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职场 文章内容

三和大神,一群甘愿“混吃等死”的年轻人

发布时间:2020-08-28 11:21:25来源:豆瓣读书

关注并星标豆瓣读书遇见更多好书

在深圳,有这样一批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年轻人,他们游荡在龙华区三和人力市场,居无定所,靠“做一天玩三天”的日结工作维持生活,一碗5元的面和一瓶2元的水就可以过一天,混迹于网吧、彩票站,他们被称为“三和大神”。

图片来源: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

2018年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和《人在三和》,把“三和大神”再一次推到聚光灯下。很多人抱着猎奇的态度围观这些“三和大神”,对他们的态度有嘲讽,认为他们不努力,混吃等死。

实则他们是真正的社会底层,“三和大神”背后的种种却鲜有人去了解:“三和风气”是如何形成的?他们为何会走到今天这种地步?“三和大神”有出路吗?

购买戳

作者:田丰/林凯玄

出版年:2020-8

《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一书试图探索这些问题,也让我们看到三和青年真实的生存状态。而我们关注三和青年,同样也是在关怀着每一个想要好好生活的年轻人。

01

三和青年“混吃等死”的一天

三和人力市场聚集了十余家人力公司,全国各地的务工者来到这里找工作。除此之外,这里还有6家商店,7家餐馆,1家彩票店和2个打印店,周围还有近百栋住宿楼和几十家网吧,它们构成了三和生态链。

旅店老板大都是二房东,是较早来深圳的务工者,他们收入颇高,每层楼每月净收入达万元。人力公司员工、餐馆、商店老板,都有稳定的收入。在这里,三和的务工青年处于最底层。

每天早晨5点,三和青年开始抢“日结”(当天结算)工作,他们从附近住宿区、网吧赶来,一溜小跑上了招工者的车。

这种工作大概100到200元每天,一般是做保安、快递、工地。好处是自由,时间短,坏处是不稳定,但三和青年不在乎这些,只要够三天的生活费就行。

图片来源: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会热衷抢日结,他们会在心里盘算——兜里的钱能不能撑过今天,日结的活儿累不累……

8点左右,三和青年来到人力市场大厅休息,周边不绝于耳的招工声音却跟他们没什么关系。

“帅哥找工作吗?过来看看,都是好部门,工资高,活儿又轻松。”

真正的三和青年看不上这种工作,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中介的话术,最后工资会被中介以各种名义扣一部分,而所谓进厂工作,也会被他们嘲讽为“XX厂奴隶”。

中介往往又看不上三和青年懒散的态度,所以经常能看到三和青年与中介相互嘲讽。

等到中午12点,看热闹的三和青年漫不经心地观望着务工者纷纷上车被送往工厂,他们也开始各自找休息的地方,一旦找到就开始迷迷瞪瞪打盹,等着下午和晚上的日结招工者。

也有一些三和青年跑去彩票店待一天。彩票店,是三和青年梦想发财、翻身的地方,也是彻底挂逼(一种糟糕的生活状态)的地方。

“反正就剩两块钱了,赌一把,运气好今天就不用做日结了。”买彩票的每一块钱都有可能是他们牺牲的午饭钱,或者晚上的床位钱。

颇有味道的网吧也是三和青年“不错的选择”,每小时1.5元,通宵8元,吃住都可以在这里解决。打游戏、看视频,网吧能够帮助他们摆脱在大城市的孤独感,获得暂时的解脱和释放。

图片来源: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

等到太阳快落时,人群又聚集起来,一天没工作的出来溜达,早上做了日结的也回来了。这时,即使身无分文也不碍事,可以找到晚上的日结工作。

附近的小超市提供1-5元的商品满足他们的零嘴需求,5-10元的二手衣服让他们可以随时替换,小餐馆的5元面保证不饿肚子,但不保证不拉肚子。

晚上6点到12点,电子一条街开始热闹起来,这里兜售廉价手机及配件。收微信号、手机的“业务青年”也开始登场:“兄弟,有没有手机要卖?有没有微信号,短期的也要”。

处于挂逼状态的三和青年也会迫不得已卖掉手机,甚至卖身份证,卖掉的钱兴许还能让他过几天不用做日结的日子。

晚上11点,聊天的、赌博的、刚被送回来的青年们纷纷准备睡觉,在各人力公司门前横七竖八地躺着,找个纸片垫在身下,可以防潮,是睡大街的最好装备。

图片来源B站up主:峰哥亡命天涯

他们会戏称自己睡的是“XX大酒店”,免费“住宿”的境况意味着他们真的身无分文。在三和,没钱没身份证就睡大街是再普遍不过的事情。

有钱的人则会选择旅馆15元的床位,再有富裕的可能会选择30元左右的单间。在这里,能有一张席梦思就足义成为三和青年挂在嘴边的谈资了。

依靠日结工作和低价住宿,三和形成了这样一个低端生态环境链。

在三和,他们因为“混日子”的状态联系在一起,没有规划的未来,只求即刻的满足,维持着近乎底线的生存,安于低欲望的生活状态。

当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这里,他们仿佛觉得“原来大家都一样”。在三和市场,他们找到了归属感。

