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育儿 文章内容

有些黑洞里的小秘密,养了二胎才知道……

发布时间:2022-01-17 10:03:12来源:樱桃写的

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关于孩子的刻板印象。

会不自觉地拿孩子跟自己小时候比较,跟同龄人比较,跟兄弟姐妹比较,从而给孩子下一些结论,又基于这个结论去指定“改变孩子计划”,比如孩子习惯不好,3岁看到老,我要赶紧给他做规矩;又比如孩子聚会时不说话就是性格不好,我要逼他多开口;又比如孩子不敢玩滑滑梯,太胆小了,我得想办法锻炼他的勇气;还有孩子本是张白纸,爱哭爱打人都是家长没教好。

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老人,一定都有过很多预判,关于孩子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在我的很多预判被打脸后,孩子的成长实在是充满太多变化和惊喜,比起定义他、预测他,更重要的是百分百接纳他,拥抱他生命的每一阶段。

我自己改变对孩子的刻板印象,可能要从有了老二,发现了一些育儿黑洞中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开始……

孩子天生是一张白纸吗?二胎妈妈更有发言权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老大5岁,老二3岁。

姐妹俩同父同母年龄差很小,按理是一个系列不同批次的盲盒吧。怀着老二抱着老大的时候我是这么认为的。

等到盲盒揭晓,才发现原来这俩来自完全不同产品线。性格不同、长相不同,而作为产品经理的爸妈,需要操心和重点关注的环节也截然不同。两个年龄差不大的孩子,被迫接受着爸妈的比较。

*育儿黑洞中的秘密之一:孩子从来不是一张白纸。

老大生得霸道、急躁又直白,老二生得憨厚、圆滑又温吞,而且一出生就在用自己的方式跟这个世界打招呼。

大姐从出生的第一秒开始,就不曾遮掩自己的急脾气,每次喝奶,急着吞咽和大口喘气的声音响彻全家,隔着两扇门都能听见。大一点了,她要的东西没有在一秒中内到达她的手上,必然大哭不止。

无论是爬、走、跑、骑车、玩玩具、取东西、她的动作快如闪电,毫无章法,随时人仰马翻,我的眼镜都废掉两副。至今还是爱哭鼻子,爱抢东西,口舌不饶人的大姐。声线比较尖,无论在哪动静都很大,很有存在感。

小妹一出生就开了慢镜头,喝奶慢吞吞,说话慢吞吞,运动慢吞吞,抬头转身迈步子,每个动作都需要大脑花点时间处理后才执行。虽然慢,但凡事力求准确到位。

在一岁之前家里几乎听不到她的声音,被姐姐揍了哭两声但很快停止。不太浪费时间在无效的哭上,哭都是策略性哭泣。开始讲话比姐姐晚很多,但是喜欢说完整句子,一句话重复七八遍直到说完整。饱受姐姐压制但又爱讨好姐姐,是很会用巧劲的小姑娘。

集体生活的情况也很有意思,姐姐爱凑热闹,啥事都喜欢插一脚,经常也会与小朋友抢东西。姐姐爱做勇士,有一点危险的项目她都敢玩,并且最喜欢保护个子矮或者年龄小的小朋友。可能是觉得小朋友能听她的话,毕竟在家她就是霸道姐姐人设。

妹妹就完全不同,可能是一出生就在姐姐的强势掠夺中存活,只要有小朋友靠近,她就会主动让出她在玩的东西,或者就默默走开去找别的玩具。

但是人的磁场就是好奇妙,妹妹越是不争不抢,喜欢找她玩的小朋友就越多,可以说妹妹是班花般的存在。小朋友都想跟她玩,甚至她一进班级门,就有小孩跑来帮她拿书包拿外套挂好。

姐姐和妹妹在托班阶段是同一位老师,她对姐妹俩的评价很准确:姐姐古灵精怪,时常靠蛮力和嗓门取胜;妹妹不动声色,乖巧又细腻。

两个孩子的差异化养育

一胎略显紧绷,二胎松弛得没边。

因为所在公司年轻人居多,常有新手妈妈问我:我养一个孩子就这么累了,什么事情都要担心,感觉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要照顾两个是怎么做到的?

我说:那你再生一个就懂了,那些焦虑都不存在,放手是唯一的活路。

养育两个孩子的硬件配置基本一致,但软件差别较大。最显著的就是我的焦虑程度。简单来说,老大照书养,老二当猪养,在我身上执行得很彻底。

生老大时候,会怕很多东西。怀孕开始就在担惊受怕中,担心产检,担心吃错了东西。

当时在国外,产检是白人医生,他对我说过一句话,印象深刻:Chinesemommiesreadtoomuch!生之前看过两遍《程序育儿法》,日常阅读婴儿睡眠的公众号,企图在娃出生后能够照搬执行。

姐姐出生后,焦虑最大化释放和蔓延。怕她没睡够婴儿推荐睡眠时长,怕抱她太多会放不下来睡觉,怕她没吃够推荐量的母乳,又怕一哭就喂养成坏习惯,怕地上太脏,怕她跑太快要受伤,怕她走路太早,怕她脾气急躁爱摔东西。总之怕一切现在回过头来很可笑的事。

