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职场 文章内容

突发!浙江有高人!!!

发布时间:2022-02-20 07:24:42来源:大国金融

提示:请点上方↑↑↑大国金融一键免费关注,并置顶!

有些优等生,好像一直是优等生。

浙江,就是这种别人家的好孩子。

就在刚刚,浙江省出了个轰动全国的政策:

全国大学生来浙江创业可贷款10万-50万元,如果创业失败了,贷款10万以下的由政府代偿,贷款10万以上的部分,由政府代偿80%。

一纸方出,天下沸腾!

就连抢人,浙江都抢得那么别出心裁,一下子把全国各省各市都干懵逼了!!!

无数人欢欣鼓舞,大呼:政府代偿真的是个神仙政策,很多人恨不得明天就发朋友圈了:

谢邀,刚下飞机,人在杭州,准备领钱。

很多人在纠结,浙江省这么干,不是任由大家薅羊毛么?

果然,有人围绕这个政策,想出了各种钻空子的办法:

比如众筹5亿,联合创办一家大企业;

先找人开店,3个月后倒闭,然后变卖店面赚利差;

还有人要高价求购大学生,包创业失败,补贴四六开。

但大家要知道,政府敢推出这种策略,就意味着它不会有太大漏洞。

首先,无论申请哪种贷款,要求都不低。

你需要注册公司、填写审批材料,还要提供担保人......

每个步骤都会带来很多后续麻烦。

其次,创业失败的代价,终究还是要自己负担。

很多人以为,“代偿”就是政府帮你还钱,你一分钱也不用出。

其实根本就不是这个意思。

“代偿”是指,政府会先帮你把钱还给银行,然后再向你追债。

说白了,政府这是给银行兜底,不是给大学生兜底。

过去,银行不太敢贷款给创业者。

毕竟大家都知道,创业风险高,坏账很难收回。

但现在就不一样,有政府保底,银行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这个办法,就完全杜绝了骗贷现象。

但对于真正想创业的人来说,能慢慢还钱,依旧是一种利好。

任何政策的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你好好做事,不是为了让你恶意套利。

用财政的钱,为大学生创业失败代偿,对其他群体,是不是不公平?

昨天,浙江专门出台《我省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解读》,对政策进行了解读,也算是对社会关注的答复。

政策解读部分内容截图

第一个疑问:会不会被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

我看了政策解读,发现基本上不会。

一是有门槛。要想获得代偿,大学生创业时,得申请创业担保贷款。

这一申请过程,得过人社部门和银行两道关,基本上能筛掉绝大部分弄虚作假者。

二是有条件。万一大学生创业失败了,可以获得代偿。但仍有一个条件,就是政府代偿后,会向大学生追偿。

换句话说,债主从银行变成了政府,该还的,还是得还。

三是有代价。假设大学生确实无力偿还,欠债可以核销,政府不追偿了。

这里,便是真正意义上的代偿了。但是,大学生的代偿记录,会显示在征信记录上,这便是付出的代价。

政策解读部分内容截图

这么看来,想占政府的便宜,确实没那么容易。

第二个疑问:是不是浪费钱,对其他群体是否公平?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会发现,符合条件并主动愿意接受政府代偿的,少之又少。

就按1人10万元算,10000人也不过10亿元。这些钱,对于富裕的浙江来说,是个小数字。

在我看来,浙江省的这个政策,不是“推着”大学生去创业,而是“托着”大学生创业。

简单地说,就是兜底。

限于这项政策适用的门槛、条件、代价,大学生不可能如打鸡血一般,盲目地创业,还是会仔细斟酌,对自己负责。

即便是创业失败、欠债的,能自己还的,肯定还会自己还。

这项政策的最大作用,是为走投无路的大学生创业失败者,提供一条生路。

虽然,这条生路,要付出一些信用上的代价,但总比无路可走要好。

从这个角度分析,这个钱,不浪费。

那么,为大学生代偿,是对其他群体的不公平吗?

我的观点是,不是。

创业有风险,可能会失败,也可能会成功。

换句话说,整个大学生创业群体,失败与成功是并存的。

假设,浙江花掉100万元,为10个大学生创业失败者代偿,看起来是对其他群体不公平。

但也要看到,10个大学生创业失败者,结果虽然失败了,但创业的过程,可能也为社会带来了正向价值。

更关键的是,在10个大学生创业失败者背后,可能有几个成功者。

这几个成功者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可能会远远超过100万元。

从总体的收益上看,这对全社会都是有益的。

这项政策的出发点,除了为大学生创业兜底,也是为了争夺更多的人才留在浙江。

毕竟,对于城市发展来说,有人才有生机,有生机才有前景。

这一次,模范生还是模范生!

