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养生 文章内容

心讲座 | 丛洪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血评分模型建立及应用价值

发布时间:2020-07-04 16:20:15来源:门诊新视野

讲者天津市胸科医院丛洪良教授

药物抗栓及介入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再发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的预防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住院患者发生主要出血事件的风险。严重出血事件明显增加死亡率,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平衡出血与缺血风险,并结合各类ACS患者出血评分模型特点进行评价,指导临床实践。

出血评分工具“大比拼”

目前根据出血相关因素和变量建立的出血风险预测、评分系统有很多种,合理应用适合中国人群中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不同阶段患者的出血风险预测模型、综合权衡患者缺血及出血风险,对指导ACS治疗意义重大。

CRUSADE评分模型(2009):包含8个临床指标,预测院内出血,适用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人群;

ACUITY-HORIZONS评分模型(2010):包含7个指标,预测30天内出血(PCI术后急性期),适用于ACS人群;

ACTION评分模型(2011):包含12个指标,可预测院内出血,适用于AMI人群;

STEEPLE评分模型(2011):包含3个指标,预测PCI术后48h内出血,适用于择期PCI(股动脉入路);

NCDR评分模型(2013):包含10个指标,预测PCI术后72h出血,适用于PCI人群;

PARIS评分模型(2016):包含6个指标,可预测院外2年内出血,适用于PCI+DES人群;

DAPT评分模型(2016):包含9个指标,评价PCI术后院外12-30个月出血,适用于排除PCI术后1年内发生主要出血和缺血事件患者;

PRECISE-DAPT评分模型(2017):包含5个指标,可预测支架置入后院外7d-12个月出血,适用于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支架置入;

BRIC-ACS评分模型(2019):包含9个指标,可评价PCI术后1年内出血。

院内出血风险模型

CRUSADE评分系统:

预测指标:包括入院时的8个临床指标,即基线血细胞比容、肌酐清除率、心率、收缩压、性别、慢性心力衰竭体征、血管疾病史和糖尿病史,具体评分见表1;

应用:CRUSADE评分用来评估PCI术后院内的出血风险。2011年的ESC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管理指南首次推荐CRUSADE评分应用于NSTE-ACS患者院内出血风险的评估;

优点:参数简单易得;适用人群广,最初应用于NSTEMI院内出血的基线风险评估,目前已推广至整个ACS人群;时间范围长,可扩展至PCI后1个月出血评估;

缺点:该评分建立之初,仅针对NSTEMI;排除了口服新型P2Y12受体抑制剂及抗凝药患者,高估了院内主要出血率,特别是在高危出血风险患者中,推荐等级降为IIbB级。


表1.CRUSADE评分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栓治疗合并出血防治多学科专家共识2016》中指出:在“出血预防策略-非口服抗凝药物”方面:

对于NSTE-ACS患者,若出血风险较高(如CRUSADE≥31分),PCI术前建议选用磺达肝癸钠(2.5mg皮下注射,1次/d);

对于拟行PCI且出血风险为中、高危的患者(如CRUSADE评分≥31分),PCI术中抗凝建议选用比伐芦定(静脉推注0.75mg/kg,继而1.75mg/kg/h静脉滴注,并以此剂量维持至PCI后3~4h);

对于拟行PCI的患者,若存在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PCI术中推荐使用比伐芦定,且术后强调高剂量维持应用;若存在高出血风险(如CRUSADE≥41分),PCI术中亦推荐使用比伐芦定,但术后不强调高剂量维持应用。出血风险低(如CRUSADE≤30分)且无HIT的患者,可使用肝素(UFH)(70~100U/kg),尽量不与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GPI)联合使用,以降低出血发生风险。

院外出血风险模型

(1)DAPT评分

预测指标:包括9个指标,即年龄、吸烟、糖尿病、心梗(MI)、PCI史或MI病史、支架直径<3mm、紫杉醇洗脱支架、充血性心衰或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0%、隐静脉移植PCI,具体评分见表2。

DAPT评分应用:该评分用来评估PCI术后12-30个月DAPT的出血风险。总评分≥2与延长DAPT时程的较好的获益/风险比率相关;总评分<2与延长DAPT时程的较差的获益/风险比率相关,故较高评分适合延长DAPT时间;较低评分不适合延长DAPT时间。

决策制定评分分界:对于PCI后1年内未发生主要缺血/出血事件的患者,DAPT评分可指导后续抗血小板治疗策略:DAPT评分≥2的患者,继续双抗治疗可使缺血风险显著降低,且不增加出血风险;DAPT评分<2的患者,继续双抗治疗的出血风险显著增加,且缺血风险并未显著降低。


表2DAPT评分


(2)PRECISE-DAPT评分

预测指标:包括5项临床指标,即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年龄、肌酐清除率、既往自发出血史,具体评分见表3。

应用该评分用来评估PCI后7天-12个月DAPT的出血风险。2017年ESC推荐用来评估出血风险,确定DAPT疗程。

优点参数简单易得;首次纳入了“既往自发性出血史”;将抗血小板药物扩大到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

缺点多数STEMI老年患者的评分高于出血风险推荐分界点(分数≥25),有必要调整老年ACS患者的PRECISE-DAPT评分,使用不同分界点,优化不同年龄阶段亚组的评分标准。局限性在于仅对评分较高的患者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评分分界高风险(≥25分)患者延长DAPT时间增加出血风险但不增加缺血获益;非高风险患者延长DAPT时间显著降低缺血风险但不增加出血风险,因此非高风险患者适合较长时间(12-24个月)的DAPT治疗。


表3.PRECISE-DAPT评分


双抗治疗须权衡风险与获益,DAPT评分以及新型DAPT评分—PRECISE-DAPT评分应用前景较好,而且这两种评分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维度作为相互补充(表4)。


表4.可用于指导DAPT治疗持续时间的风险评分—DAPT评分、PRECISE-DAPT评分


(3)PARIS评分

预测指标:PARIS评分分为出血和缺血评分,相关变量全部是临床变量。出血评分涉及年龄、体重指数(BMI)、当前吸烟、贫血、肌酐清除率及是否使用口服抗凝药+DAPT;缺血评分包括糖尿病、ACS、目前吸烟、肌酐清除率、既往PCI、既往CABG,具体评分见表5。

应用:评估院外2年内血栓及出血风险的评分工具,包含缺血风险评分,有助于临床制定抗栓治疗方案、DAPT最佳持续时间。

优点:参数简单易得;同时评估出血及缺血风险,有助于制定DAPT方案。

缺点:制定该模型时几乎所有患者均服用氯吡格雷,限制了对新型P2Y12受体抑制剂的风险评价;该模型中非随机化模式的DAPT时程不能代替临床实践中DAPT的停药模式。

PARIS评分包括大出血风险评分和冠脉血栓事件风险评分两部分,利用该评分决定DAPT持续时间,大多数高血栓风险的患者绝对风险差异为正值,提示适合延长DAPT时间;大多数高出血风险的患者绝对风险差异为负值,提示适合缩短DAPT时间。


表5.PARIS评分指标


总结与展望

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出血已成为主要相关并发症,对PCI术后的患者决定抗血栓治疗强度时,临床医生须权衡临床状况、缺血风险和出血风险。我国目前缺乏对现有国外相关出血风险模型的大规模、多中心的验证队列和根据中国人群特点建立的出血风险预测模型。临床实践中,应注重探索中国人群高出血风险影响因素、归纳风险模型并进行多中心的队列验证,进而为双抗治疗时程决策提供参考,以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降低死亡率。

文章来源

2020东北心血管病线上论坛(eNCF2020)

延伸阅读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