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08 16:20:17来源:医脉通肿瘤科
近年来,肝癌治疗研究进展迅速,尤其在肝癌免疫治疗领域。今年CSCO大会期间,医脉通有幸邀请到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梁军教授,与我们分享了目前肝癌系统治疗的研究进展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梁军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肿瘤科主任、副院长
北大肿瘤国际医院部常务主任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大内科副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
国家卫计委肝癌专家治疗组专家组成员
国家卫计委合理用药专家组成员
国家医师考试中心专家组成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新药评审专家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肝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胰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科技信息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姑息和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医脉通:您能否谈一谈目前肝癌的治疗现状,免疫治疗在肝癌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进展?
梁军教授:近几年,肝癌系统治疗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秦叔逵教授的带领和全国同道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肝癌的系统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相关研究都走在世界的前列。
亚砷酸注射液诞生于中国,是全球首个治疗肝癌的化疗药物,开辟了肝癌系统治疗的新时代。
在靶向治疗领域,继索拉非尼和仑伐替尼之后,秦教授带领我们开展了多纳非尼和阿帕替尼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这两种药物将肝癌靶向治疗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成为肝癌一线治疗的重要选择。
免疫治疗可谓是肝癌系统治疗的“破冰之旅”。从疗效上看,免疫治疗为肝癌患者带来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获益,达到了肝癌系统治疗前所未有的新高峰。其中,肝癌免疫联合治疗取得了重大突破。IMbrave150是一项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对比索拉非尼用于不可切除HCC患者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显示,联合治疗为患者带来了长期的生存获益、死亡风险明显下降、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国内免疫治疗相关的研究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今年3月份,卡瑞利珠单抗已获得NMPA批准用于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的二线治疗。正在开展的一项研究探索了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对比索拉非尼用于肝癌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就在上个月秦教授召集研究者举行的会议中,我们看到了该方案的总体有效率非常高,我们也期待相关结果的公布。
这一系列进展都表明了肝癌的系统治疗进入了一个以免疫治疗为主的新阶段。目前,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已经得到了临床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其他免疫联合方案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例如免疫联合化疗、免疫联合放疗,双免疫联合治疗等。虽然暂时还没有III期临床研究的证据支持,但在I/II期研究中的数据已经非常惊艳。正如秦叔逵教授所说,肝癌已经摘掉了“癌中之王”的帽子。我认为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患者生存的不断延长,肝癌系统治疗的春天已经到来。
医脉通: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肝癌领域中不断开展新的探索,对于未来免疫治疗在肝癌中的应用,您还有哪些展望?
梁军教授:科学探索无止境,我们总是解决了一个问题,又有人提出了新问题,然后我们继续探索新的问题,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规律。我觉得未来肝癌治疗的发展方向,一定是以免疫治疗为基础的联合治疗。除了刚才提到了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我认为免疫治疗与化疗、放疗的联合、双免疫联合治疗以及肿瘤疫苗都是很好的方向。
大家知道,免疫治疗从提出到现在大概有一百多年,但直到近几年我们才看到免疫治疗开花结果。同样,我个人认为肿瘤疫苗、溶瘤病毒也是这样,虽然会经历漫长的研究阶段,但未来一定会实现突破。我们期待着未来这些研究会给肝癌治疗带来更好的疗效。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国肝癌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这样一个现象终会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