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7-16 07:20:25来源:郭力话健康
全国广播电视金牌主持人郭力和您聊健康
郭力导读:进入三伏天了,今年的三伏天可是超长待机——40天!三伏天不止是养生的好时节,更加是一个需要避病的日子……三伏酷暑,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气压偏低、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使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所以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三伏天来临,饮食自然也应该有所调整,那么到底该吃什么呢?大多数人会说,吃凉拌菜、冰西瓜、绿豆汁啊,听起来似乎没毛病嘛,但实际上,最适合伏天的食物绝对不是冰食冷饮,而是热食!关注郭力微信号“郭力话健康”健康快乐每一天!
2020年三伏天时间:共40天
初伏: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10天
中伏:2020年7月26日-2020年8月14日,20天
末伏:2020年8月15日-2020年8月24日,10天
冷养会让寒邪侵体
夏天是人体阳气最盛、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也是中医认为的“添阳”的最好时机。而寒邪非常容易损阳气,让整个人变得倦怠无力。即使在夏天,如果不注意保暖,寒邪同样会侵袭体内,损害身体。“胃喜温不喜凉”“肾也是喜暖不喜寒”,冰冷食物对胃伤害大。人体的气血、五谷营养,都要靠脾胃来吸收运化;靠肾脏排除人体代谢毒素,所以保护好脾胃和肾脏非常重要。
夏天贪吃寒凉食品和冷饮不仅不能消暑解热,反而会损伤脾胃、损伤胃黏膜、诱发心梗夺命、痛经、月经不调。
夏天就该热着过
夏天因为大量出汗,毛孔充分张开,不是在吹风扇就是在吹空调,还吃个几块冰西瓜,隔三差五吃个凉拌菜,似乎感觉很惬意很享受,但其实身体很遭罪,这些行为正一点点让你变成寒性体质,也正一点点接近癌症,远离健康。
有句老话叫“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要作病”。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人体要顺应自然,该热的时候就得热,该出汗就得出汗。夏天不“热”着过,势必要生病。
如果你一味“贪凉”,可能导致寒气入体,累积新疾。夏天适当吃点“热”,有利于保持体内寒热平衡。尤其三伏天,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吃点“热”能让冬病夏治发挥最大化效果,一味“贪凉”反而会伤其根本。
“热”着吃
夏天吃什么呢,新老人建议各位朋友,要吃热热的食物,这个热不单单是指温度,还有食物的性味。
果蔬葡萄、韭菜
中医养生讲究“不时不食”,夏季正值葡萄、龙眼、荔枝上市的季节,适当食用这些温热性的水果可以改善肠胃功能,促进人体基础代谢。
蔬菜中,南瓜性温健脾,可加强肠胃蠕动;韭菜补肾温阳,可增进食欲。
提醒:食用时应注意控制食量,阳虚体质、脾胃虚寒的人可多食用;但体质湿热、阴虚内热、患有急性结膜炎的人应慎食。
肉类牛、羊肉
夏天吹空调、喝冷饮容易使体内寒气过重,食用羊肉、牛肉等热性肉类可以温阳散寒,补中益气,尤其适合夏季手脚冰凉、气血不足的人。
古语有言“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足以见羊肉在伏天的效用。
食用热性肉类时要注重荤素搭配,温凉互补。如吃涮羊肉火锅时,要多吃些白菜、冬瓜、青菜,以平衡温凉寒热。
有牙痛、上火、发烧感染症状和体质偏热的人,应忌食热性肉类。
热食汤面、热粥
三伏高温闷热,许多人都会出现食欲不振、体乏无力等“苦夏”的症状。
古语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这时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面食,出一身汗,能够带走体内的大量热气,解暑降温,开胃理气。
可多以热汤面、热粥等热食作为主食,缓解吃过多冷食给身体带来的不适。茶饮中红茶性温,很适合脾虚胃寒的人食用。
调料生姜、辣椒、胡椒
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生姜味辛性温,散寒解表,适合体质偏寒的人食用。
