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07 11:21:14来源:爱贝睿
编辑的话:9月入学季,又一批宝宝像小企鹅一样,摇摇晃晃走入幼儿园的大门,开始全新的生活。许多宝宝刚入园的时候会哭闹,你千万不要着急。用下面这些方法,当最理解宝宝的人,当Ta永远的温暖港湾。
宝宝心声:呜呜,我不想去幼儿园,老师直接就把我给抱进去了。而且,妈妈怎么一下子就不见了?她是不是不要我了呀?
不少幼儿园规定家长只能送孩子到园门口。有些小朋友不愿意进去,是被老师或阿姨强行抱进去的,我目睹过好几次孩子被抱着一路挣扎哭喊的场景,真是让人心颤。有些家长没有和孩子正式告别,他们往往趁孩子刚进幼儿园新鲜好奇四处张望时,赶紧离开,以为「长痛不如短痛」,会让孩子更快适应环境。没想到孩子回头找不到妈妈,仿佛被骗来幼儿园不要他了一样,哭的厉害,「以后再也不相信」妈妈了。
家长离开时要对孩子说「再见」后才离开,也鼓励孩子对父母说「再见」,这能增加孩子的掌控感(他知道妈妈什么时候离开,而且是他和妈妈说再见的!),促进他为自己行为负责,更有勇气地去面对新环境。
强行把孩子抱进园极不可取,轻则让孩子对父母和老师失去信任,仿佛他们是合谋把他骗到园里,以后对上学更加警觉和抗拒;重则造成一定心理创伤,我所知的案例,有孩子入园三个月后还一直哭喊抗拒,持续很长时间都不愿上幼儿园,甚至影响到小学。
宝宝心声:这些人我都不认识,怎么有这么多小孩子呀?这里连小马桶都没有,我怎么尿尿呢?呜呜呜。
孩子刚入园还不熟悉班级的幼儿园老师,也不熟悉身边的小朋友。有需要时不知道如何表达,容易有受挫感。有些园内设施也和家里不同(如幼儿园卫生间有些是蹲式的,和家里不同),孩子不知道怎么用,也不知道怎么请求帮助,有时会急得哭。
如果条件许可,家长在入园前可以带孩子去熟悉教室的环境,试着使用教室设施(桌椅、洗手台、卫生间等)。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和老师亲切聊天,孩子会凭借社会参照从而更信赖老师。拍张妈妈和孩子在教室的照片,放在教室的相片墙上或小床上,也能增加孩子对陌生环境的信任。
另外,平时在家里让孩子多表达自己感受和需求,孩子在幼儿园有什么需求也更容易向老师和阿姨求助;平时多创造些机会和小朋友接触和交往,孩子在陌生的幼儿园环境下也会更容易适应。
宝宝心声:这个床没有我的小床舒服,旁边的小朋友我都不认识,有一个小朋友在哭,呜呜,我也想妈妈呀。
午睡是孩子另一个脆弱时刻。孩子平时在自己熟悉的床上,听妈妈讲故事唱儿歌,抱着小玩偶入睡。现在躺在陌生的小床上,身边是不熟悉的小朋友和老师,感到有些害怕和脆弱,特别容易想妈妈。
建议去幼儿园时,带上孩子最喜欢的玩偶或小毯子。在陌生的环境下有了熟悉的玩偶和毯子陪伴,孩子午间入睡会容易很多。我儿子上幼儿园的第二天,带着他心爱的小熊,就可以入睡了。
有些家长会担心男孩抱着玩偶不够阳刚气,其实多少有些误解,玩偶或小毯子既是想象的玩伴,又凝聚着爱(平时妈妈抱着孩子,孩子抱着玩偶),可以帮助孩子减轻与照料者分离时的焦虑。
宝宝心声:以前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天天都陪着我,可今天他们把我送到幼儿园门口就走了。虽然他们说下午来接,但下午是什么时候?怎么下午还没来?妈妈怎么还不来?
孩子无法预估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因为他们还没有清晰的时间概念:不知道下午5点还有多远?但眼前妈妈的确不在!
爸爸妈妈平时可以跟孩子做一些小的练习,帮他理解时间。比如对孩子说:“妈妈要去外面买点东西,离开20分钟好吗?”离开一会儿后按约定时间回来,和孩子很高兴地相聚。通过对话(「妈妈是不是按时回来了?」「嗯!」)和相聚仪式(比如拥抱),会增强孩子对妈妈离开后还会回来的确信。然后妈妈可逐步增加分离的时间,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半天乃至一天。
如果幼儿园允许家长在入园适应期间适当陪伴和过渡(如一周),建议家长陪伴孩子一段时间,但要逐步增加分离时间。
比如这本《魔法亲亲》。故事讲的是小浣熊Chester不愿意去上学,因为他不愿意离开妈妈去一个陌生的环境,妈妈向他保证,他一定会喜欢新学校,并告诉他一个秘密——「thekissinghand」,妈妈在小浣熊的掌心印上一个吻,这样每当小浣熊在学校感到孤独的时候,把掌心轻按在脸颊,妈妈的吻就会温暖他的心,就不会再孤独和害怕了。
通过爱和象征物(吻)给孩子力量,让孩子更有勇气去面对新环境。❖
你又有什么妙招处理孩子的情绪?欢迎在留言区交流。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爱贝睿联合全球名校的数十位专家联合研发了一个大型儿童早期发展干预计划——未来脑计划。
点个在看,分享你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