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育儿 文章内容

为什么孩子畏难、甘做咸鱼?还不是因为你没整明白育儿底线!

发布时间:2020-09-05 22:21:36来源:果壳

在过去的几周里,我们用三篇文章深入剖析了内驱力,看过文章的读者,应该对于内驱力的强大能量有了十分直观的了解。

有不少读者在留言里说,很多时候,不是不重视内驱力,是不得不用外驱力呀!没错,外驱力在育儿过程中也有它不可磨灭的作用,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但什么时候用外驱力,什么时候用内驱力呢?果仁妈再次邀请公众号“阿肉阿团”的主创邱天老师,带着我们探究,将内驱力和外驱力分隔开,非常重要,但又往往被忽视的那条线——育儿底线。

前几天,我们带饭团去打疫苗。一般来说,饭团是一个很通情达理的孩子,以前也打过很多次疫苗了。然而这次,在打疫苗前一天晚上,饭团很严肃地对我说:“妈妈,我不想打疫苗。”

我问为什么,他很认真地回答:“太疼了,我怕疼。”

我和队友轮番上阵,耐心地给他解释了打疫苗的意义,生病难受和打疫苗短暂疼痛的对比,还一起看了打疫苗的绘本。饭团表示:“我都懂啊,但我还是不想打,我怕疼。”

这时候,尊重孩子的做法,也许是先放弃这次打疫苗,或者缓一缓再去打。但是我明确告诉饭团:

“这件事你没有选择,疫苗是必须要打的。我们可以多做一些准备和心理建设,我也可以更多地陪伴你度过心理的难关,但是你没有选择权,无论如何也要打疫苗,因为这是我的底线。“

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上面的类似情况,需要跟孩子亮出“底线”。

底线是什么呢?底线是家长针对孩子的行为而设置的一张安全网,是给予和剥夺对孩子个体尊重的一条边界,也是内驱力和外驱力的一道界限。

当孩子触碰到了底线,就意味着你绝不能容忍Ta再进一步,无论是出于对她的保护(比如威胁到生命健康安全)、还是出于对你自己的考虑(比如自己身心不能承受),你都要在这个时候夺过孩子的主动权,暂时放弃对孩子个体的尊重,代替她做出选择,用外驱力强制让她回归安全网之上。

只有确保她在你的底线范围内,在安全网之上,你才能让她自由探索、拥有自主感、受到作为独立个体的尊重。

我们大力提倡让孩子自主选择、自由玩耍,都是建立在家长提前想好、明确自己底线的基础上。只有提前设置好底线,拉好安全网,才敢放手让孩子去自由探索。

如何设置底线呢?

设置底线的原则,就是要权衡利弊——如果没有这层安全网,孩子会不会受到更大的伤害?这就好比医生给病人开某种药物。药物见效很快,但是副作用也很大。只有我们判定利大于弊,而且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的时候,我们才会去开这种药。

我个人认为,底线是育儿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但又往往被忽视的部分。认真思考、重新审视你的育儿底线,可能会对你的育儿之路起到地覆天翻的作用。

那在设置底线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哪些问题呢?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1.混淆了底线和期望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最容易犯的错误。

所谓期望,是我们对孩子的一种预判和估计。比如,父母二人一个是清华毕业的,一个是北大毕业的,他们对孩子的学术能力就会有所期待,觉得自己的孩子再怎么样也能上个985高校。如果他们的孩子最终连211都没考上,这对他们必然是一个打击,因为这打破了他们的【期望】,但是这未必打破了他们的【底线】。

从底线的角度来说,大概只要孩子身心健康,生活不要太难过就好了;甚至有一天,如果孩子生了重病,他们的底线也许就变成孩子只要还活着就好了。

作为成年人,一般来说,我们在心底深处,能明白底线与期望的区别。但是在行为上是否分得清楚呢?

这有几个例子,你可以来测测——

1.一个家长对孩子的学业要求很高,希望孩子保持班级前三,结果这次期末考试,孩子掉出班级十名开外。家长非常生气,忍不住打了孩子一巴掌。请问:你认为这位家长的底线和期望分别是什么?有什么问题?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从行为上来看,家长剥夺了对孩子的尊重,强行介入,实施惩罚,所以家长通过自己的行为,明确地告诉孩子,你打破了我的底线了,我的底线就是绝对不能考到十名以外,甚至三名以外也不行。

,查看更多岗位详情并投递简历。

AI等你来玩哦~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