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职场 文章内容

工作10年,月薪7000 元:世上唯一的成长捷径,就是提升认知

发布时间:2020-10-09 13:22:11来源:培训人社区

作者|阿秀来源|进击的阿秀(zchxuexi)

大家还记得我写过鑫哥的故事么?鑫哥是一家报纸的记者,在北京奋斗了10年,终于提了副处。每次见到我,都会跟我抱怨:副处级月薪才7000块,太tm穷了,而且在我们这种事业单位,整天谨小慎微,心太累了。就是这次提副处,还有人写信举报,说鑫哥接受外企邀请出国采访,而且比计划多待了四天才回国。其实那次多待的四天,完全是鑫哥自己出钱。快四十岁的鑫哥还没出过国,就趁机在国外玩了几天,食宿自费,花了近半个月的工资。心疼得不得了。

我知道鑫哥是真穷,尽管刚毕业房价便宜的时候,两边老人一起支援了首付,但房贷还是把鑫哥两口子压得喘不过气。这之前,鑫哥一家已经五年没回昆明老家过年了,原因竟然是机票太贵。那年还是跟我借了一万块才回家过了个年。有一次喝完酒,鑫哥直抹眼泪:我觉得自己挺不孝顺,也挺没出息的,加班加点的干了这么多年,一分钱给不了家里不说,三十好几了还经常得跟爸妈要钱。但是这两年,鑫哥也一直在想办法突破:他也曾经尝试写文章做公号,可惜阅读量一直寥寥;股市、P2P一个没落下,不光没赚到钱,还赔了不少;想做短视频,看不上那些网红的模式,自以为严肃的内容又没人看……最后发现,还是上班比较保本。我当初给鑫哥分析,你并不是工作能力不强,更不是不努力,只不过在很多事情上走了弯路。最近我又跟鑫哥见了一次,我以前只以为他是方法论层面出了问题,后来发现他其实是认知层面发生了问题。经过鑫哥的同意,我把这次聊天的大致内容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也有所帮助。

-01-范式转移中的保守派:不能接受新事物,只有死路一条

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曾经在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里,提出了划时代的概念——范式转移。这个概念简单来说就是,随着技术、社会的发展,群体对某件事情的认知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后续所有科学家都对此深信不疑,他们的所有理论都是围绕着「地心说」展开的。但当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证明了地球不是宇宙中心之后。过去所有科学家的研究基础就失效了,之后就必须根据新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范式转移会带来一个严重问题,旧范式里的人,会对新范式进行输死抵抗,因为他们完全不了解新范式,而且如果他们接受了新范式,就意味着否定了自己过去的一切工作。鑫哥恰恰就是旧范式的保守派,他过去朋友圈里时不时会发:这些公众号真是太low了,就为了博眼球;这些网红整天嘻嘻哈哈拍段子,毒害青年人;b站这些视频有什么意义,年轻人看了会有什么收获……鑫哥说得对么?对,但也不对。不是说缺点不存在,但是说只注重缺点本质上是一种失焦。风行几亿人的内容产品,总不会只有缺点吧,它们一定是契合了当下社会的某种需求,给社会带来了某种正向的影响。鑫哥带着这种失焦的心态去适应新事物,能成功才怪了。但这种心态,在传统媒体行业极其常见。看不惯,多半是因为看不懂。

你总是拿着过去的经验、逻辑,来试图理解新事物,必然会觉得新事物怎么看都不顺眼。但你必须要明白,不管你怎么不顺眼、不习惯,新范式对旧范式的破坏都必然是摧枯拉朽的,顽强抵抗根本没意义。

-02-「北极星」策略:真正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

大家都知道,马斯克的SpaceX公司,近几年之所以发展很好,就是因为他们极大地降低了运输的成本。单位载重的运输成本,从三十多年前的每公斤一万九千美元,降到了现在的一千九百美元。而关键点,就是他们实现了一级火箭的回收和重复使用,这一部分成本占到了整个发射成本的75%。而随着一级火箭的可重复使用,发射的间隔也随之缩短(省去了建造火箭的时间),又一次降低了成本。这一个关键点,在《增长黑客》里被称之为北极星指标,而我们可以称它为北极星策略:所有努力,都要放在发现并解决最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大水漫灌。

我以前经常遇到一种提问:阿秀老师,我想写文章赚钱,但是我的文笔不好,我应该怎么提升自己的文笔?我都会回复,你先不用提升文笔,你先提升你的认知,找到这个行业的关键点吧。很多写作者都不明白,新媒体写作本质上是生产文化商品,而不是过去报纸杂志上那种散文、诗。任何内容都是要提供一种具体价值,比如提供一种洞见,提供心灵的慰藉,提供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提供一种赚钱或者成长的方法,提供一种认识世界的新视角……文笔不是不重要,但只是工具,而不是目的。或许摆在你面前的问题非常多,但你仍然要沉下心来去寻找那个关键点,解决一个问题之后你就会发现,整个商业逻辑一通百通。其他所有看似亟待解决的问题,都不过是为了迷惑你,让你找不到核心而已。

