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历史 文章内容

天津骨灰盒楼走俏引热议,我们来谈谈给小盒子安家这件事

发布时间:2020-09-11 15:22:11来源:南周知道

今日话题

字数:2700阅读时间:6min

虽然历代的很多圣贤都提倡薄葬,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旦社会经济好转,厚葬之风便会重新刮起。于是,薄葬也就只能不断出现在先贤们的言论里,还有就是穷人们的葬礼中了。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骨灰盒背后的丧葬观念。

(ICphoto/图)

近日,位于天津滨海新区中塘镇的住宅楼式骨灰堂被媒体曝光了。

这些楼房外形看起来和普通小区无异,只有窗户都是黑色的,一共有16栋楼,占地超过5公顷。工作人员表示,即便骨灰堂的均价从之前的3000元/平涨到了现在的7000元/平,还是有3000多个“家”入住了,骨灰盒目前安放了约有10万个。

每层有25户房,已经入住的人家,不对应该是鬼家,和活人住的地方最大的区别是,门匾上挂的是某氏祠堂。有意思的是,这房价地下室最贵,顶楼最便宜,终究是给死人住的,入土为安的观念还是十分深厚的。

而这件事背后,看似是一个盒子的事儿,背后其实是延续已久的丧葬观念。

小盒子安家的历史

目前,世界上出土最早的骨灰盒是在耶路撒冷,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几乎所有出土的古代墓葬群中,还没有发现过骨灰盒(佛骨舍利子储存的方式除外)。

骨灰盒是用来盛放骨灰的,而死后变成骨灰,是火葬和土葬的区别。

我国明确提倡火葬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1956年的4月27日,中央151名高级官员联合签名,以个人的名义提倡火葬。从那时起,火葬这种丧葬形式才渐渐被正名。

在此之前的几千年里,火葬不是没有,只是不得正法。话说武大郎被灌下砒霜一命呜呼后,潘金莲和王婆害怕留着尸体败露罪证,因此苟议将武大草草火化。对外给出的理由是潘金莲一个妇人难以操持丧礼流程。

除了杀人灭迹或者其他特殊事由外,古代中国,基本上只有佛教一支死后会火葬。除这之外,社会其他阶层都把土葬奉为丧葬正统。入土才为安,这种观念深厚到几近顽固。于是,哪怕是国家提倡了几十年火葬,在丧葬管理延伸不到的农村地区,土葬观念还是牢不可破。媒体不时曝出某地有平坟或者烧棺之事,但大多都不了了之了。在一些地方,哪怕尸体火化了,最后还是入殓骨灰,下葬棺木,很少听说农村人直接下葬骨灰盒的。

与执着于土葬相对应的是,火烧从来都被不齿的,例子比比皆是。

相传纣王兵败之后,“帝辛玉衣自焚”。东汉末年的董卓,则是被众人点了天灯。从古代延续下来的潜意识是,火烧人或者火烧尸体,意味着多行不义或者刑罚。嘉庆赐和珅死,上吊留个全尸下葬,这是皇恩浩荡,从来不是烧死你,给你留一把骨灰。也有留骨灰的,不过那就不是皇恩浩荡,而是挫骨扬灰了。

害怕火烧,从人的心理角度去分析,其实不难理解。一个活蹦乱跳的大活人,大火之后成了一把灰烬,家人无论是从感情上还是从直观上,都难以接受这种冲击。本来死亡对于人来说就是不可知的,死后尸体直接变成灰烬,相比于被埋入地下一点点地腐烂成灰烬,潜意识里,人们偏向于接受后者这种形式。

更不要说,历代帝王和王公贵族们,都在费尽心机保存自己的尸身,以期躺在厚葬品环绕的墓穴中,万世不腐。

(殡仪馆放置骨灰盒的地方。ICphoto/图)

千年以来

厚葬压倒了薄葬

《礼记》说:“葬也者,藏也。”葬,意味着活人死后开启新历程的起点,至少在持厚葬观念的人看来,这就是起点。

原始社会,人和其他动物一样,没有什么丧葬观念,尸体不处理也不埋,无尽的旷野就是天然的墓穴。

然而到了夏商周时期,厚葬的习俗加上巫术迷信就开始盛行了。《墨子·节葬下》中描述彼时的葬礼:“王公大人有丧者,曰棺椁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文绣必繁,丘陇必巨。”可见到了春秋战国时,厚葬之风更加盛行。虽然墨子一再提倡薄葬,但儒家的荀子却一再跟他唱反调,荀子认为生死如一、视死如生,人们应该用厚葬的礼仪来对死者表达哀思。

