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02 20:32:11来源:后浪
枪声响起,谁是赢家?
我们不得而知。
但我们都知道,
枪响之后,
有人会与亲人分别,
也有人的生命永远地定格在那一刻
......
我们会留下什么?
是历史中不断往复的结果,还是终将会迎来有能量战胜虚妄的下一个时代?
从两个世界的宗教纷争、十字军东征、欧洲三十年战争一直到世二战,前人告诉我们:赢和输的背后尽是流离失所的普通人,血与肉的伤痛都还记在史册里。
“文明冲突论”历史细节版
自“9·11”事件以来,西方国家出版了大量剖析恐怖主义的根源的著作,本书作者以此为切入,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这一切都要从2500年前西方与东方的现实与思想分野开始梳理。
以文明冲突为主线,本书详细解析西方和东方各自的政治、宗教、思想发展历程以及相互的冲突。
01
《两个世界的战争》
作者:[美]安东尼·帕戈登
译者:方宇
十字军东征史
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后200多年间,伊斯兰世界和西方为争夺圣地的统治权而争斗,双方都坚信他们在为自己的神服务。
书中不仅描述了各次十字军东征的大量军事细节,尤其是,作者托马斯·阿斯布里奇从基督徒和穆斯林双方的视角讲述这段超过两个世纪的冲突,这在至今所有的十字军史著作中还是头一次。
02
《战争的试炼》
作者:[英]托马斯·阿斯布里奇
译者:马千
7-8世纪中叶阿拉伯人的征服活动
伊斯兰教于7世纪初在阿拉伯半岛兴起之后,阿拉伯人只用了极短的时间,就席卷了中东,并打败了拜占庭帝国、波斯帝国等劲敌,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本书着眼于阿拉伯人的征服活动,叙述了卡迪西亚战役、雅穆克战役、大马士革战役等重要的战事。
03
《大征服》
作者:[英]休·肯尼迪
译者:孙宇
重现改变中东的六天
奥伦将以色列与美国、阿拉伯与苏联等各方势力置于聚光灯下,生动地勾画出诸多国家领袖的形象,并以交战双方的军事和外交行动为线索,自然流畅地串联起细碎的史实。
配有多幅地图和极具现场感的黑白照片,重现战争过程。本书从整体上探寻了国际危机的性质,引人深思。
04
《六日战争》
作者:[以]迈克尔·B.奥伦
译者:丁辰熹
1618-1648年的大规模欧洲各国混战
三十年战争是欧洲历史上最具破坏力的战争之一,它蹂躏了整个中欧地区,令数百万人死亡。
本书作者是英语世界神圣罗马帝国史、中欧史、军事史权威专家。威尔逊细致全面地将三十年战争的前因后果以及战斗过程全景展现,不仅批评了以往研究的粗疏错漏之处,还分析了战争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05
《三十年战争史》
作者:[英]彼得·威尔逊
译者:宁凡/史文轩
英法百年战争
在超过100年的时间里,英国以它的国王有权继承法国王位为借口多次入侵法国领土。
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为读者梳理了英法百年战争中复杂而牵涉广泛的历史事件,他追寻着战争过程中最终使法国获得胜利的那些变化,并将中世纪欧洲史诗中的阴谋与趣味生动地再现。
06
《百年战争简史》
作者:[英]德斯蒙德·苏厄德
译者:文俊
一战中战败的德国和奥匈帝国
随着德对法的作战计划战败,奥匈帝国的军队蒙受沉重损失。同盟国速胜的希望很快落空,英国实施了无情的封锁包围。
利用从士兵的信件到儿童的童谣,沃森尤其擅长生动地展现德国和奥地利后方前线的情绪。同时也更有力地提醒我们,尽管这场战争对英国来说很糟糕,但对战败者来说却是糟糕得多。
07
《铁壁之围》
作者:[英]亚历山大·沃森
译者:宋昊
关于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的经典作品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巴黎民众饱受炮击和饥饿的痛苦,而法军的突围和解围行动都遭受了惨痛的失败。国防政府最终选择向普鲁士屈辱求和,愤怒和失望引发了震惊世界的公社起义。
沃尔夫森文学奖、霍桑顿文学奖得主,根据上百位亲历者留下的私人记录和官方档案,讲述了直击心灵的围城故事。
08
《巴黎陷落》
作者:[英]阿利斯泰尔·霍恩
译者:王宸/田方舟
20世纪改变世界格局的导火索
1916年2月21日,枪炮声在默兹河右岸响起,“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凡尔登战役拉开帷幕。战役持续了10月之久,在这片土地上造成了大战中每平方英尺最高的伤亡数量,达到70万之多。士兵们一度以为,在最后一个德国人和最后一个法国人杀死对方之前,战役永远不会结束。
本书给予了这场可怕的战役以全景式的描述,囊括战前战后、战略战术、交通运输、空战陆战、苦难荣耀、将领士兵等方方面面的情况。
09
《凡尔登战役》
作者:[英]阿利斯泰尔·霍恩
译者:顾剑
形成今日世界的十个决策
从英国坚持抗击德国,到德国在珍珠港事件后向美国宣战,再到希特勒决定消灭欧洲大陆上的犹太人,这些决策把欧亚大陆上的两场互相分隔的战争,转变成一场真正全球化的冲突。尽管在1941年底,战争仍有三年多的进程,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在此时就已经注定了...
本书用十个章节的篇幅回顾了1940至-1941年间,英、美、苏联、德、意、日六个主要国家做出的十个互相关联、具有巨大军事影响的政治决策。
10
《命运攸关的抉择》
作者:[英]伊恩·克肖
译者:顾剑
巴勃罗毕加索(pablopicasso),《和平鸽》,1961年
一个人要多么善听
才能听见他人的呐喊
多少生命陨落
才知道
才知道那已故的众生
那答案,我的朋友,飘荡在风中。
——鲍勃·迪伦《答案在风中飘荡》
唯愿世界和平。
(温馨提示:点击上图,即可获取图书购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