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汽车 文章内容

本田的电动梦,以及梦里的中国和美国

发布时间:2022-03-31 22:33:09来源:雅斯顿

广汽本田公布了电动车品牌「极湃」,首款产品e:NP1被命名为「极湃1」。相比丰田、日产有些迟。关于本田未来的电动规划,日本媒体明确表示「没有太多信息」,而丰田、日产早已经宣布了明确的投资计划。

丰田、日产大规模投资的背景是,世界各地都在快速强化环保规定。欧盟将于2025年实行严格的尾气排放新规欧7,2035年之后或许连混合动力汽车都无法销售。

针对这种趋势,考虑到日本国内,丰田、日产的转型计划中并没有全力转型纯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决绝之心,而是保留混合动力、插电混合动力、纯电动以及氢燃料在内的所有低碳车型。

与丰田、日产相对模糊的态度相比,本田转型纯电动的决心倒显得不太像一家日本车企。

本田中国本部长井上胜史表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纯电动汽车正在激增,但本田2021年在华纯电动车销量仅1万辆。本田将扩充车型和产能,寻求卷土重来,力争在2030年销售80万辆纯电动汽车。

2021年,本田在中国销售了156.15万辆新车。考虑到中国已经进入存量市场、均价提升的阶段,2030年80万辆意味着总销量的一半为纯电动。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本田于2021年10月宣布,2030年以后在中国发售的所有新车均为电动汽车(包括混合动力车)。广汽本田将在2024年以后增设纯电动车专用生产线,总投资额约为30亿元,年产能将提高12万辆。东风本田也将在2024年新建纯电动汽车生产线,投资40亿元,年产能12万辆。

支撑本田纯电动的是专用电动汽车架构「e:Architecture」,而极湃1是该架构首款产品。虽然一经亮相就被质疑有「油改电」的嫌疑,但依然展现了本田对于纯电动汽车的想法。

日本汽车制造商关于平台/架构的概念与欧洲不太相同。日本往往借用此类名词强调理念,诸如设计、研发、制造等各个部门之间协同的机制,所以基于此平台/架构打造的电动汽车,与中国用户所理解的纯电动会有偏差。

这让本田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起了纯电动·中国和纯电动·美国两条不相同的路线。

本田EV在美国

将纯电动资产出售给通用,携手开发纯电动汽车的举动,一度让我们怀疑本田制造纯电动的决心。本田与通用深度捆绑,包括电池采购,还投资了通用旗下的Cruise自动驾驶。

这些外人无法理解的举动,在本田看来是纯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制造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纯电动汽车结构简单,跨界企业尤其互联网公司非常容易涉足。依靠传统定制零部件的方式无疑会推高成本。为了应对新对手,现有汽车厂商需要通过扩大规模和削减成本来掌握主导权。

不同市场纯电动车需求形态不同,定位也不相同,与扎根当地市场的汽车厂商合作,可以快速开发产品。福特拥有Mach-E后,希望维持欧洲市场,但开发一款纯电动汽车需要25亿元,改造生产线也需要5~7.5亿元,选择与大众共享MEB纯电平台更加合算。

这种观念也符合本田北美市场的纯电动理念。基于Ulitium平台开发产品,与通用汽车推动零部件的共同化,这在过去几乎不可能发生,但在纯电动时代已经逐渐被人接受,丰田甚至在与斯巴鲁开发完全相同的油车和电车。

本田和通用双方将销售按成本计算过半零部件相同的纯电动汽车,确保在世界市场的规模。汽车减排监管的加强,使得全球性汽车厂商启动了世界规模的重组。这种重组将极大削减成本。

未来,本田在北美推出的产品将基于Ulitium平台,与通用统一底盘,实现电机、电池、逆变器的通用化。除本田将向通用提供汽车底盘的设计信息外,本田还将与通用大量订购同一零部件以降低采购成本,电池也将通过通用采购。

统一基本设计和核心零部件,本田和通用车体的主要差别将只剩下外观和内饰。至少在大型纯电动汽车领域,本田将共享通用的开发成果。

不过,本田依然在开发被称为e架构(e:Architecture)的底盘,北美也将推出基于此架构开发的产品。当然,通用也会采用这种底盘,销售结构基本相同的汽车。

那么,为什么本田会开发e架构?

原因或许在于Ulitium平台定位北美,北美用户倾向大型纯电SUV,需要安装大容量电池,以便解决长途旅行,所以目前Ulitium平台主要以开发大型车为主,但这一使用习惯与欧洲、中国、日本等居住相对密集的情形不同。

用了e架构,便形成了本田中国的电动化理念。

本田在中国

本田与通用的合作势力范围不包括中国,所以在中大型纯电动SUV上,本田会有欠缺,因此未来主要产品将会是基于e:Architecture的中小型产品。不过,鉴于合作共赢的模式,本田依然可以和中国现有伙伴合作,比如广汽新能源,毕竟有过先例。

率先公布的首款悬挂「H」标的纯电动汽车极湃1,中国设计团队深度参与了车辆的外观设计、底盘调校。于此同时,本田表示中国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对极湃系列车型非常重要。

这一重要信息表明本田在中国的纯电动策略延续了北美。在北美,基于Ulitium平台打造的纯电动汽车,本田主要负责外观、内饰。到了中国,本田提供统一底盘后,中国团队负责外观、内饰,这实际上是本田的「中国本土化」。

这条信息类似于,中国团队未来可以基于此架构打造专属中国市场的产品,并且在使用习惯和需求方面,阐述独立于本田全球之外的中国特色。

比如,中国用户非常在意内饰,尤其是智能互联,目前合资品牌在燃油车时代的表现非常糟糕。如果要改善这种局面,必须与中国本土软件公司和互联网服务商合作。

极湃1的特征之一就是,本田携手中国IT企业东软集团旗下开发了车载系统「HondaCONNECT(智导互联)」。这应该是本田在中国少有的配备大尺寸液晶屏幕的车型。

内饰屏幕布置拥有浓厚的中国味道,安装在驾驶席前的显示屏被分为三个部分,可以通过屏幕使用地图和各种应用、操作空调。语音服务上选了天猫精灵,支持粤语等多种中国方言。

关于电池,丰田、日产相继公布了投资策略,本田还是相对滞后。日系品牌虽然在国内会与本土电池厂商展开合作,但对外几乎不会声称「合作研发」。目前已知,极湃1电池供应来自宁德时代,且「未来5年保持稳定供应」。

本田的电池策略也逐渐显现,本田于2022年1月19日宣布,将向开发纯电动汽车电池的美国初创企业SES(麻省固能)出资约2%。两家公司签署了有关新一代电池之一的锂金属电池的联合开发协议。力争通过能源效率高于目前主流锂离子电池的大容量电池实用化,延长纯电动汽车的续航距离。

至于专属工厂、全新品牌的独立、究竟是否真的独立,这些需要时间。

整体上,单论车型,极湃1在造型上过分接近广汽本田旗下的全新缤智,性能、操控以及智能化相比国内一线新势力以及合资福特MustangMach-E表现如何,暂时还没有看到太多竞争力。

实际上电气化之后的同质化,连汽车厂商都无法避免。在本田和通用合作的过程中,相同的底盘、布置甚至电机、电池,未来纯电动汽车只能通过外观、内饰呈现差异化,这真的够吗?品牌个性是不是会被抹平?

图|来源于网络

AboutAstoncar

爱车,更多一点

以消费者的目光探讨汽车,分享更多原创真实的汽车观点

Contactus

gao@astoncar.com

© 2016-2022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