生了妹妹基本丢给阿姨,我没空去计算她每天睡多久,只根据阿姨几点带她进卧室,几点带她出来做一个粗略的估计,不要睡太少就行。

我忙着带姐姐看世界,能陪妹妹的时间很少,所以我回家会抓紧一切可以抱她的时间,想要和小肉球亲密接触,绝不吝啬拥抱,甚至盼着她发脾气,盼着她哭,似乎这样才能让我的母爱有一些可用之处。

结果呢,妹妹自己能吃能睡能长个,困了想睡觉时候,你去抱她她会挣脱,放在床上自己入睡更平静。爱笑爱观察,情绪非常稳定。

吃饭也是,妹妹爱喝奶,饭菜肉都爱吃,饮食上基本没让我操心过。姐姐呢,这不吃那不吃,有阵子只吃虾和肥肉,奶不爱喝,总想吃零食。

不知道在哪里看过,说婴儿时期宝宝很容易被妈妈的焦虑所传染。现在看来挺有道理,我在照顾姐姐的过程中很焦虑,所以姐姐反而吃不好睡不好,而在妹妹这里彻底松弛,她就自己长成了省心宝宝。

*育儿黑洞中的秘密之二:你的焦虑大多数都是毫无必要且毫无作用的。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因为一岁的宝宝两天没有拉臭臭,全家忧心忡忡,问我怎么办,我忍不住说了句:你们太焦虑了,等你生个老二,压根不记得他哪天没拉屎。

二胎妈妈真的能做到公平吗

曾经看到过网上热议,说生两个孩子,一定有偏爱。

我反复掂量,非常确定我对姐妹俩的爱分毫无差,但在生活里,的确做不到完全公平。

这个问题我也问过身边几位二胎妈妈,答案都差不多。

无论两个孩子的性别和年龄差,基于时间和精力的有限,我想大部分二胎家庭很难做到公平。而且孩子在不同年龄段所需要的关注和资源不同,家长的精力一定会阶段性倾斜给其中一个。

妹妹出生前,两岁的姐姐日常和我粘在一起,睡觉也和我在一起。妹妹出生第一年是跟阿姨睡,后面又跟爸爸睡。我去医院生妹妹的那天晚上,姐姐跟外婆睡,哭得撕心裂肺,一晚就在哭和睡的交替中度过,把外婆都整疯了。妹妹出生的第四天我决定还是跟姐姐睡一起,因为全家没人受得了一个整夜哭泣的娃。

▲记得这是妹妹刚出生才5天,我就带姐姐出门过圣诞了

对于妹妹的陪伴比姐姐少太多,出生开始喂奶哄睡都是阿姨。我白天忙着陪姐姐看绘本、参观博物馆、坐摩天轮、去动物园、去聚会……现在想起来妹妹确实可怜,尤其在只知道吃睡的年龄,由阿姨带着,活动范围大多在小区中心的方圆500米。姐姐幼儿园小班时,我决定结束快四年的全职妈妈生活,恢复工作,于是将不到20个月的妹妹送去托班。

而种种原因,造成了两个孩子与我的亲密程度完全不同。

妹妹明显就没那么粘我,也不会特别粘任何人。姐姐时刻都需要我的关注,摔跤了、受伤了或者受委屈了,第一个会冲向我,扑我怀里哭诉一通。妹妹呢,哭的时候就自己哼哼几声,很少会找我安慰。姐姐入睡一定首选妈妈陪,妹妹随意,有时更需要爸爸。

现在两个人都是明事理的年龄,我会忍不住抛那个贱贱的问题给她们:你们最爱谁呀?(蠢问题,其实是在给自己挖坑)。

姐姐永远都是毫不犹豫地:我最爱妈妈!

妹妹的答案很复杂:我有一点爱妈妈,还有很多点爱爸爸,也爱阿姨、也爱外婆。我睡觉时候可以多爱妈妈一点……

每次妹妹生气说不要妈妈,我真的会难过,会自责。姐姐说同样的话,我就毫无感觉。

对于妹妹我经常会有愧疚感,矫情的内心戏频繁上演:妹妹好可怜、妹妹不需要我、妹妹会不会讨厌我。

带着这种心理,在日常的姐妹大战中,尽管我表面会做个公平公正的法官,但内心很想袒护妹妹,或者用另一个方式弥补妹妹。物质上也是,姐姐拥有的东西,基本妹妹也会拥有同样的一份,即使她当下还不需要。

