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07 11:21:06来源:培训杂志
假期第七天,休息过后,
正是充电好时机~
知识管理、专注力、沟通表达、
批判性思考、洞察力、执行力~
实打实的自我提升知识礼包,
送给爱学习的职场人~
知识管理
持续学习,是立足于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生存法则。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如何管理海量的知识,让它们更好的为我们所用?
输入+输出,打造可持续的正循环
想让学习变得更高效,就一定要让学习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简单说,就是“有目标的输入+有结果的输出”。没有输出的学习很难产生实际价值,我们的能力也会慢慢变得越来越差。
会学习的人绝对不会只停留在把知识点记在笔记本上。
比如,布置会议现场,有人随意地把桌椅板凳方位摆好,把会议需要用的东西准备好就结束了;但有人会把服务细节落实到位,桌椅摆放的位置、整齐度,桌面上A4纸摆放的位置、角度等,在这些细节处体现出品质感。所以,喊再多的口号,都不如实际地去落地执行一遍,把它变成有结果的输出。
结构化导向,绘制自己的学习地图
古人云:“先胜而后求战”。学习地图是学习的系统框架,框架搭建好了,学习才更有节奏。想要制作一张精美的学习地图,需要经过开放式提问、敏捷化输入、结构化整理和视觉化输出四个步骤。
开放式提问:提问的对象可以他人,也可以是自己。问一问,在计划制作知识地图的领域中,心中是否已经有了初步框架?这个框架可以从书籍、课程的目录,专家的分享或相关领域的文章框架中得出。
敏捷化输入:在明确了大致内容框架后,接着就要收集相关信息,此时有一些工具就派上用场。推荐使用“幕布”工具,它是以金字塔原理的结论先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记录,还可以一键生成思维导图,十分便捷;手机APP也可以语音录入,并实现与电脑端的内容同步。
结构化整理:在这一阶段,最考验功力,需要动手图解。可以选择将自己的思考画在纸上,或在脑海里进行信息加工,思考每一部分的内在逻辑关联是什么。
视觉化输出:此环节可以借用PPT进行视觉呈现。若想要呈现适合手机学习的知识卡片,则可把PPT的画面大小调整为竖版,尺寸为50cm*90cm左右;然后,再把已经梳理好的点状知识点整理成网状知识结构。
更多关于“知识管理”的精彩内容
↓↓↓
专注力
经历同样的时间,拥有超长的专注力和超强的学习能力的人,能积累更多的文化资本。
作家村上春树通过跑步培养自己的耐心和专注力,他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写,“长年累月地坚持这种生活,久而久之,就技术或体力而言,我都能相当高效地寻到新的水源,在坚固的磐石上凿穴钻孔……而习惯仅仅依赖一处自然水源的人,冷不丁地这么做,只怕轻易做不来。”
花上十个小时“头悬梁锥刺股”,如果不够专心,学习的效果可能还不如只专注学上一个小时。
如此,人在有限的精力内完成了相对更多的任务,也就自然能省出更多时间,吸收新的能量,让自己变强。
从有效程度来看,这样的人,真正在“学习”的时间,反而更多。
在众人被碎片化的信息牵着鼻子走时,长时间的专注能力,就是一个人的竞争力。
更多关于“专注力”的精彩内容
↓↓↓
>
沟通表达
萧伯纳说,沟通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已经沟通了。
一个理智而正常的人如果以个人想法作为对话的基础会产生非常可怕的后果。
表达事实而非情绪
那么,对话高手们在沟通时会怎么做?一个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沟通时强调事实而非情绪。
错误对话:“你翅膀硬了,不听我的了是吧?”
