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18 08:13:39来源:王振涛大夫
一般情况:患者戴某,女,76岁,郑州市金水区南阳路2019年12月25日初诊。
主诉:心悸、失眠2月余。
现病史:患者2月余前因情绪紧张出现心悸、失眠,间断发作,情绪波动时症状加重,甚则彻夜难眠,需夜间口服安定入睡,发病以来纳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黄腻,脉沉细。辅助检查:BP:179/78mmHg。既往史:既往体检,否认其他病史。过敏史:未发现。
中医诊断:不寐
证型:阴虚内热证
治法: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初诊方药:
2020年01月04日二诊:患者诉服药后睡眠较前有所改善,仍时有心悸,伴双手麻木,平素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数。
处理:2019年12月25日方炒枣仁改为40g,茯神改为30g,百合改为45g,加木瓜30g、桑枝20g、鸡血藤30g、生龙骨24g、生牡蛎24g。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按语:患者以“心悸、失眠2月余”为主诉来诊,以失眠、心悸为主要症状,本病属祖国医学中的“不寐”范畴。不寐辨证首分虚实,患者老年女性,阴虚血少,阴阳不交,虚热上扰则发本病。《金匮要略》中云:“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方中君药炒酸枣仁补血益肝,养血舍魂安神;茯苓、茯神益气宁心安神,知母清热益阴除烦,共为臣药;川芎活血行气,调肝疏肝,为佐药;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为使,并合用黄连、肉桂以交通心肾。全方共奏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功。患者二诊时诉失眠症状较前有所好转,但仍时有心悸,伴双手麻木,故在原方基础上,加重清热安神之品的用量,并酌加生龙牡以重镇安神定悸,木瓜、桑枝、鸡血藤以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王振涛教授认为调和气血、燮理阴阳是治疗不寐的关键,强调在虚实辨证的基础上,佐以安神药物应用,如清心安神之百合、解郁安神之合欢花(皮)、养血安神之首乌藤等。此外,对于长期顽固性不寐,临床疗效不佳者,可考虑从瘀论治,方中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往往可起沉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