后面的结果也清晰了,上至皇帝下到百姓,人死后都在竭尽所能地埋入更多的陪葬品。这也直接催生出一个新型的职业——盗墓贼,《吕氏春秋》也曾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盗墓兴盛。

秦朝之后,汉文帝开始推行“简丧薄葬”,但从汉武帝开始,奢侈的厚葬之风又开始了。到了东汉,光武帝推崇薄葬,但随着经济发展,不久后厚葬之风又起。到了唐朝,厚葬盛行,丧礼的程序也更加繁多,人死后到埋葬入土,一共要经过六十六道仪式。至于明清时期,厚葬之风再配合兴起的风水观念,在全社会到处泛滥。以至于清廷在50年内曾两次下诏提倡薄葬,可还是无济于事。

彼时不但提倡要放入更多的陪葬品,最最重要的棺椁要厚、重、珍、奇、结实。想必不少人都看过《鬼吹灯》,陪葬品的众多以及棺椁的奇特,都能从侧面反映出古人的厚葬之风。

虽然历代的很多圣贤都提倡薄葬,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旦社会经济好转,厚葬之风便会重新刮起。于是,薄葬也就只能不断出现在先贤们的言论里,还有就是穷人们的葬礼中了。

骨灰盒是

厚葬棺椁的缩小版

不过,到了现代社会,无论贫富与否,城市群体死后都是火葬。一方面,1997年7月21日发布的《殡葬管理条例》,会对那些国家职工不遵守火葬规定而实施处分。另一方面,现实的制约——城市里没有多余的土地,也使得城里人根本没有选择土葬的机会。这样一来,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那个小盒子都成了人们死后永久的家。

棺椁的形制即便是改变了,其他方面该有的规矩和流程却照样一个都不能少。围绕新的丧葬形式,全新的殡葬行业还是赚得盆满钵满。这边天津滨海新区建造了住宅式骨灰堂,同样是天津武清区的六道口村,早就是低调的“寿衣之都”了。这个拥有7000多人天津最大的行政村,是我国北方殡葬用品最大的批发地。还在2007年的时候,该行业的收入就已超过了5000万元。

比如最为重要的骨灰盒,鸡翅木的骨灰盒批发价450块,销售商却卖到了16800块。这里批发的所谓高档次骨灰盒,批发价普遍都是四五百块,但销售商一转手,这些高档的骨灰盒就卖到了上万元。

除了骨灰盒追求高档次之外,如今的丧礼流程还是要大操大办。有些家属甚至请16到32人抬棺,哪怕棺材里的只是骨灰,排场还是不能丢。要有乐队,丧礼过程要慢慢走,晚上要摆席面,有钱的人家还要请杂耍表演。

流程上跟古代差别甚大,但这无一不透着厚葬之风。所以说,即便是火葬,即便用了骨灰盒,厚葬的观念一天没有剔除,人们还是会变着法地用新形式、用金钱来表达自己的“哀思”。

再者,从众心理会绑架多数人的观念,尤其生死这种大事。张三花大钱给父亲办丧事,李四看在眼里以后自然也会效仿,人们相互间选择跟随,谁都不愿意选择标新立异,因为那样会被孤立、会被嘲笑、会被说闲话。

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大众的心理,从事殡葬行业的人们,也要在服务上推陈出新了。住宅楼式骨灰堂,也就成了新兴事物。

不过话说回来,城市传统的墓地或者骨灰堂,都是公共的模式,而住进了楼房的骨灰,则有了自己的私人场所。

多元化的社会,采取什么样的埋葬形式是自己的选择,旁人没权干涉。可是,厚葬之风,不但会形成奢靡的社会风气,还会带来盲目的攀比。住宅楼式骨灰堂虽不算是大奢靡,然而一平米7000块的价格,还是会让不少人咋舌。

毕竟,很多活人都买不起房子,若按照这种风气,以后有些人死了,那不真得挫骨扬灰了吗?不过,我愿意。

相关文章推荐

有些外国人在网络上说,烧了纸钱之后,中了彩票、有了新女友、找到好工作……所以有老外表示:中国人太小气了,这么好的东西一直藏着。

是不是感觉有点啼笑皆非,作为一种连近代中国自己人都鄙视的旧习俗,为何能够在21世纪流行于国外呢?

↓点击阅读↓

·南周知道出品·

·未经授权不可转载·

·但是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哦·

点一下,知识的储备又增加了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