02

三和青年抛弃自己,也被城市抛弃

很多人都会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去找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至少能够保障自己的基本生活。

其实很多初来乍到的年轻人到三和找工作时都是怀揣着对未来的一份美好想象,但深圳的工厂并没有给他们这种机会。

图片来源: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

一些青年说在工厂做工会麻木,整天就是一种生活,没什么意思。而且工厂管理非常严格,上班打卡,迟到就要扣工资,上厕所都要排队和请假,更别提抽烟,还要面临长时间的加班,月收入也只有3500-4000元。

特别是工地工作非常辛苦,搬运工地建材更累,而且没有劳动保护,这些艰苦的环境会导致一部分青年跑路。

人力公司招人的模式也被三和青年称为“又被卖给了其他人”。确实,在这里务工者像商品一样被挑选带走,没有人顾及他们的权利和想法。

曾经有一位青年因为中介结算工资时没有按照约定时的标准发放,被逼无奈上演了一场“跳楼”戏。

后来在给予这位青年补偿后,街道的办公人员就把去往跳楼窗口的路封死了,但是并没有人去考虑如何治理“黑中介”维护三和青年的合法权益。

所以有三和青年这样评价自己:“我们只能靠跳楼活着”。因此,在工厂和中介的剥削下,三和青年更愿意选择自由度更高的日结。

当然,也有一些人是因为身份证被偷或被骗后,逐渐沉沦在这里。

“受害青年”就是其中一位,刚来到三和时身份证被黑中介骗走,他连网吧、旅馆都没办法进,只能睡大街,慢慢的身上的积蓄花完,连手机都卖了,“受害青年”进入挂逼状态。

图片来源: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

没有身份证的日子异常难熬,但“受害青年”觉得没脸面回家重新办理,后来有好心人给了他假证件可以接日结工作,但他在做完日结后,还是睡大街,又接着连续两天没工作。

当有人问他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时,他面无表情、若有所思的反问一句:“有什么打算?”

甚至有一天“受害青年”在网上查到自己名下有18家公司,对此他苦笑道:“有一家公司搞违法的事,他就彻底完了,运气应该没那么差吧”。

虽然有些工作可以让他们过得更好一些。但对没有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的人而言,活在当下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在三和,被懒惰的风气耳濡目染是他们最终留在这里的原因。

有人说时间过得好快,一天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边上有青年附和道:“肯定啊,都在这吹牛,随时可以躺下睡觉”。

图片来源: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

可见,生活对他们而言纯粹就是混日子,没有目标也就无从谈起生活的意义。

三和青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他们很多曾是留守儿童,从小对父母和家庭的情感依赖并不强,因此导致他们对父母感情淡漠、对家庭缺乏责任感和认同感。

他们打工不是为了家庭,也不想履行家庭义务,无责任感最终变成了无羞耻感。

为什么不离开三和?他们的回答是“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适应了这里之后,会渐渐失去融入城市的勇气,因为他们已经把自己看是做被城市抛弃的人群。

03

三和青年有出路吗?

重新审视三和青年,我们会发现他们是不愿意上流水线的青年打工者,又没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赚取更高收入。

在三和生态链里,工厂、中介、旅馆、超市都在“压榨”着他们身上最后一丝价值,而三和青年也甘愿在这种状态里,只为换取更高的自由度。

在这里没有“从外地搬迁过来,努力奋斗,供养家人,认真储蓄,规划未来”的故事发生。曾经任劳任怨的农民工后代们已经开始“厌倦工厂”。

图片来源: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

然而,他们的境况决定他们没有能力走出打工的宿命。三和青年离开的可能仅限于个人觉醒、三和生态链的断裂、城市社区改造。

后两项已经在慢慢开展,在最新资料里,三和的网吧已经被关闭,精装的公寓开始替代廉价的旅馆。

而个人责任感的觉醒只能靠三和青年自己吗?或许还需要更多的社会资源倾斜。

在他们成为留守儿童之前,给他们的父母提供留在当地赚钱的可能性,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拥有完整的家庭情感。

在教育和技术培训上,让他们真正有可能成为符合这个时代需求的人才。

图片来源: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

最重要的是,如果想给他们一个出路,就不能再牺牲进城务工者的利益,让他们不仅有机会融入工厂,还有机会融入城市生活。

倘若每个人都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又会有多少人在花样年华里去三和“混吃等死”?

-END-

编辑整理|阿里梅梅

来源|《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

■往期精选

阅读原文购买《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