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职场 文章内容

携程宣布:员工每周可在家办公2天!近6成员工强烈支持,离职率大降

发布时间:2022-02-16 09:48:13来源:51社保网

2月14日,在线旅游平台携程集团宣布,将在全公司推行混合办公制度。

携程将于3月1日开始,每周三、周五,公司各事业部、职能部门可根据实际管理需求,实行或逐步推行1-2天的混合办公。

即每周有1-2天,符合条件的员工可自行选择办公地点,既可以是家里,也可以是咖啡厅或者度假酒店等。

携程方面透露,这次全面推广“3+2”等工作制,将覆盖该集团全部员工(约3万人),不分男女、不分值岗、不做薪资调整。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感觉“很爽”,求问“如何能让老板不经意之间的看到这条微博”:

但也有网友担心会被“降薪”,也担心这样让工作和生活更分不开。

曾多次进行“混合办公试验”

绩效无明显影响,离职率降低

2021年8月9日,携程集团宣布启动“2021混合办公试验”。该试验将通过对2个对照组,总计数百名员工参与的混合办公综合试验,探索该形式是否可以作为公司未来长期办公形式之一。这是携程继2010年、2020年实施“在家办公试验”项目之后的再次迭代试验。

据悉,此次“2021混合办公试验”的员工范围由原来以客户服务人员为主,扩展至覆盖技术、产品、业务、市场营销以及职能岗位,试验时间为2021年8月9日至2022年1月30日,共计6个月。“混合办公”试验组的员工,每周三和周五在家办公,试验将对总计5个维度的效果进行监测。

参与混合办公的员工范围由原来以客户服务人员为主,扩展至覆盖技术、产品、业务、市场营销以及职能岗位。

据携程方面介绍,2021年的混合办公试验有超过1600名员工参加。

调研数据显示,参与员工对混合办公制度的态度,在试验后持续向好:不支持的由1%下降为0.1%,中立降低5.3%,而强烈支持的占比提升6.3%至近60%。

图/携程

试验后的调研中,71.9%的员工认为混合办公不会对绩效产生影响,这一比例提升了3.8%;而主管中,这一比例更高,达到76%,提升的比例也更高,为10.8%。这一预期也在试验员工的年终绩效结果中得以体现,各等级绩效员工占比没有明显变化,而离职率则降低了32%。

在家办公可完成更多工作

早在2010年,携程集团就曾启动过为期9个月、由客服人员参与的“在家办公”试验。结果显示,当所有认为自己适合在家办公的员工真正实现了在家办公时,其业绩的增加由随机实验中的13%进一步上升为22%。同时,员工具有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工作离职率下降了50%。

而2013年,梁建章曾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NicholasBloom,JohnRoberts,ZhichunJennyYing等专家学者合作发表《在家办公的可行性:基于中国的试验证据》研究论文,再次论证了“在家办公”的积极效果。

依据这方面的试验经验,2020年疫情暴发期间,携程11条业务线近70%的客服员工得以迅速实施“在家办公”方案,部分部门在家办公人员比例近85%。结果显示,由于不受办公室干扰和通勤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在家办公的人可以完成更多的工作。

虽然“混合办公制度”对于企业、员工、社会是多赢的结果,但企业也必须面对新的制度实施中所面临的问题。

携程实验调研中,也有部分员工和主管表达了对这个模式的担忧,其中,“担心影响同事关系”占近50%。而作为主管,还会有“担心难以管理”等问题。携程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公司将重点探索的是对员工赋能,提升远程办公效率和对主管赋能,助力主管加强管理能力。

图/携程

混合办公正在变成一种全球性趋势

梁建章此前就曾表示,混合办公制度的推广是企业、员工和社会的多赢。还有利于减少交通堵塞、环境保护;缓解高房价和地区间差异;另外有利于家庭和谐、女性职业发展和提高生育率。希望混合办公制度未来在更多主流中国企业被推广,这将对中国的社会和经济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除了携程,大部分的顶级头部外企如微软、谷歌、Amazon等都支持每周在家工作1~2天甚至更多,但国内大部分互联网企业对此接受程度还不够。

你觉得这种模式,到底好还是不好?

欢迎在本文下方留言,一起讨论。

文章来源于:内容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关于51社保

众合云科旗下品牌51社保,是技术驱动的薪税保综合服务商,以101HR科技平台为基础,构建覆盖全国130+城市的全直营客户支持网络,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人力资源互联网共享服务。

101HR是新一代企业薪酬福利SaaS平台,包含五险一金标准化、薪酬标准化、外包与派遣、商保与福利等管理模块,为企业带来高效、便捷、稳定的人力资源服务。

好看的人都在看

© 2016-2022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