正确对话:“这个方案我看你并不赞同,是哪里不妥吗?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也就是说,用“基本事实+提问+给对方留出表达空间”的沟通模式代替主观的情绪化判断,把问题“开诚布公”地讲清楚。无论是职场中,还是生活里,这都是一个极其简单而有效的做法。
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共享信息,从而获得更高的共识,避免冲突矛盾不断激化。
所以,让沟通中多一点共识、少一点误解,你首先要尽可能地正确传达基本事实,而非情绪。
学会“双核处理”
高手沟通习惯表达事实而非情绪,但在有些场景下,仅表达事实是不够的,甚至适得其反。
比如,一位妻子在工作中遇到了不开心的事,下班后向丈夫抱怨,此时妻子最想获得丈夫的安慰。但不解风情的丈夫摆事实、讲道理,把事情来龙去脉分析个够,最后得出结论:“你在这件事上的处理有很大问题,你应该……我不是早说过……”
听到此处,这位妻子应该会把全天的负面情绪都倾泻给他。这位丈夫并不冤,因为他在沟通中忽略了对方的情绪诉求,直接就事论事。
大家千万别以为她妻子的需求和反应很奇葩,有时人与人的沟通中,情绪占比高达70%,尽管我们希望就事论事,但裹挟情绪的沟通在生活中非常普遍。
为了避免冲突,高手往往选择“双核处理”,即在处理事情(冲突的内容)的同时,也照顾到对方的情绪。
只关注事情,不关注情绪沟通效果不好;但反过来,只关注情绪,不关注事情同样会出现问题。“双核处理”是应对冲突复杂情况的必备技能。
这里需要注意一个技巧: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因为只有情绪消除后,才能进入安全的对话氛围,事情才能得到解决。
做到双核处理沟通问题不容易,有的人天生对人比较敏感,有的人天生更擅长事情的解决。但这却是我们处理复杂沟通场景的重要工具。
更多关于“沟通表达”的精彩内容
↓↓↓
批判性思考
批判性思考指的是我们检查自己所获信息并在这种检查的基础之上进行批判和决策的过程。
当我们批判性地思考问题时,会确定问题,检视事实,分析假设,酌情其他因素,并最终确定支持或反对一项观点的理由。
作为职场重要技能之一,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习惯养成,逐渐提升……
对身边的人讲话更加“具体些”
跟家人、恋人、朋友、同事讲话的时候,更容易放下心来,认为他们都可以“理解自己”。
比如熟悉的人对你说“我去趟便利店”,你就会回应“那顺便帮我带点饮料吧”。
对方如果是你熟悉的人,就会自然明白“随便带点饮料=你喜欢喝的饮料”。但在这种时候,可以试试说得更具体一些,不说“随便带点饮料”,而说“我想振作一下,所以帮我买点能量饮料吧”。
日常生活中,可以避免像“随便带点喝的”这种“模糊”的说话方式,而是要意识到“然后要怎样”,用这种跟“批判性思考”联系在一起的方法,可以锻炼“思考的力量”。
尝试当一下苏格拉底
无论面对自己还是别人,无论是觉得正确还是觉得奇怪的事,提问都是最卓越的方法。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对各种事物的“疑问”,在确认其本质的同时,还可以提升自己的智慧。
这就是“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根据问题,在自己或他人身上,找到更好的答案。
例如针对“顾客满意度很重要”这件事,反问“那么顾客的满意度究竟是什么呢”,对于“背叛别人是不好的”,反问“你觉得什么样的行为算是背叛”。
对于所有发言,不要放任不管,而是要找出某个“问题”。这种苏格拉底的方式,算是锻炼批判性思考的捷径。
更多关于“批判性思考”的精彩内容
↓↓↓
洞察力
洞察力即快速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而习得,并不断精进。提升洞察力,可以从学习“商业洞察力模型”开始。
找到表象背后的“系统”
我们平时在观察一件事情时,能观察到的通常都只是表象。每一个表象背后都有一个黑盒子,我们看不见它,但它才是所有规律产生的原因,即“系统”。
当系统运转正常,我们可以继续遵循规律做事。可一旦系统出了问题,规律就开始失效。如果你无法洞察表象背后的系统,就不可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更别说下手解决。
我们锻炼自己的洞察力,就是为了理解“表象”背后的“黑盒子”——系统,从而真正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系统=要素x连接关系
系统就是“一组相互连接的要素”。这个定义中,要素和连接关系是两个关键词。
比如一只机械手表,表盘、表冠、表针,以及表盘背后的几百个零件、齿轮,就是“表”这个系统的“要素”。而这几百个零件和齿轮是如何衔接、咬合的,就是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
所谓洞察力,就是透过表象,看清“系统”这个黑盒子里,要素以及它们之间连接关系的能力。我们通常很容易看到“要素”,但常常忽略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而问题的解决方案,常常就藏在这些“连接关系”里。
怎么才能找到这些连接关系呢?一个系统里,到底有哪些要素和连接关系?
