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15 12:23:28来源:百度电影吧
原创犀锋映画
他不是一个好人,但绝对是一名好将军,也是一个迷失在现代社会的浪漫战士。
人们常常在众多角色中分身不暇,最后疲惫不堪。
而他从始至终贯彻自己的原则于一个目标,无悔更无怨。
他就是二战期间让纳粹闻风丧胆、作战凶猛彪悍的美国四星上将乔治·巴顿。
这是一个关于战争狂的故事,讲的是巴顿这个人希望在20世纪用剑杀死敌方将领,让所有热血的人们多崇拜他、敬仰他,最后擦干剑上的血来一首14行诗,同时心里琢磨着我要是死在抗击千万敌军入侵的沙场上岂不是更让人称赞。
为了这个梦想,他使用一切手段甚至不顾基层士兵的死活来满足他嗜血的欲望,然而,他最终成为政治的牺牲品并且在和平年代退而求其次,死在了和动物搏斗的沙场上。
电影《巴顿将军》通过战场上一系列镜头和生活中的为人处世,再加之真实的剧情,将巴顿这位驰骋于二战战场上的悍将刻画得淋漓尽致。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二战,作战区域面积达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电影《巴顿将军》还原了英美盟军遭到“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率领的德军反击而展开的一场大规模的战役。
影片一开始,透过几个描写戈壁的空镜头,战场的失意感便浸透了影片每一个角落。
美国士兵的手忙脚乱,当地居民的流离失所,均在为巴顿的出现埋下伏笔。
这时候的战士们就仿佛沙漠中一群饥渴无比的旅行者,在错误的领导下如无头苍蝇般屡屡碰壁。
巴顿的到来就像这片沙漠中迎来一大片的绿洲。
与上一任长官对比,巴顿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再次彰显出这位战争巨人独特的军事指挥能力。
在他雷厉风行的严密整顿之下,军容风纪开始变得截然不同。
士兵们就像一个个由钢铁打造的战士,在巴顿的领导下充分表现出其无可匹敌的战斗能力,一扫之前的沮丧懊恼。
而这次战争,毋庸置疑地大获全胜。
这场战役同时也展现了一场巴顿与隆美尔之间的决斗。
正如片中的施泰格所说:巴顿是活在二十世纪的十六世纪骑士。
这也许正是他的悲哀。
无论是将手指做成手枪样子威胁别人,还是扇耳光,都让人感到一种“疯”劲。
但是,我相信每一个有血性的人都能理解巴顿。
他可以一边幻想历史上那些伟大会战,一边写下诗句,一边指挥生死攸关的大战。
他的洒脱,又岂是那些成天战战兢兢的政客们能比得上的。
巴顿所痛恨的是懦夫和弱者,因为他的字典里从未有过这两个词。
流着血的士兵从他的汽车旁路过,他无动于衷,因为这是战争中必不可少的损伤,心软和同情拯救不了任何人,能救士兵性命的只有他们自己;
随手杀死普通农户的骡马,因为前进才是他唯一的目标;
优秀的军官死去令他心痛,但也只是感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又何以怜其英年早逝;
只有在军队的医院里,他才能自然而然地表现出硬汉的柔情,将勋章挂在伤患的枕上,用复仇成功的话安慰受伤的将士。
巴顿用诗的悲哀征服了生的悲哀,而懦夫,总是不配英雄谈吐。
这种豪爽、粗暴,可以说是巴顿将军独特的个人特征,也可以说是他的个人魅力。
一针见血式的思维,让那些在人类文明虚礼中浸淫许久的人,体会到他们一生也许都难以感受得到的震撼。
还有他激进式的战略思维,也让人的荷尔蒙全部被激发......但这依旧是人类文明社会,人们难以容忍赤裸的真相,所以巴顿将军总会因为他的一次次实话,在军职生涯中受挫,这让他万分懊恼,毕竟在他看来,一个优秀军人就是打好仗,而不是去应付那些官场上的繁文礼节。
巴顿将军在战场上,简直就是无情,他为自己的无情找了很多理由,但还是不可否认,并不是战争让他变得无情,而是他本身就是个无情的人,他热爱战争,喜欢打打杀杀。
布雷德利将军就曾指责他:“我打仗是因为他们训练我打仗,而你打仗是因为你爱打仗。”
严格来说,巴顿将军是个不爱好和平的人,他打胜仗是因为军人的自尊心,而不是为了结束战争。
他的这一个特征,甚至连敌人都了解,希特勒的手下在战败撤退时就说道:“我们战败了,巴顿也活不长了。”
因为和平对巴顿来说甚至如同坟墓。
一遇到战时,巴顿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亢奋,他总是下达非常苛刻的军令,让士兵们不堪重负,而对待敌人,则更是暴露他凶悍的本性。
这一切都使他成为一个优秀的军人,却难以判定他是不是个好人。
在巴顿手下成长的士兵可以两天不吃饭不睡觉持续行军之后立刻作战,相信这些士兵会咬牙切齿地想枪毙巴顿,但当他们的将军同样在雪地里和士兵们一同行走时,相信他们内心要比舒舒服服躺在日头下捉虱子骄傲得多。
电影《巴顿将军》从巴顿在军中生活的多个角度还原了一位受人敬仰的将军形象,更是高度还原了战争全貌的残酷、政局的波谲云诡以及普通民众的生活百态,诗性与暴力的美学毫无违和地出现在这部影片中。
巴顿将军不是在用士兵的命赌一场名誉战争,而是将死亡的可能性放大到无数倍后,教给他们活下去的能力。
作为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可以被毁灭,但绝不可以被打败。
一个骨子里流淌着诗意的军人永远无法接受未来科技统治的世界,战争本是热血男儿保家卫国伸张正义的领域,岂是没有思想的机器所能取代的疆土?
巴顿将军对政治的不屑是他征战生涯的最大敌人,面对权贵他竭力隐藏自己的轻视与不屑,然而所有的表情都清楚地写在他的脸上,自以为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放松下来,表达对交际的不满,实际不知道被多少双眼睛紧盯着找错。
抽打士兵和在公开场合言语有失成为他军事生涯两块最大的绊脚石,前者让一向自诩民主和坚守人权的美国政府被迫雪藏了他三个半月,后者成为他日后被暗杀的直接原因。
历史上的巴顿将军曾说要揭露政界的黑幕,而受此连累的政客不在少数,他们就像懦弱的士兵一样期待着把枪口抵在巴顿的鼻子上。
他的荣耀已随古罗马的将领一起随风而逝,不知他又会投生于哪一朝的乱世,在征戮中寻求光明。
他在战场上作战彪悍、永不防守,却在政治中连连败退;他是活在上个世纪的传奇,一个尴尬的从中世纪穿越而来的文艺将军,和成长太快的世界无法接轨是他晚年的尴尬,跪地祈祷的同时满口脏话;他纯粹到让人忍俊不禁,从未见过如此心口合一之人。
但如果我是一名士兵,我希望碰到这样的将军,不是为了流血杀人的狂热,而是为了身为军人的荣耀,更重要的是,只有他可以最快地结束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