炒菜时加点生姜,可温胃祛寒;与大枣、红糖等搭配可代茶饮,帮助缓解女性经期疼痛;吃海鲜时可佐食姜汁蘸料,能够杀菌驱寒。
在烹制菜品时,适当加入葱、蒜、辣椒、胡椒等温性香辛料,不仅能增香提味,还可以杀菌解毒,调理肠胃,胡椒粉具有暖胃的功效,可以抵制吃下去的寒性食物带来的伤害,从内部温暖身体。调料中醋性温,拌凉菜时加入少许,可健脾开胃。
提醒:需要注意的是,口臭、便秘的人慎食,可能会加重胃热、肠热的不适。
热饮热水、姜茶
夏季喝凉茶、冷饮固然可以给体内降温,但非常容易损伤脾胃,特别是一些本身就脾胃虚弱、容易胀气的人,喝了冷饮之后会更加难受。
夏天多喝热水、热茶,不仅可以解渴,还可以排汗散热哦。不过喝茶最好在饭后,空腹饮茶容易腹泻。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夏天就应该用姜等食物来温中散寒,把生姜、大枣一起煮水,加入适量的红糖,能温中散寒,健运脾胃。
“热”着过
1适当流汗
老人们常说,“伏天汗不流,病来急白头”,意思就是人应该顺应自然,夏天体验炎热的感觉,让身体多出出汗。
夏天出汗少,感冒、关节炎、失眠就会找上你,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也是成倍上升。
所以,夏天不要长时间待在封闭的空调房中,早晚可以适当运动,健步走就是不错的选择。
晚上回家后再打开空调(27度左右),房间门打开互相通风,保持各房间温差平衡,营造凉爽的环境更有利于入睡。
不过要注意的是,夏天也不宜大量的出汗。因为运动过程中,体温升高,排汗量增加,如果不及时补水很容易造成运动脱水。
所以要适当运动,晨跑与游泳都是不错的选择,每次只要锻炼到微微出汗、气喘吁吁就可以了。
2热水泡脚、泡澡
冷水洗浴是很多青年、中年男性最喜欢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气炎热,出汗之后,全身毛孔处于一种打开的状态。
这时如果冲冷水澡,寒气就会侵袭人体,导致风寒湿邪。容易手足发冷、小腿抽筋、双目视物不清,甚至发烧。
即使是洗完热水澡,也不能马上吹空调、风扇,特别是免疫力不高的小孩子更要注意。
夏季可以多用热水泡脚、泡澡,不仅能预防脚部疾病、祛除暑湿,还能提高睡眠质量,对心血管也有一定好处。
水温以40℃-45℃,温暖舒适为宜。水温太高,不仅对心脑血管病患者不利,且容易破坏足部皮肤表面的皮脂膜,让角质层干燥甚至皲裂。
3晒太阳
晒太阳在中医里被称为“天灸”,也就是老天给我做艾灸。我们都知道艾灸是大补阳气的方法,但做艾灸需要辩证。而“天灸”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它属于中医里的“温补之法”,没有任何副作用,适合所有人。
夏天可在早上8点前和下午5点后晒晒太阳,让阳光温煦头顶中心的百会穴,可起到通畅全身经脉、养脑补阳的作用。傍晚则可以背对阳光晒后背,最好是边晒边拍打按摩,有助调理五脏气血。注意晒太阳的时候身边带个水杯,及时补充水分。
伏天几件事情千万不能做
1
夏季少吃瓜,换吃参
预防中暑,是大家首先想到的问题。夏季瓜果众多,特别是西瓜,确能解暑,但不可多食。因其性寒,日常可配些红糖姜茶以平衡其寒性。
夏天最好的补气药是西洋参,这是参中唯一一个不上火、不伤阴的参。即便有阴虚、口干口渴的问题,西洋参也照样适用。因为它是气阴双补的,特别是汗出过多,人觉得很疲惫、心慌的时候,适合用西洋参泡茶饮,对苦夏者很有利。
2
不吃冰饮,凉下来的粥祛湿最好
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凉白开,朴素而养身。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
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亲,记住了哦!
“冷粥不冰,过伏天”。
夏天不能吃冰淇淋,不能吃生冷的,但是冷粥来上一碗还是可以的。这个冷粥,不是说加了沙冰的那种,而是经过冷藏之后,恢复到室温稍带凉意的粥。
山楂冰粥能开胃养脾、消脂益气,更适合老年人食用。
具体做法:
1、山楂洗净备用,糯米洗净,冷水浸泡2小时后沥干水分。
2、锅里注入凉水,旺火煮开,倒入山楂,煮15分钟后,捞出山楂;倒入糯米,中小火煮熟,加入冰糖。晾后存入冰箱的冷藏柜,适时取出后,放至室温食用。
3
吹干头发再睡
很多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可以不吹干、擦干头发就睡,但实际上这是很不好的习惯!