给大家介绍5种——变量、因果链、增强回路、调节回路、滞后效应。其中,变量是“要素”;后四种是“连接关系”。
任何一个复杂的系统,都是由这5种简单的、像乐高积木一样的基础模块搭建而成的。只要你学会了这5种积木,再复杂的系统,在你眼里,都只是这5种积木的排列组合而已。
更多关于“洞察力”的精彩内容
↓↓↓
执行力
所谓执行力,就是能够把想法计划付诸行动的能力,这在于一个人是否清楚地知道如何一步一步地做下去。
想到和做到之间,相隔甚远,而一个执行力强的人,他在行动上往往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在这样一个执行过程中,最终的目标就是去完成一件事情——想到了就去做,如果不会,那就去学。
想到了,学会了,并且最终做到了,这样才会使一个人获得成长,真正地改变自己的生活。
提高执行力,可以从5方面入手。
积极地自我对话
内心的噪音(自责、担忧、纠结、焦虑等)引发的负面情绪会不断地延迟我们的行动。当我们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解除内心噪音的干扰,就会明显地发现内心更加平静和谐,行动力变强。
拆解目标
对大脑而言,成就感才是最有效率的激励方式。当一个目标太大的时候,我们是无所适从的,因为我们从中获得的常常是挫败感。只有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成就感,我们才能够持续地行动下去。
细化任务
高效执行的最好策略,是一看到要做的计划,就可以不假思索地无脑执行。如果你在执行的时候,还要去思考做什么怎么做,那只能说明你没有在计划阶段下功夫,这势必给我们的行动力造成了极大的阻力。
给执行营造便利
在做好计划之后,需要想一想:这项任务需要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工具?哪些是我需要提前准备好的,放在哪里可以减少行动阻力?
建立内在的驱动力
想要在执行力上有更持久的高效,那就需要我们直面内心,找到自己做一件事情的意义和驱动力,这才是我们摆脱平庸最本质的解决之道。
更多关于“执行力”的精彩内容
↓↓↓
>
人生是一场自我探索的旅程。
平庸or卓越,
取决于你最终做到了什么~
拒绝平庸,从现在开始,
不要让学习止于计划,
干货满满的案例集已备好,
学习之旅即刻开始~
↓↓↓
《中国企业人才发展最佳案例(2019版)》
五折优惠中
■2019案例集
【报道主题】
#系统篇#
人才发展体系、企业大学运营、培训体系构建
#育人篇#
新员工培育、新任/基层经理转型、中高层管理者能力进阶、领导力梯队建设、后备人才发展、骨干员工成长、内训师培养、专项人才培养(营销、国际化、互联网)
#方法篇#
行动学习、移动学习、场景化学习、竞赛式学习、案例教学
#进阶篇#
文化引导、创新创业、学习产品开发
【报道企业】
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南京银行、腾讯、百度、京东、搜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光明、兴业银行、方太、宗申、长安福特、惠而浦、柒牌集团、海南航空、泸州老窖、东软望海、唯品会、阿斯利康、东风汽车……共计80余家
点击上方图片/阅读原文,
即可购买案例集,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来源于“培训杂志”微信公众号(ID:trainingmagazine),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培训杂志”立场。
投稿请联系:editor@trainingmag.com.cn
往期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