不论孩子购买奢侈品出于什么样的态度,但可以窥见的是,孩子通过学习赢得母亲的肯定和赞赏,进而满足自己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父母的爱意在孩子心目中被转化为5万元或是一个名牌奢侈品。
不禁发问,用礼物或成绩的方式所呈现的爱意究竟是发自内心还是出于满足自己的“需求”呢?
亲子关系一直是家庭中的难点问题,在不平衡的亲子关系中,父母用自身权力规范孩子的行为,而孩子则通过学习这一最大筹码来与父母进行“协商”。
在礼物的置换和需求的表达中,父母与孩子消费着彼此的爱意,也在很多时候错失了表达爱意的机会。
“希望你努力学习”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诲,亦是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挂念。不必借由生日蛋糕的名义来表达。
“我想要一个礼物”(合理化的礼物)虽然是索取,但也是孩子对于父母爱意的信任,不需要借由学习的名头。正视这样的爱意表达,孩子才能在成年后正视年迈的父母所提出的需求。
图片来自电视剧《以家人之名》
不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应该坦荡面对自己的责任和彼此的爱意。纵然成为父母,作为子女没有考试和门槛,但做好答卷却仍然需要一生的思考和反思。在答卷的过程中,坦诚地表达彼此的期望和爱意才是亲子问题中最为真实而正确的答案。
教育本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也许是家长唤醒孩子的灵魂,也许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