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游戏 文章内容

女子卡里近三万元消失!一看微信充值记录明白了,家长别等这事发生了才检讨

发布时间:2020-08-28 14:23:46来源:直播海南

点击“直播海南”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

最近,在儋州开美容院的李女士,遇到了一件怪事。她放在银行卡和微信钱包里面,准备缴纳租金的三万多块钱,一下子少了近三万块钱。这么一大笔钱,去哪了呢?

准备用来缴纳房租的钱不见了,李女士措手不及。她也想不明白,银行卡和手机都在身上,怎么就少了近3万呢?当即,她查看了自己的微信账单。

当事人李女士:有账单,看过才发现的,全部都是去了王者荣耀这里的,都是六百多。

李女士的微信账单显示,有多笔充值服务支出。这些充值服务从去年5月份就出现,最少的一笔为0.97元,最多的一笔是628.56元。而从今年6月份开始,类似的充值服务频繁出现,最多的时候,一天有12次充值,充值金额高达近5000元钱。查看明细,可以看到,这一笔笔的充值服务主要用于购买和平精英点券和王者荣耀点券。微信零钱和银行卡是主要的支付方式。直到这时,李女士恍然大悟,因为这些是他11岁的儿子小德最热衷的游戏。而面对追问,小德承认了自己的充值行为。

用母亲微信账号玩游戏

11岁男孩2年充值近3万

小德说,他频繁充钱,是为了购买游戏里面的角色以及角色的皮肤。而他一直是用母亲的微信作为账号登陆游戏。当场,记者也查看了这个账号,里面有英雄67个、皮肤86个,其中,折合人民币288元的皮肤,有6款;折合人民币168元的皮肤有十几款,余下的皮肤从20元到70元不等。整个王者荣耀账号里面累计充值了10062块钱。除此之外,小德还有两个和平精英的账号,同样购买了不少游戏里面的装备和皮肤。

小德介绍,他起初只知道妈妈手机的解锁密码,无意间,他发现妈妈手机的锁屏密码和支付密码是一致的。从此,他就陆陆续续的往游戏中充钱。为了不让妈妈发现,每次充钱后,他都会删除充值记录和短信提醒。

李女士的儿子小德:(记者:妈妈说你大概花了两万多块钱,你知道你花了这么多钱吗?)不知道,以前玩游戏的时候不知道(记者:那你现在知道这两万块钱多吗?)多。

为了解决李女士面临的租金难题,随后,记者也而联系了王者荣耀、和平精英这两款游戏的开发公司——腾讯公司。

腾讯未成年人游戏监管教育专线工作人员:不用担心,目前只要是家长联系到我们,提供了游戏账号,核查的就是在腾讯业务旗下,整个业务的消费,在每一个步骤申请之后都会有说明,什么时间跟家长联络,这个家长可以自行留意一下。

目前,小德家人已经按要求提交了退款申请。在审核通过后,对方会在五到七个工作日内作出相应的处理。直播海南记者报道。

11岁男孩已打游戏3年

游戏经历折射监管之痛

现在,李女士就在等审核结果了。可是,一个11岁的孩子,怎么会如此频繁的玩游戏并且充值呢?采访当天,我们记者也和小德深入交谈,而他的游戏经历,要给广大家长提个醒。

熟练地切换视角,了解自身选择英雄的习性、特点,选择合适的时机,11岁的小德俨然一个经验老道的骨灰级玩家。

李女士的儿子小德:(记者:这些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打出来的,在快手上看人家练习英雄(记者:打这个游戏几年了?)三年(记者: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这个游戏的?)二年级,然后我看我哥玩的然后我就玩。

按照小德的说法,他是从9岁开始接触这些游戏。随着对游戏的沉迷,其他队友拥有的绚丽皮肤和击杀特效等,让他艳羡,于是他在知道妈妈的支付密码后,也偷偷向游戏中充钱,用于购买各种英雄以及皮肤。

