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25 07:17:57来源:落英读财
01
大家好,我是笑笑子。
昨天鹅厂的财报出来,怎么说呢,多少有点差强人意。
这种级别的企业,一般来说在昨晚收盘披露业绩后,会有大量的卖方赶紧发布报告,或者直接搞路演。
但是昨晚为了企鹅加班的卖方并不多,直到今天也没几个,很显然就是不及预期。
尤其是企鹅第四季度营收同比增加8%,调整后的净利润同比下降25%。
这里面的调整后,指的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扣除后才能看出公司真正的盈利状况,而非经常性损益就是和公司主营无关的收支。
要知道,这是企鹅连续两个季度单季度净利润下降。
昨天盘中最高涨4%,收盘砸回去。
今天也是低开低走,这就说明了业绩确实拉胯。
不过从全年来看业绩还行,调整后1237.88亿。
但这是因为处置了京东集团的利润,近800亿。
按说这是企鹅自己投资的,8年赚了75倍,相当于复合年化70%。
要说鹅厂的投资能力不在线,肯定没人答应。
但仔细想想,卖掉股权属于非经常性损益。
也就是说,这没有体现在主营里面。
如果企鹅以后还能大规模的进行投资,那还可以接着蹦迪。
关键在于,现在政策不想互联网大厂利用资本的优势进行扩张,看看马爸爸的现状就知道了。
那么企鹅未来的投资业务,就需要重新来看待估值。
而游戏业务,版号停滞。
广告业务,暴利的行业都把头藏起来,不敢乱放广告了。
科技金融,托蚂蚁的福,也不敢随便伸手,属于有钱也不敢捡。
所以业绩问题是理所当然的,这一轮锤下来,也不能怪企鹅。
这也是为啥我很早就开始关注企鹅,去年也为企鹅留了仓位,却迟迟没有动手。
原因我从去年开始就一直说,互联网板块政策压力太大了,这个我没办法分析和判断。
自从去年教培行业被一锅端后,对于有政策压力的行业,我就开始敬而远之,宁愿错过不愿踏错。
什么时候政策高压解除了,我什么时候开始动手,毕竟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要说企鹅以后就这么沉沦下去了,真不至于。
毕竟人们对于社交的需求是必要的,对游戏的需求也是必要的,腾讯在这两方面都是巨无霸。
前不久鹤仙人讲话后,监管也会慢慢的找到个平衡点,政策面是有望解除高压的。
而且以后企鹅会有不少利润投入研发,或者重新释放出来都可以。
我们保持耐心继续跟踪,等待乌云散去再动手也不迟,先等等看上面的意思吧。
02
聊到企鹅,自然而然就要把中概捞出来。
最近中概和港股的持续下跌,主要原因是俄乌冲突带来的地缘政治风险。
我为啥这么肯定呢?这个不要太明显啊。
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从当天到3月15日,恒指跌去了22.17%。
有意思的是,2月18日白灯说大毛要打二毛了。
从那一天开始到2月23日,这几天恒指还是跌了4.57%。
也就是说,香港作为离岸美元市场,把港币和美元强挂钩,有冲击肯定会反馈到香港。
五大善人之一的俄国涉入了旋涡,主要影响力在于核武,对于经济的影响其实有限。
从这方面来说,其实俄国只是三流国家,现代战争绝对不是核战争。
但是鉴于中俄之间的关系,全球各路资本也都知道,主要矛盾还在于中美。
如果把钱放进去,结果我们也被西方孤立咋办?
在这俩国家还没有把事情整明白之前,还是不敢随意下注。
投资人都讨厌极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中国做投资,啥面都大不过政策面。
虽然两国的老大打了电话,确实在一时缓和了这方面的担忧,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个我不具体展开了,大家都懂。
美国那边中期选举,还有人攻击白灯为啥不制裁,站在俄方的中方。
所以地缘政治风险还在啊,尤其是今年,特别复杂。
03
另外一方面,现在全球的大宗价格上蹿下跳,代表着黑色黄金的原油,跳的更欢快。
这东西是根儿啊,它都晃得猛烈,树枝都晃出残影了。
而做大宗的都自带杠杆,无论是做多还是做空。
这么高的振幅,就意味着不少资金很容易爆仓。
那么各路资金就要把保证金提高,保证金从哪儿来,离岸美元市场抽啊。
也就是香港、东京、瑞士这种。
可资金多少也带有政治因素,叠加上疏原因,就从香港抽流动性。
再上今年美联储加息和缩表一起搞,流动性还是有可能会冲击中概。
这些因素,是当下我们仍然要注意观察的。
不过从中概们的商业竞争来看,门槛还是非常高,而且现金流特别好。
阿里250亿美元的回购,实在让人羡慕,有钱就有更多的可能性。
从风险释放来说,恒指已经超过了2008、2011、2020年,就算接下来有冲击也比较有限。
总的来说,比较稳妥的对应,是内部看到监管有比较清晰的说法。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只要知道这些规则,大家就能放心开车。
而外部呢,就是看到美联储加息缩表后的走势。
这俩有一个落地后,再伸手也不迟。
如果比较激进,并且现金流很充裕,从估值的角度来看,定投中概也未尝不可。
只是对于中概的价格幅度和定投时间跨度要拉开,并且你是真的决定做时间的朋友,而不是打嘴炮。
别把投资搞成赌博了,动不动满仓梭哈,你这不是在抄底,是在抄家啊!
不赚认知外的钱,这话我说烂了,不过真听进去的人,我估计1%的人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