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19 10:50:39来源:药明康德
面对测试结果,研究人员们百思不得其解。在怀孕的母鼠身上,他们反复用超声确认,却始终找不到胚胎的心跳。考虑到这些小鼠带有一个基因突变,这样的结果并不算太意外。但问题在于,距离实验室只有一小时车程的布恩斯(Burns)一家,也都带有同样的基因突变,但他们都还活着。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人员们很确定,小鼠中的基因突变是致死的。“这不是一个能让人活下来的突变。如果你带有这个突变,就等于是死了。”匹兹堡大学发育生物学系主任CeciliaLo说道。但她不理解,为什么布恩斯一家会没事。唯一的解释在于,他们全家还遗传了另一个基因突变,能弥补前一个突变造成的破坏。但这个情况太罕见了,真的可能发生吗?
2016年,科学家们曾就这个问题做过研究。在一篇发表于《自然-生物技术》的论文里,研究人员们分析了近60万个基因组的数据,其中13名成人被检测出带有可以造成严重疾病的基因突变,但他们在临床上表现大体健康,没有疾病。作者们在摘要里提到,他们体内可能有一些神秘因子起到了缓冲作用。而理解这些神秘因子,就有望找到攻克遗传疾病的方法。
很遗憾,在发表完论文后,科学家们并没有继续这个项目——研究中使用的基因组都是匿名的,他们无从回溯到具体的患者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而布恩斯一家出现在Lo教授面前,则是纯粹的巧合。
妮可·布恩斯(NicoleBurns)生活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大农场,这是她的曾外祖父留下来的房子。但除了房子,曾外祖父还给她的家族留下了一个诅咒:几乎所有人都有心脏病,要做心脏手术。曾外祖父本人是一个例外。他确诊时已经为时过晚,无法进行手术。后来他也因为一场心脏病爆发而去世。之后,妮可的外祖父,她的母亲,姨妈,舅舅,她自己,她的姐姐,以及她的两个孩子都动过刀。
影响他们的是一种叫做心房间隔缺损的疾病。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心脏上会破一个洞。通常来讲,从肺部获得的氧气会随着血液流进心脏的左半边,随即被泵往全身。氧气消耗后,这些血液又会流回心脏的右半边,等待重新进入肺部,获取新鲜的氧气。然而心脏上的破洞会让两处血液混杂在一起,影响循环。如果破洞不经修复,长年来的错误会改变心脏的形状,影响它的节律,甚至引发严重的心脏病。
▲妮可一家五代人里,至少有9人确诊有着心脏疾病(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在妮可的儿子卡梅隆(Cameron)身上,这样的灾难来得更早了一些。这名男孩早产近7周,通过剖腹产匆匆降临人世。在行业媒体STAT的采访中,妮可回忆说从出生那一刻起,她就知道大事不妙。医生们推起病床,让她再看卡梅隆一眼——他的身上挂满了医疗设备,甚至让妮可无法抱他。只过了一分钟,医生们就带着卡梅隆离开了,目的地是儿童医院。
因为心脏的问题,卡梅隆有着很严重的积液。妮可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放弃治疗,看卡梅隆自己能不能挺过来;要么允许医生再插入一根引流管,看看能不能吸出来一点积液。妮可选择了第二个方案,幸运的是,卡梅隆挺了下来。
在后来的对话中,负责治疗的儿科心脏病专家意外地得知,妮可一家都有心脏病史。通常来讲,遗传性的先天性心脏病都怪异而难以预测,但妮可一家的发病情况高得有些夸张了。于是医生联系了Lo教授,请她帮忙看看:“这家人的情况,和我们通常看到的完全不同。”
图片来源:123RF
2011年的一个下雪天,研究人员们驱车来到了妮可一家。当时,妮可家里有着四代人,8名直系亲属的心脏上有洞。在获取了他们的样本后,研究人员们做了简单的测序工作,想要找到着8名患者身上共有的基因突变。遗憾的是,由于技术的限制,他们并没有找到想要的答案。而具有更高准确度的全基因组测序,对于当时而言又太过昂贵。
几年后,妮可的母亲和姨妈都因为心脏病而去世,医生们除了请她节哀顺变,并没有给她一个明确的答复。又过了几年,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笼罩在妮可一家头上的诅咒,终于等来了一个科学的答案。
在这8名心脏上破了洞的患者基因组里,科学家们找到了TPM1基因的突变。TPM1基因编码了一种肌节肌动蛋白的结合蛋白(sarcomericactin-bindingprotein),在小鼠体内,带有同样突变的基因由于肌原纤维组装上的问题,会导致胚胎没有心跳,发生死亡。这正是本文开头时,研究人员们所观察到的现象。
有意思的是,这些患者的细胞在诱导成为多能干细胞,再分化为心肌细胞之后,只会出现轻微的异常,不影响这些心肌细胞的搏动。这个结果也表明其基因组里可能还有另一些变异,能够抑制疾病的症状。Lo教授的团队进一步寻找这些患者体内的突变,也找到了8人共同拥有的一些遗传变异。但只有一个变异会影响到心脏——变异发生在TLN2基因上,编码了一个肌丝肌动蛋白的结合蛋白(myofilamentactin-bindingprotein)。
▲研究人员们的发现示意图(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在小鼠模型中,研究人员们也确认了TLN2基因变异的意义。同时带有TPM1基因和TLN2基因变异的小鼠,尽管胚胎上出现了心脏的破洞,但心脏依旧可以搏动。为此,它证明了基因组中的一些保护性变异,可以抑制另一些致命疾病的发生。相关的数据,也在本周发表于《细胞》出版社旗下的CellReportsMedicine杂志。
这个结果给妮可带来了她苦苦寻找的答案,但也带来了更多的新问题:为什么这两个基因变异的组合,会给她的家庭带来这样的症状?没有人知道背后的原因。而如果不知道原因,就意味着没有办法找到治疗的方法。妮可坦然接受了这一点。至少,她知道应该更频繁地和心脏科医生进行随访,更好地监控心脏的情况。同样,她也能更好地和自己的孩子们沟通,让他们知道他们都是遗传学上的幸运儿——如果不是第二个遗传变异,他们本没有机会诞生。
参考资料:
[1]Thisfamilycarriedararemutationthatshouldhavebeenlethal.Whatwaskeepingthemalive?RetrievedFebruary18,2022,fromhttps://www.statnews.com/2022/02/15/this-family-carried-mutation-that-should-have-been-lethal-what-was-keeping-them-alive/
[2]PolakitTeekakirikuletal.,(2022),GeneticresiliencyassociatedwithdominantlethalTPM1mutationcausingatrialseptaldefectwithhighheritability,CellReportsMedicine,DOI:https://doi.org/10.1016/j.xcrm.2021.100501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药明康德」微信公众号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分享,点赞,在看,聚焦全球生物医药健康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