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教育 文章内容

赵学清|深切悼念恩师黄孝德先生

发布时间:2020-09-06 21:22:23来源:章黄国学

中国著名训诂学、辞书学专家,优秀共产党员,武汉大学教授黄孝德先生不幸于2020年9月4日逝世,深切缅怀黄先生。

悼念恩师黄孝德先生

文|赵学清

昨天(编者按:4日)上午9点,正准备从长安校区出发到雁塔校区去,临出门时,接到海漩兄的电话,告诉我:“早上8点零5分,父亲走了,昨天还提起你!”大脑一片空白,机械地启动汽车,思忖着应该赶紧给学校请假赴武汉送老师最后一程。昨天忙碌一天,晚上才有空坐下来,过去的一幕幕不断浮现在脑海中。

1988年9月的一天,我怀揣着武汉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录取证书,赴珞珈山报到。在武大辞书研究室,见到了导师黄孝德先生。先生身材高大,和颜悦色,眼睛透着睿智而温和的目光。我是先生招收的第一个硕士生,因此也倍受关爱。正常的课程学习之外,先生很快就布置我写一篇辞典方面的学术论文,并鼓励我认真写,争取投稿。先生曾任武大辞书研究室主任,担任《汉语大字典》编委和总稿人(之一)。他多次跟我谈到编纂《汉语大字典》的艰辛和不易,谈到《汉语大字典》比起《康熙字典》来在多方面都有超越。在先生的启发和具体指导下,研二下学期我完成了《从虚词研究的历史看<汉语大字典>的创新》初稿,黄老师又几次帮我修改。这篇文章最终发表于1990年第5期《辞书研究》,也是我第一篇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那时写作还是用钢笔写在每页300字的稿纸上,稿子经导师多次修改,至今我珍藏着的那一版,整面像全线上涨的股市行情大盘,一片飘红。一个硕士在校生能在《辞书研究》这样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都是导师全力提携的结果。

武汉的冬天蛮难熬的,不像北方有暖气,但寒冷的程度并不低。当时住在武大枫园一舍,宿舍的条件有点简陋,一层楼共用一处盥洗室,洗澡要去专门的浴室排队。一天,导师告诉我,家里安装了热水器,洗澡很方便,来家里洗澡吧。我居然懵懂地答应了,然后拿了换洗的衣物欣然到老师家洗澡,又高兴地领受师母做的饭菜。自己当了导师,也带了不少研究生。我想起翻过珞珈山到导师家洗澡、吃饭的事,总后悔自己当年少不更事去打扰老师,也惭愧对自己的学生们做得没那么好。1991年7月,我硕士毕业离开武大。那年秋天,我去成都参加一个辞书学的会议。会后,坐火车去重庆,想乘船在三峡上游历一番。谁知到重庆港后,发现钱不够了。也是因年轻没经验,在成都交完会费又买了几本书,从成都到重庆还买了卧铺,结果在重庆码头发现,手头的钱只够买一张从重庆到武汉的散席船票了。买完船票,剩下一点点钱,也只能吃方便面了。那时还没有手机,也没有银行卡,只能用现金。出门在外,没现金真是寸步难行。客船晚上在万县港停泊几小时,还下船到万县港的小巷子里买了好几个烧饼,准备当下面两天旅途的干粮。也是巧了,在船上第二天,我碰到在成都参会住在同屋的辽宁的一位老师,他立马借钱给我,还请我好好吃了一顿。我补了三等舱,算是不用再在甲板上打地铺了。船一到武汉,我就赶紧到武大敲开导师家的门,老师在家,我立刻放松下来,觉得到家的感觉。向老师借了两百元钱,还给那位辽宁的老师。毕业后第一次去导师家,不是去看望老师而是向老师借钱,老师和师母还开开心心地给了钱,照常招呼我吃饭,如同在校时一般。

黄孝德先生在传统语言文字学研究上也是章黄学术的传人。先生1962年在武大中文系毕业留校后,曾担任季刚先生大弟子刘赜先生助手,也曾向季刚先生的侄子黄焯先生学习。他担任武大辞书研究室主任多年,长期从事《汉语大字典》的编纂工作,是《训诂学初稿》的主要撰稿人。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形势的发展,训诂学开始复苏和振兴,在教材缺乏的情况下,《训诂学初稿》问世。周大璞先生任主编,黄孝德和罗邦柱两位先生分撰。先生是主要撰稿人,写了其中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第七章等。书出版后颇受欢迎,被多所学校列为训诂学教材。2002年该书出了修订版。此后至2015年共进行五次修订,后三次的修订都是在先生主持下完成的。每次修订,先生都要撰写导论和说明,从中看出先生不断追求学术创新的精神。后几次修订的创新之处主要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当代信息理论的角度,重新审视训诂的理论和实践;二是与时俱进,增加了对新出土材料尤其是简帛文字的介绍;三是不断探求汉语言文字学的特点,将训诂学定位为汉语历史语义学。先生在年过八旬之时,在学术探索上依然保持旺盛精力,不懈追求。这些思路和见解对汉语言文字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对如何认识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也很有启发意义。2015年先生将自己的学术论文结集出版,书名《敝帚自珍集》。在书稿付梓之前,先生来电命我为序。师命不可违,还是斗胆涂鸦,写了个序。当时又把先生的论文读了一遍,感受到先生祖述章黄学说、阐释传统语言文字学思想的使命感,而这一直我是从事学术研究的座右铭。

昨天先生遽然离我们远去,哀痛不已!然薪尽火传,先生对我的教益一直激励我前行。今天匆匆写了以上文字,表达对先生的哀悼之情。先生安息吧!

赵学清

2020年9月5日

讣告

中国著名训诂学、辞书学专家,优秀共产党员,武汉大学教授黄孝德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9月4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7岁。

黄孝德先生1934年3月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6年退伍,同年9月考入武汉大学俄语系,1957年9月转入中文系学习五年,1962年毕业留校,先后在汉语教研室、襄阳分校、写作教研室、《汉语大字典》武大编写组、中文系辞书研究室、中文系古汉语教研组工作,1994年退休。

黄孝德先生长期从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曾任武大中文系辞书研究室主任、中国辞书学会理事、《汉语大字典》编委和总稿人(之一)。合著有《汉语大字典》八卷及高等学校文科教材《训诂学初稿》,独著有《黄侃小学述评》《晚晴酬唱集》《敝帚自珍集》,另主编《文艺轶事辞典》,副主编《先秦语言辞典》。黄孝德先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勤勉实干,多次荣获红旗青年、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称号,1960年参加汉丹线工程时,荣立二等功一次。

黄孝德先生的一生,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利益无限忠诚的一生,是为我国传统小学和辞书学事业不断开拓进取的一生。先生一生不断学习、探索、超越,求真务实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黄孝德先生安息吧!

遵黄孝德先生遗嘱和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设灵堂,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武汉大学文学院

2020年9月4日

特别鸣谢

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

敦和基金会

章黄国学

有深度的大众国学

有趣味的青春国学

有担当的时代国学

北京师范大学章太炎黄侃学术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汉字研究与现代应用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

微信号:zhanghuangguoxue

文章原创|版权所有|转发请注出处

公众号主编:孟琢谢琰董京尘

责任编辑:黄佳怡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