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04 19:20:13来源:家庭医生报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秋季是腹泻的高发季节,下面介绍中医治疗秋泻的四大经典妙方。
1.藿香正气散
主治风寒泄泻。患者大便清稀,甚至如水样、多泡沫、少臭气,常伴腹痛肠鸣、胸腹闷胀、食少,或有恶寒发热、流清涕等表证;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本方由藿香、桔梗、苏叶、白芷、厚朴、陈皮、半夏曲、大腹皮、茯苓、白术、甘草、生姜、大枣组成。若小便短少,加泽泻、猪苓;若无表证,去苏叶、白芷。常用汤剂,药店也有丸、水、软胶囊等剂型的中成药出售。
2.参苓白术散
主治脾虚夹湿的泄泻。患者平素便次较多、大便稀溏。秋后更易发泄泻,稍进油腻即泻,大便色淡不臭,或腹痛。常伴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腹胀等;舌淡或淡胖有齿痕、苔白、脉细弱。本方由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山药、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莲子肉组成。腹痛加木香、干姜;便次较多加石榴皮。本方原为散剂,也可用汤剂。
3.葛根黄芩黄连汤
主治湿热泄泻。患者大便稀溏,或如蛋花汤样,或夹有黏液,气味臭秽;泻势急迫,量多次频,肛门灼热;常伴腹痛阵作、小便短少,或有发热烦渴、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本方由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组成,常加茯苓、车前子以增其力。发热烦渴者加生石膏;小便短少者加滑石;腹痛甚者加木香、炒白芍;呕恶者加半夏、竹茹。本方常用汤剂。
4.保和丸
主治食滞泄泻。患者(多见于儿童)大便稀溏或夹食物残渣,味酸臭或臭如败卵。常伴腹痛腹胀、肠鸣、嗳腐酸臭、厌食,但泻后轻松;或有恶心呕吐;舌淡红、苔垢浊或厚腻、脉滑。本方由神曲、山楂、茯苓、陈皮、莱菔子、连翘、半夏组成。若泻后不爽,加枳实、大黄、黄连。本方原作丸剂,也可用汤剂。
作者:河南省辉县市中医院 主任中医师 尚学瑞
编辑:熊恕刘正辉
审校:谢涛
核发:万洪新
图片: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扫码
关注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