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热门 文章内容

我再也不想看“烂剧”了,成不?

发布时间:2022-03-07 18:28:20来源:央视网

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改变的先声。

每年召开的“两会”,就是一堂集中“答疑”的讨论课。

央视网《我有一个问题》栏目推出“小青年唠两会”特别系列。

“打捞”出年轻人最关心的那些事儿,从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中寻找解法,邀请大家喜欢的KOL(专业意见领袖)一起聊聊。

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

你有没有一种感觉?“烂片”成堆已经成为一个现实。

“想看,但又不想认真看”,成了普通观众的追剧标准姿势。

常年被烂剧“PUA”,看到一部好剧甚至会有感恩心态,这显然不是正常现象。

国产好剧还能不能再多点?“烂片”这么多到底是谁的错?

我们邀请了深耕在行业一线的几位影视工作从业者,一起聊聊。

拒绝摆烂,从说出你的愿望开始!

Part1

你今年最想追到啥样的剧?

汪海林今年想追的剧:

《人世间》是一个挺好的国产剧样本。

电视剧应该更多地拍摄这样类型的剧,展现真实的中国老百姓生活,而不是制造架空悬浮的虚假生活。

柏邦妮今年想追的剧:

1.真情实感写人的生活的;

2.这几年较为少见的历史剧(不仅仅是架空剧、奇幻剧和宫斗剧);

3.能反映年轻人时代情绪,新锐、探索、大胆、强烈的。

1900影剧室今年想追的剧:

《人世间》!

Part2

烂剧谁的“锅”?

慢动作回放般的“降智打戏”一统江湖,职场剧除了上班啥都干的主角依然“玛丽苏”,甜宠剧甜到最后只剩齁咸,“文艺”成了烂片的遮羞布……

咱就是说朋友们,遇到真爱别错过,碰到“烂剧”可千万要错过!

但有时候基数太大,躲也躲不开。逻辑其实很朴素,剧方想赚钱,观众求体验,如此一致的目标和愿景下,按理说不应该制造出这么多“雷剧”。

烂剧,到底是谁的“锅”?

我们自己电视剧很多时候是拍导演的故事、制片人的故事、投资商的故事、演员的故事,唯独没有编剧也就是创作者的故事。

故事才应该拥有电视剧的最大主权。

有人说,所有项目的起点不是艺术家的起点,是一个能够通过可计算、可控制的数据来创造商业价值的商人控制项目的研发和起点。

这就是我们观众渴求好剧、市场却催生不出来的症结所在。

如果回看二十年前十几年前,其实烂剧也非常多。

即使是美剧英剧日剧,如果按照比率看,也一定是烂剧最多。

以“网飞(Netflix)”的产量来看,大多数也是烂剧。

其实我觉得就整体水平来说,国产剧是在进步的。

好的作品不可能流水线制作,都是厚积薄发,几年一部神剧正常,希望一年几部神剧不正常。

《沉默的真相》剧照。图源:新华网

烂剧是有的,主要问题还是在出品方,一方面是能力问题:

只会跟风追热点买IP;

另一方面是傲慢,自认为很了解观众的喜好,结果却相反;

还有就是现在的某些文艺工作者太浮躁了,才华和勤奋都比不上很多老前辈。

Part3

数据搞坏了市场?

某种程度,社交网络也深刻改变了影视剧生态。

有的剧,我们都是在“热搜”上追完的,过分依赖数据、过度追求流量,打造出一批数据的巨人、口碑的矮子。

所以,市场是不是被“IP热”和“唯数据论”搞坏了?

