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23 12:53:47来源:华山论剑V
~~点击蓝字关注这个有深度、有温度的公众号~~
当下,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
原定于一个月后(北京车展)举办的北京国际车展,由于疫情的原因,将再次延期举办。近日,“华山论剑V”就此事向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相关负责人求证,得到的消息是:“是在讨论延期的事情,确定好时间会第一时间通知大家。”
尽管还未官宣,但多方消息都指向,今年北京车展或将延期至6月。
延期其实在预料之内。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3月1至21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41000例,波及28个省份。而且,目前全国疫情依然处于高位平台阶段,疫情防控面临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的严峻形势。
疫情迫使人们慢下脚步:有些人被迫居家隔离或集中隔离,绝大多数人停止或大幅度减少出差频率,“健康宝、行程卡、核酸”成为新的出行三件套。
对于汽车人而言,这意味着供应链问题或将加剧、线下活动基本无法举办,人与人的沟通只能改为线上交流,营销工作面临重大挑战……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和迷茫,以及经济形势面临的巨大挑战,都将传导到汽车行业,减少预算甚至放弃消费。
经过去年一年累积的行业信心,瞬间又崩塌了。
去年一年,尽管疫情也偶有反复,但总体可控。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国产狭义乘用车全年批发销量达2109.8万辆,同比增长6.7%,市场呈前低后高走势,整体表现超过预期。仅12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就高达210.5万辆,环比增长15.9%。
彼时,整个行业都在畅想,今年年中芯片紧缺问题有望缓解,随着供应端持续改善,产销攀升,汽车市场有望再次迎来旺季。
从各家车企今年的产销目标,也不难“管中窥豹”。其中,奇瑞“确保年销量150万辆、力争达到200万辆”,同比增幅高达56%~108%;比亚迪目标120万辆,同比增长62%;长城汽车目标190万辆,增幅48%;吉利汽车目标165万辆,同比增幅24%;一汽集团目标410万辆,同比增幅17%……
这样的乐观情绪在今年开年后就戛然而止。
“今年压力山大。”多个车企的销售负责人在与“华山论剑V”交流时如是说。而且,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压力更多是来源于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让人非常抓狂。
比如,工厂突然因疫情而停工、零部件公司停产了、原计划举办的活动突然被叫停等。这一次,是北京车展。
半个月前,就有一些车企开始打听,到底北京车展会不会延期?因为,作为年度最重大的一次车展,北京车展涉及到各家企业的新车发布节奏、营销节奏等一系列的规划。根据贸促会的公开消息,今年北京车展共有14个国家或地区超过1200家参展企业,参展面积达23万平米。
相比之下,2020年北京车展的参展面积为20万平米,共展示车辆785台、全球首发车82台(其中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14台)、概念车36台、新能源车160台(其中中国车企新能源车147台)。
由于规模和参展企业超过之前的任何一届车展,因此此次北京车展将同时启动新展馆和老展馆两个展馆,展出时间从4月21日到30日。虽然没有看到准确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新车数量肯定不会少于2020年。
“2022北京车展将以‘遇见未来’为主题,将展示全球最新产品和技术,前瞻当今潮流发展和未来趋势,促进中外汽车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北京车展组委会在官方介绍中写道,“在这个百年未遇的大变革时代,新旧造车势力的全面交锋与合作,造车模式的冲突与对撞,营销思维的融合与转变,以及汽车供应链领域一批批强者的涌现与更替,为全球汽车工业未来高质量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原动力。朝气盎然的北京车展也将伴随着蓬勃发展的中国汽车工业,在时代的巨浪中永立潮头,在变化中蕴育新机,砥砺奋进开新局。”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预见性和符合时代潮流的主题。从去年开始,汽车行业的变化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快速提升,市场对于新品牌的接受度和包容度也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这确实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可以预测的是,未来市场集中度将越来越高,小品牌或新品牌的机会愈发渺茫。近日,有位列前五之外的造车新势力吐槽说,去年来,随着“芯片荒”的加剧,一些零部件供应商要求预付,这对企业造成了非常大的资金压力。
当下,融资难度已经越来越大。一旦资金链断裂,前面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另一方面,头部企业由于品牌积淀、技术和资金等优势,已经形成聚拢效应。无论是豪华品牌的BBA,新势力的蔚小理,合资品牌的丰田、大众、本田等,还是自主品牌的吉利、长城、长安、比亚迪等,都成为流量、销量和口碑的大赢家。
在原定的北京车展上,宝马或将发布全新一代7系及其纯电动版车型i7、全新一代入门级纯电动车型宝马iX1等;奥迪或将带来URBANSPHERE概念车、A6Avante-tron概念车、Q6e-tron和Q4e-tron等;而奔驰最让人期待的莫过于国产奔驰EQE、EQSSUV等。可以说,每年北京/上海车展,你永远可以相信BBA这样大厂的实力和惊艳程度。
这两年来,蔚小理也开始快速收割“流量”和关注度,几次车展上这些新势力品牌同样人潮涌动。今年北京车展,三家的亮点车型分别是蔚来ES7和ET5,理想L9和小鹏G9。与BBA不一样的是,这几款车型已经开始预热,通过一轮又一轮的产品信息曝光,吸引关注度。
以长城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同样升级为车展的“流量收割机”。目前,长城汽车共有六大品牌,每个品牌手里都有几款等待发布的新车,可以说枕戈待发;吉利的极氪、领克也是明星品牌,长安今年将推出高端电动车品牌阿维塔,比亚迪也将推出海豹等新车……
这么多新车,到底是按时上市,还是暂时按下不表,等待北京车展呢?
虽然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节奏,但我想可以遵循一个大的原则,那就是如果原计划4月车展上市或者三季度之前上市的新车,就按照正常的节奏推进;至于概念车、首发车,统统可以等着车展再继续惊艳“绽放”。
不因车展推迟打乱自己的节奏,产品等不起,销量也等不起。毕竟,不确定性太大了,哪怕现在官宣推迟到6月份,也得看到时的疫情防控情况。与其听天由命,不如“我命由我不由天”。
只是,线上发布新车,一定要辅之以沟通会、试驾等配套营销动作,否则效果不好。毕竟,汽车作为智能化的载体也好,出行工具也罢,总需要有一个线下的触点,否则无感。
无论承认不承认,围绕几大车展安排全年节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了解用户,增加触点,建立私域流量,真正实现数字化赋能,这些都是疫情之后车企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