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15 20:21:22来源:HR家共享会
招聘的本质是寻访、筛选、吸引适合的候选人,但求职招聘是双方博弈,想要把真正合适的人选找出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今天给大家分享4个妙招,辨别招聘中遇到的真真假假:
望:观察外观与精神面貌
在中医中,望诊指观气色,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而在招聘中,同样可以利用“望诊”观察候选人的精神面貌,推断其生活与工作状态。
HR和候选人在面试中的第一次接触,就是通过视觉感受获取第一印象,候选人的穿着是否得体,精神状态是否懈怠,就可以初步判断这位候选人对待此次面试的态度。
当然,并不是说一定要浓妆艳抹才算重视面试,但至少得做到干净得体,即使不是面试,这也是基本礼貌。
试想如果候选人邋里邋遢,脸也不洗头也不梳地来参加面试,那首先这人态度上就存在问题,或者说他并不在乎公司/外界对他的印象,不夸张地说这类人入职后很可能会无视公司规章制度,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妄为的情况,可以直接筛除。
闻:分辨语言气息的变化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
在面试过程中,通过候选人语言气息的变化,来分辨该候选人在对应能力方面的虚实。
不难理解,自我介绍时,提到自己的优势领域,能明显感受到候选人底气足,表达清晰,介绍的项目内容详实;而在被问及劣势方面,则会不自觉地眼神飘忽,尽可能敷衍过去,或者从大方向上笼统地简单回答,不过多描述,说多错多,容易暴露缺点。
倒也不是说候选人在这方面一定存在较大的缺陷,换个角度想想,毕竟人无完人,谁不想在面试中得到较高评价,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争取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问:针对岗位设计问题模型
问诊,指询问症状,综合分析,作出判断。在问诊时切忌给病人以暗示和误导,尤其与情志病人的交谈,“诈病”者的假诉,要有所识别取舍。
其实不少HR都有这样的困扰:问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效的,才能准确考察出应聘者的素质和能力?
显然,面试问题的设计十分关键。一般而言,人力资源部考察的是候选人的综合素质、文化匹配度、工作经验真实性与基础专业技能,所以设计问题时,不需要过分纠结于专业领域知识、经验等方面。
而不同岗位,不同层级,则需设计具有岗位针对性的问题模型,不然无法从中准确全面地判断候选人的真实水准。
还需要注意的是,在问问题的时候,更多的去询问应征者的行为,或事情的过程,尽量避免个人的感觉、情绪、判断或意见这些主观感受,可以把“为什么”,改为问“如何”、“怎样”或“什么”,这样更有利于听到想要的答案。
切:进行入职前背景调查
切诊是指用手触按病人身体,藉此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
在招聘面试中,切诊可以理解为切实通过候选人的真实履历、工作表现等情况,来了解候选人的岗位匹配度与胜任力,以此做出综合判断,也就是背景调查。
背景调查其实是一项比较繁琐且专业的工作,HR自己做的话,需要找到候选人前公司的HR或直系领导,这样调查起来可能会方便很多,但如果不是熟人,大概率问不到详细情况,因为只要没有重大过错或突出表现的,对方只会告诉你“还行”“还可以”“一般”,这种背调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
而且另一个难点在于,一般HR都比较忙,要联系上人力资源部可能还比较简单,但想转到业务部门会有点难度,也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所以一部分公司做背调还是选择交给第三方机构,比如像i背调这样比较专业的平台,在候选人授权的前提下,通过专业渠道、专业人员操作,进行身份验证、最高学历、工作履历、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核实,不仅能够为企业节约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还可以防范用工风险,找到真正合适的人才。
本文只是从四个方面给出了一些分析,想要提升招聘效率,招到适合的人才,前提还是要把基础工作做扎实,同时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尽可能多维度、多渠道结合起来,全面公正的评判一个候选人,既是对企业的负责,也是对候选人的负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