我们当然希望能够做出创造商业价值的剧,但商业价值来自广告收入,广告收入必须得真实来自观众的购买和观看。

操纵虚假的数据换来的商业利益,最终对影视剧市场是有害的。

电视剧需要展现时代精神,而不是沦为所谓的流量模式甚至操弄社会敏感点的工具。

前几年一些“烂剧“给我的感觉是违背创作规律,互联网思维,求快求流量,所谓的“大数据教你做剧”,一味迎合数据,大量的粗暴跟风,把一些不是创作领域的观念强加给创作。

比如前置热搜,这些伤害了剧本身。

我不认为“大IP+流量明星”这套公式是亘古不变的。

“IP热”从出现到高峰,再到现在开始衰落,也就几年的事。

而这种模式一旦不能盈利后也会慢慢消失,市场变化迭代是很快的。

很多作品从启动到完成,再到播出很久,我们看到的是延迟的效果。今年到明年,这样的内容应该会少很多。

Part4

“网飞”模式

一定好?

在采访中,几位专业人士都谈到了“网飞”模式,它是一家叫Netflix的美国公司,在世界各地”猎取“好剧本,然后投资拍摄,《鱿鱼游戏》就是它的手笔。

国内的“正午阳光”、“迷雾剧场”经常被拿来进行比较,“本土创作+国际工业化制作”格式,点燃了观众对国产剧的希望。

《鱿鱼游戏》剧照。图源:人民日报

《隐秘的角落》剧照。图源:人民网

那么,复制粘贴“网飞模式”就一定能拉一把国剧吗?

“网飞模式”的核心就是以故事为中心。

故事决定项目、故事决定价格,故事的创作人就是整个项目的负责人。

当故事的创作人、创造者拥有故事的最大控制权时,就是一个相对科学的机制,大概率能产出好作品。

所以我们老说要搞中国的“网飞”,这核心的东西要学到才有用。

网飞其实是以制作方为重,挑选世界各地优秀的制作团队,提供资金少干涉,一个可持续的模式。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其实国内一直在复制“网飞”模式,但成熟起来还需要时间。

一是因为网络平台太急功近利。

二是优秀的剧本还是太少,改编完一些好的作品,后续就有点跟不上。

Part5

打分平台,

观众最后的倔强?

面对烂剧,像豆瓣这样的打分平台成了观众表达和发泄的渠道。有网友说,“豆瓣评分可能会错过一些好剧,但绝不会冤枉任何一部烂剧”。

对于不少观众来说,豆瓣评分代表着专业性和参考性。

那么,豆瓣的评分机制何以成为评判影视剧质量的重要标杆之一?我们先来看看豆瓣平台代表的回答。

问:豆瓣评分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机制?

答:豆瓣电影评分的主旨和原则,是“尽力还原普通观影大众对一部电影/电视的平均看法”。

问:豆瓣上影视作品的最终分数是如何得来的?

答:具体的做法是排除非正常评分后,一人一票,计算平均分。

问:什么是非正常评分呢?

答:如果一个用户打分的目的是操纵分数,或者TA的打分不是对电影本身的评价,都叫非正常评分。

比如说,注册/收购大量帐号进行刷分的水军行为,属于非正常评分;

比如说,粉丝给偶像作品刷分,属于非正常评分。

反之亦然,因为不喜欢影人或者公司而给相关作品打低分,也属于非正常评分。

问:和其他评分系统比,豆瓣评分的优势何在?

答:豆瓣积累了规模足够大、样本足够丰富的真实用户评分。

在海量用户数据面前,我们很容易分辨真实用户和水军(水军的异常特征和刷分行为很容易被算法发现)。

问:豆瓣评分系统是否仍有缺陷?

答:当然有改进空间,比如我们只能尽力排除水军等非正常评分对豆瓣评分的干扰,却无法从源头将水军消灭。

另一方面,由于水军无法操控评分,他们开始试图扰乱评论区,我们也一直在调整和优化评论区排序。

Part6

两会代表委员怎么说?

两会期间,很多代表委员对影视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们或聚焦文艺工作者、或痛批行业乱象,纷纷建言献策。

“烂剧”怎么破?他们如是说!

你想追什么剧?

评论区唠一唠!

关注央视网

©央视网

编辑:柯憬腾

撰文:柯憬腾、子牙

采访:柯憬腾

设计:子睿

责任编辑:张雷

© 2016-2022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