夏天时,人洗澡特别勤。有的人头发湿漉漉的,就坐在空调屋里,甚至头发不吹干就睡觉,导致“湿邪”在不知不觉中入侵身体。所以,夏天也要把头发擦干再入睡。
4
颈椎、腰身不要对着空调
从外面一身汗回来或者在运动后,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损伤阳气。
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就是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
在空调房里穿衣服,要过肘过肩,女性不露腰,男性不露颈椎。
5
纳凉熬夜是大忌
很多人喜欢熬夜,从中医角度来说,睡眠不足就是脾虚的症状,表明体内湿气过重。
三伏这几天应该要补一个午觉,30~60分钟都可以。过了1个小时的午觉,就会影响晚上的睡眠了。
6
久坐不动
夏天动一动就出汗,现代人不像以前,爱动久坐会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影响湿气的排除。
夏练三伏,就是告诉我们,夏天不可以完全不动,应该要稍微活动一下。
7
夏练三伏,但别傻练
常说的“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
医学研究表明,夏天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的时候,人体会出汗;且情绪调节中枢就会受到明显影响,人也容易心烦意乱。
这个时候练一练的方法很简单:端坐、闭目、吞津,就是一个好方法。
方法:两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双目、口微闭,调匀呼吸;待口中津液较多时,将其吞咽,可连续吞咽3次;然后,上下牙叩动10~15次,可起到养心安神、固齿健脾的效果。
伏天要做的事情
1
热水洗澡,祛湿邪
很多人在进入伏天后,会感到四肢乏力、全身发困、浑身酸困、汗出过多而黏腻不爽。有时候吃东西,也感觉没有胃口,吃下去难以消化,整天肚子胀胀的。
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湿邪。而对付湿邪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洗热水澡。
进入伏天后,大部分人就会把洗热水澡这个习惯给排除了,觉得夏天要洗冷水才够清凉。其实天气越热,湿邪越重,热水洗澡就显得更有必要,而且洗完以后身体会觉得神清气爽,并不会觉得出汗难受。
2
吃丝瓜,赛人参
伏天吃丝瓜赛人参,这是因为丝瓜里边含有人参所含的成分——皂甙,非常适合伏天食用,解暑防燥。
翠绿的丝瓜,无论是做清汤,还是做排骨、鸡汤,都能除油解腻,令人胃口大开。
天热的时候,凉拌丝瓜最好。选颜色深、有光泽的嫩棱子丝瓜,去皮,切条。做凉拌丝瓜不用酱油、醋和味精,只用少许盐和香油,这样才能突出丝瓜的原味。入口凉丝丝的,嫩脆多汁、满口清香。
3
伏天开空调,26℃最合适
空调致病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室内外温差过大。虽然人体有一定的体温调节能力,但这个能力是有极限的。
专家建议,室内外温差不应太大,一般在8℃至10℃左右。夏天虽然可能出现38℃以上的高温天气,但是一天中大多数时间的温度都在35℃以下,所以26℃左右的室内温度是比较合适的。
空调开了3小时要去透透气!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而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
《黄帝内经》里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很多人问:三伏天这么热,为什么还要养阳呢?因为“三伏天阳热盛于外,伏阴潜于内”也就是说:这时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而三伏天天气酷热,人们喜欢一切寒凉的东西:食冷饮,吹空调,洗冷水澡;总之怎么凉爽怎么做!不仅阳气耗损虚亏,并且埋下病根!体内阳气弱了,寒湿之气就上身了啊,不病才怪!特别是人体五腹六脏里的寒湿之气是万病之源!
在此时贴敷温散寒邪、扶助阳气或芳香走窜的药物(最常用的药物有附片、肉桂、细辛、白芷、荜茇、高良姜、生姜、白芥子、半夏、麝香、冰片等),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扶助人体阳气、祛风散寒止痛的功效,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对防治冬季易反复发作、加重的疾病,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三伏至,气温一路飙升,最适合伏天的饮食绝不是凉菜冷饮冰西瓜,而是“热”食。百病寒为先,“热”着吃、“热”着过,逼出体内的寒邪,远离肥胖、三高和癌症,让冬病夏治效果最大化!
郭力微信公众号:guolijiankang
您看此文用·秒,转发只需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