在精力上已经亏待了妹妹,物质上绝对不能。这个心理在我身边的二胎家庭里非常普遍。

*育儿黑洞中的秘密之三:真正绝对意义上的公平并不存在。

姐妹俩是对方最好的朋友,带来意料之外的快乐

辛苦和烦恼之余,还是要凡尔赛一下二胎的益处。

因为年龄差距小,在老二两岁后,姐妹俩就成为了灵魂伴侣、最佳拍档。

角色扮演、组队打怪、社交破冰,抱团和爸妈斗智斗勇,已经是她俩的日常。

在妹妹两岁前,姐姐还是没把她放在眼里的,因为听不懂姐话,还会来破坏她的游戏规则或者精心搭建的城堡。有外面的小朋友在,姐姐一定彻底忽视妹妹,只会跟别人玩。

但是妹妹两岁后,双商极速发展,和姐姐的交流慢慢没有障碍。妹妹会乖乖遵守姐姐制定的规则,认真演绎姐姐需要她扮演的角色,配合大部分指令,同时也对姐姐日常的玩具不公平分配有了免疫,习以为常,不会哭闹。慢慢地,甚至还摸透了姐姐的喜好并加以利用,获取自己想要的玩具或者角色。

姐妹俩终于成为了对方最好的朋友,有了专属她俩的默契和语言。

两个小怪兽互相消耗精力,我是最大的受益者。比如经常过家家,一个演公主一个演王子,或者一个是司机一个是乘客,这个游戏可以玩一两个小时,当中偶尔会有争执,但大部分时候只要法官出面稍作判断,游戏又会继续。整个过程我可以干自己的事不被打扰。

现在的情况是姐妹俩无论买任何东西,都想要给另一个带一份。分开超过两天就会互相想念。

最近妹妹跟外婆回老家,分开时毫无感觉,但刚走姐姐就念叨:妹妹不在,我好无聊,都没有人做我的小护士。单独带姐姐去迪士尼,她一路上都会说:如果妹妹看见唐老鸭,会激动得晕过去。

当然,也不是时时刻刻都上演着姐妹情深的感人场景的。姐妹情深起来非常甜蜜,但是翻脸起来也是快速而彻底。

比如姐姐一直说自己是艾莎,妹妹是安娜,有一天妹妹觉醒想要做艾莎,两个人为这事哭了半天。又比如姐姐说要给妹妹看下雪,于是将半罐奶粉倒在妹妹头上,那天我的崩溃和愤怒创下历史新高。还有两个人一起把一卷餐巾纸泡在水里,被我发现后,互相推脱是对方干的。姐妹的小船说翻就翻。

▲某天给两位洗好澡,她们在房间玩,等我洗好澡出来看见这副摸样

晚上我和姐姐躺一起睡觉,姐姐又开始灵魂拷问:妈妈你最爱谁啊?

近半年,这个问题她几乎每日一问。以前我只要说:我最爱姐姐和妹妹。姐妹俩都会心满意足地亲我一口。但是最近姐姐开始刨根问底:只能选一个,你最爱谁?

我:我没法选,我对你和妹妹的爱一模一样。

姐姐嘴巴撅老高说:哼!不行,只能选一个。

我:如果我说是姐姐,妹妹就会哭,如果我说是妹妹,你肯定要哭。我不希望你俩任何一个伤心。

姐姐无奈地说:好吧,妈妈,也有道理。

如果这时候妹妹也在旁边,她通常是竖起耳朵听,不会插话,听到妈妈始终如一的态度,她会长舒一口气。

我问妹妹:妈妈说得对吗?妹妹就会立马爬过来抱着我,通常什么也不说。这时候我也会紧紧抱着她,这样的甜蜜让人晕眩,能驱走所有烦恼。

疲惫时候能够摸到肉嘟嘟的小手,蹭蹭奶香的小脸,听到她们的一句:妈妈我太爱你了,爱你都到外太空了。

那一瞬间,只觉得自己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而这种幸运时常都不愿意分享,只想藏起来独自品味,生怕被打扰,也无需周知。

*育儿黑洞中的秘密之四:育儿生活苦乐各半,是恒久不变的定理。

写在最后

有孩子的痛苦似乎很具象,可以一件件列举。

但幸福呢?挺抽象的,因为只有身在其中的养育者才能感知。虽然抽象但却充满力量。与我而言,更幸运地是,接受着两个孩子的不同形态的爱,每天都是碰撞的、新鲜的、不知疲倦的。

而我一直都想,如果妈妈们能多分享一些育儿黑洞中的小秘密,对自己将要面对的一切多有些心理准备,也能有个对照和参考,会不会就能更放松一些,也更信心一些?

我想对于认真做妈妈这件事,我会终身充满热情。

樱桃说:

洁达的这篇文章,我真的是挺有共鸣的。确实,有些事情我是在有了两个小孩以后才恍然大悟的。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了基因或者说天性的强大,也意识到了作为父母,有时候我们真的把自己对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想得太重要了。从孩子的行为追溯回养育过程中的每一帧,是一种自我惩罚式的无用功。

有些文章会拿“一个举动毁掉孩子一辈子”这样耸人听闻的标题吸引眼球,但事实是我们握着改变孩子人生路径的权力,但可能并不拥有这样的能力。放轻松,好好和孩子共同建造一种相对和谐、健康又强有力的亲子关系,才是人间正道。

和你共勉。

编辑:三月编辑助理:将离

最近更新

你可能感兴趣的

公众号又改版了,

为了不走散恳请大家把我们星标⭐

© 2016-2022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