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历史 文章内容

辽国使者出一无解对联挑衅大宋,苏东坡巧妙应对,使者哑口无言、惭愧退兵

发布时间:2022-01-13 07:48:46来源:品读诗词歌赋

文|网络·图|网络·编辑|向小园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苏轼一般。有人说他是出色的美食家,优秀的厨师;有人说他是“诗人圈”中的旅行家,用一生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还有人说他是“古人交友圈”中最受欢迎的明星,他的朋友上到当朝天子,下到山野农夫。

苏轼的一生可谓传奇精彩,他的一生起起落落,兜兜转转。他用豁达乐观的态度笑对人生,一颗平静悠闲的心面对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

也许是他的一生太过坎坷,又或许是他身上蕴含的豁达气度太过迷人,以至于人们提起苏轼便是他那“三起三落,黄州惠州儋州”的人生经历。但其实苏轼诗词并重,佳作无数,成就之高,堪称大宋第一人。

宋代笔记《庚溪诗话》中记载了宋神宗对苏轼的评价:“白有轼之才,而无轼之学。”这里的白指的就是李白,而轼便是苏轼。这短短的十个字,可谓是一语中的。苏轼不仅有才,还善于学习。他不仅集儒、释、道于一身,还精通医学、饮食、天文、地理、诗词歌赋和琴棋书画,可谓是绝世奇才!若苏轼出生在我们现代,那就是长辈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同学眼中的天才,公司老板眼中不可多得的复合型人才。

公元1056年,年仅21岁的苏轼在父亲和弟弟的陪同下进京参加考试。此时的他年少气盛,报负非凡,在进京赶考路上,他结识了和他一同参试的章惇,两人年纪相仿,目标相同,很快便引为知己。两人游山玩水,抵足而眠,无话不谈。那一年,文人集聚,好不热闹,两人分别时相互约定“他日扁舟约来往,共将诗酒狎樵渔。”言辞间满是对两人友谊的向往憧憬。

第二年,苏轼因《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并在欧阳修的称赞下,一时名声大噪。也是这一年,北宋与辽国之间发生了一件趣事,这次事件让苏轼不仅在朝廷得到重视,在民间也得到百姓的爱戴。随着辽国的崛起,北宋的边疆局势变得格外严峻,辽国派使者来挑衅说:“你们中原,如果有人能对出我的上联,我们就罢兵。否则,我们将举兵占领中原。我们的上联是:三光日月星。”当时朝中大臣个个都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

上联出现了数字“三”,后面又注明了“日、月、星”三样事物。那么难题就来了,下联不能再用“三”,无论你用数字几来应对,后面的事物不是多于三个,就是少于三个。这样便不能做到对联字数相等、对仗工整的要求。

这时苏轼胸有成竹地看着皇帝,皇上点头让他出来应对。只见苏轼目光炯炯盯着使者,朗声诵道:“四诗风雅颂。”四诗本包括:大雅、小雅、国风和颂诗,但大雅、小雅可统称为雅。以“四”对“三”。可谓是妙极了。辽国使者一时间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只能罢兵离去。苏轼用他的智慧为国家免除了道兵之灾,赢得了满堂喝彩,这件事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苏轼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之后的坎坷生活中苏轼更是创作了一篇篇传世佳作,直至今天仍旧让人拍案叫绝。

唱着“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苏轼把一片豪情赠予世人,何其旷达,何其洒脱。在月下吟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苏轼让人着迷。走在乡间小路上,高声朗颂:“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又让人敬畏尊重。

苏轼一生坎坷,可他具有真正的智慧,他收起了锋芒,对待周遭变化淡然处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赢得世人敬仰。人生充满了无奈与心酸,这需要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打拼。不因一时的低谷而消沉,不因一时的得意而忘我,内心有光之人,才是真正智者。做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吧!

投稿信箱:1871084747@qq.com

—后台回复“早安”,每天收获新惊喜—

让我知道你在看!

© 2016-2022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