为什么是浙江突然搞了这一出?

我觉得就是两样:

1、抢人,抢年轻人,而且是抢年轻人中最有拼劲,最有干劲的那一批人。

浙江此举,等于向全国最年轻、最有活力、最有智慧的大学生抛出橄榄枝,真的是十分有远见。

毕竟,对一个地区来说,年轻人就像是滚烫的血液一样,没有年轻人就没有活力,没有人才就没有未来。

有了年轻的劳动力,才会有新鲜的活力,有充足的创造力。

有了更大规模的人口集聚,才能推进分工细化,释放更多的经济增长空间。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引进年轻大学生和高层次人才,可以推动城市产业升级,释放新动能,加快阶层流动。

以前我们都觉得BAT是中国互联网的三座大山,似乎发展格局已经固化。但是,十年后的今天,TMD(头条,美团和滴滴)已经崭露头角,闯出一片新天地,影响越来越重。

这也说明,江山代有才人出,只要有年轻的人才,就会有新的创造,新的产业出现。

2、风投,浙江甘愿做债务背锅侠,担任VC角色,做草根创业孵化器,其实就相当于风投模式。

咱们算笔账:投100亿,可以吸引高校大学生优秀项目10万个,如果每个项目就业5个人,就有50万人就业,哪怕只成功10%,也就1万(家)创业公司在浙江。

1万(家)创业公司里,还是有一定的概率诞生新的“阿里巴巴”的?

哪怕全部失败了,也拉动了各种产业的消费。

一鱼多吃,一举多得!

但无疑,政府浙江的措施,还是让大学生创业的可行性变得更高,否则,大学生一无固定资产二无人脉,没有担保人在背后撑腰,怎么可能从银行手中贷到款?

所以,除了抢人,这项政策的本质是通过创业来稳定就业、以创业带动投资、以创业推动经济发展!

今天的浙江,真是中国的标杆。

或许有人会说,浙江有这样的底气,亲自下场抢人,这都是因为浙江富有——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嘛!

但试问浙江因何富有,你会发现还是离不开自强二字。

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改革开放之初,人均耕地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各类矿产资源,也几乎没有,人均拥有量仅略高于上海及天津,居倒数第三。至于优惠政策,浙江一个特区都没有。

但浙江人一路升级打怪,凭着“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硬是在不可能的地方,干出了可能,从绝望之山,开采出希望之石。

25岁的苍南县农民供销员王均瑶心比天高,开出了国内第一条私人承包的班机航线。“胆大包天”从此成为一代浙江人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绝版案例。

温州第一位下海官员叶康松,只身飞往大洋彼岸的美国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农业跨国公司。不懂英文的他口袋里揣着一叠小卡片,正面是汉语,背面是英文,逢人就掏出来一个劲比画,跌跌撞撞地闯出一片天。“

“汽车疯子”李书福的成功故事人所共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当年中国还不允许私营资本涉足汽车领域,李书福根本拿不到生产许可证。“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这位台州人不怕失败的背后,蕴藏着的恰恰是成功的机会。

马云的创业故事,也是敢想敢闯的传奇,第一次去美国谈生意甚至被人绑架并软禁在拉斯维加斯赌场酒店;阿里巴巴刚开张的那天,手里只有50万元本钱的他却朗声宣布∶“我们要建成一家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

更为关键的是,40年间,在浙江,像这样渴望成功、无惧失败的英雄不止一个,而是一群,是上千万。

或许有人会说,这都是因为浙江人才荟萃,但试问因何人才荟萃,你会发现还是离不开教育二字。

新中国科学先驱

近现代思想与审美启蒙

人才济济的浙江,今天依然重视教育。天猫数据显示:2016年人均购买图书量排行前十名的城市分别是舟山、温州、淮安、宁波、丽水、上海、台州、杭州、南京、绍兴。浙江省独占7席。

更可怕的是:本来经济就发达,却还不眠不休地鼓励创新创业;本来就人才济济,却还亲自下场去抢高素质的大学生;这样的地方不发达,哪个地方发达?

再进一步说,浙江之所以出了这么多好干部、好企业,还在于,现在浙江的经济基础和政治格局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圈。

浙江的做法具有可复制性,也更具人性,并且同样高效。

好与坏,不比不知道。

浙江,你值得成为全中国的骄傲!

后语: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顺便点赞,以示鼓励!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来源:要参君

广告合作:加微信bazarchino备注合作

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2016-2022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