李女士的儿子小德:(记者:你爸爸妈妈对你玩游戏不管吗?)还没充钱的时候不管(记者:你趁着他们睡觉的时候打游戏是不是?)是(记者:为什么趁着他们睡觉的时候打游戏?)睡觉睡不着。

小德告诉记者,他的爸爸妈妈平时工作都比较忙。而且,家里还有年幼的妹妹,爸爸妈妈更多把精力放在照顾妹妹身上。因此,在发现他打游戏后,父母也没有太多约束和制止。这也让他越来越大胆,甚至趁着父母休息后,整夜玩游戏。而到了今年4月下旬,小德拿到爸爸淘汰的旧手机,更加沉溺游戏不能自拔,频频充值消费。

在聊天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小德对花费了母亲的钱感到愧疚,但是对于父母卸载游戏,禁止他接触游戏的做法,不能理解。并且,一提到写作业,小德就说手酸,而一提到打游戏,他就来精神。

发现儿子沉溺游戏的现状后,李女士忍不住落泪。身为父母,他们心疼又愧疚。他们承认,平时忙于工作,对小德照顾不够上心,接下来,他们也会多和小德交流,想办法引导孩子远离手机游戏。

当事人李女士:这几天我就想天天陪他睡觉,然后就是陪他,不然的话真的没办法改变。

李女士的丈夫:看他以后表现怎么样,就是进展,不行的话就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帮他戒掉这个。

未成年人手游充值频发

家长别事后才检讨自省

事实上,小德沉迷手机游戏、充值消费的经历,并不是个例。我们采访当天,小德的隔壁邻居——王先生,也无奈求助,他15岁的孩子已经玩手游充值消费近11万元。未成年人沉迷手游的局面,究竟如果破解呢?

当事人王先生:我那个卡不见了5500,我就抓紧去打印那个流水出来了,后面就大银行流水账来看,就出现这个问题,光疫情期间一个多月,就花了差不多4万。王先生介绍,疫情期间,为方便孩子跟着老师进行网上学习,他就将手机拿给了孩子。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孩子在学习之余,还利用手机打游戏。发现这个情况后,王先生结合这两年银行卡内存款变少的情况,打印了近三年的流水清单,发现孩子从12岁到15岁这三年的时间,花费了近11万元。

目前王先生已经准备了相关材料,并准备于近期前往深圳腾讯公司总部,进行申诉退款。而在事情发生后,王先生也进行了自我检讨,承认自己平时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照看管理。事实上,关于孩子玩手游充值消费的事件,我们《直播海南》已多次报道呼吁。今年8月中旬,在海口高坡村做生意的黄女士,发现她准备的一万六千多块钱的租金,被9岁的儿子用在王者荣耀、抖音以及4399游戏平台上。在记者的帮助下,这些钱多数已经成功退回,黄女士夫妇也意识到对孩子的陪伴缺失,正积极改变,让孩子远离网游。

而近年来,一些游戏公司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护上,推出了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主打防沉迷,采用实名认证的方式对未成年人进行管控,并限制每日的游戏时间与游戏时段。但是这样的保护体系还远远不够,因为很多时候,孩子会拿父母的手机来玩游戏,冒用大人身份在游戏里畅玩,甚至是充值消费。

当事人王先生:未成年人玩这个游戏,要通过头像认证才能玩这个游戏,这个要通过社会。

目前,江苏消保委建议,任何注册用户进行游戏充值或支付消费环节前,由系统弹出人脸识别界面进行用户比对和认证,只有注册用户信息和人脸识别相对匹配时,方可进入游戏充值或支付消费程序,否则不予通过。然而,单单依靠互联网公司的健康系统、防沉迷系统、实名认证、人脸识别等一系列工具,依然无法百分百制止孩子沉迷手游并充值。在孩子的监管问题上,家长才是最重要的一环。我们也再次呼吁广大家长,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记者:冯远征、汪浩

编辑:张扬扬

审核:孙殿洋

直播海南(ZBHN66810110)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精彩请点击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