-03-「能力圈」逻辑:并不是每一件事情都适合你做

投资大师查理·芒格曾经讲过一个段子:知名物理学家普朗克有一个司机,经常拉着他去德国各地举办公开演讲。久而久之,这个司机就对普朗克的演讲内容了如指掌。有一次他建议,普朗克跟自己换换位置,说不定自己也可以胜任演讲任务。不出意料,司机完美无暇地复现了普朗克的演讲。但最后,一位物理学家站了起来,提出了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司机倒很聪明:好吧,慕尼黑这么发达的城市,居然有市民提出如此简单的问题,这让我太吃惊了,所以我想请我的司机回答一下。这当然只是个段子,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很多事情看起来很简单,但在核心问题上你未必真的能够胜任。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是「司机」,什么时候是「普朗克」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所谓的能力圈逻辑: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能够在什么地方做好什么事,有哪些事情是自己做不好的,做不好时应该求助谁,是非常关键的。

你看牛市来了,你也去炒股;你看人家做公众号发财了,你也去做公众号;你看人家考研了成功了,你也去考研……这种盲目的跟风,十分容易踩坑。这也就是为什么鑫哥这两年做了很多努力,却并不能赚到钱的原因。因为他根本没有定义清楚自己的能力圈,到底什么适合,什么不适合。跟着别人炒股、做短视频,实际上对这些东西并不真懂,所以踩坑就是个必然。但请注意,网上那句「不要随便挑战别人的专业」,我只能同意一半。当你不专业的时候,不要随意挑战别人的专业,因为愣头青踩坑的几率特别大。但是也不应该就此放弃,毕竟如果什么都不做,你就永远不会成事。一个更合理的办法,是想明白什么是自己的能力圈,做什么更适合自己,进而让自己从业余变专业。

-04-我的一些小建议

1)越是让你看不惯的东西,越可能是机会。你要提醒自己,一件特别流行的新东西,越是让你气急败坏,越是有可能让你发大财,因为气急败坏的背后,要么是你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要么是对你旧经验的完全颠覆。就像鑫哥这些报纸记者,再怎么看不惯新媒体,也很少有人看报纸了。反倒是那些及时变道的记者,适应了新媒体的内容生产方式,产出非常好的内容,而且收入颇丰。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多多关注那些最新的发明创造,以及新的商业模式和产品,研究别人是怎么赚钱的。2)寻找复杂系统中的关键点。我曾经分享过一个故事,在二战时盟军轰炸德国的坦克工厂等军事目标,由于德国的伪装工作做得非常好,所以德国的军工生产能力在轰炸之下也没有受到太多损失。于是盟军改变了策略,只轰炸德军的轴承厂,成功率大大上升,极大降低了德军的生产能力。越是在复杂系统当中,你越要寻找那个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北极星」,然后专攻一点,你就会发现问题能够有效解决。

但是也要注意,核心问题是很容易找错的。比如个人写作公众号,关注阅读量和用户数其实意义不大,关键在于你能够提供什么独特、有价值的内容,做到这一点其他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你要做的就是花时间研究,并追问自己,当下最紧迫、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3)花时间想清楚,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我最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就是:阿秀老师,我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适合什么呢?你跟自己相处了二三十年,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想要什么?后来我发现,提出这个问题的人,要么是没有尝试不同领域,要么是没有花时间研究自己,自然对自己不了解。国内有个非常知名的收藏家,叫刘益谦,他有多少钱,他自己都不知道。这不是吹牛,他不仅做实业,而且他的很多藏品都是传世之作,收藏到今天不知道涨价多少了。比如他在2015年,以2.5亿港币,拍下了明成化斗彩鸡缸杯。2016年,他又以2.6亿元港币天价,拍下了张大千晚年巨作《桃源图》……有人认真问过刘益谦:“你为什么比我有钱?”刘益谦认真地回答道:“你想不想赚钱?”对方说:“当然想啊!”刘益谦说:“那你每天花多长时间想赚钱?我天天想怎么赚钱,每时每刻都在想,早上起来就在想,坐在马桶上也在琢磨……你呢?你就是想想,想一下,然后就干别的去了,想别的去了。咱们花的时间不一样啊,怎么可能一样有钱?”你看就连我们觉得特别难的问题,多花时间思考,寻找解决办法,也是可以解决的。其实认识自己也没那么难,多花时间研究自己就好了。如果实在想不清楚,那研究一下如何赚钱也是好的。

4)如何确定自己是不是获得了能力圈?有些事情看起来简单,但是等你一上手就会发现自己根本干不了,这就是自以为在能力圈,但实际不在。我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方法,看你是不是获得了能力圈:

·清楚地知道,什么事情你知道、不知道;·可以迅速、精准地做出决策;·知道要向全面理解和精确决策,该求助谁,去那里找到知识;·明确知道,什么问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解决不了。

如果上述问题都能够做到,那么说明你已经能够明确定义自己的能力圈的边界,并获得了能力圈。

最后,我想说的是,改变自己是一个特别漫长且艰难的过程,我们要做的不是漫无边际的努力,不是自暴自弃,也不是墨守成规留在原地。而是要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真实世界运行的本质,找到那个能够指向未来的黄金路径。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遭遇挫折、失败,或是努力很久无功而返。但是你也要明白,世界从来都是原原本本地站在那,我们没办法认识世界从而改变世界,不是因为世界的欺骗性太强,而是因为我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太差。所以我说,世上只有一种成长捷径,就是提升认知。(本文完)

本文作者:阿秀,一个追求“句秀、骨秀、神秀”的文字梦想家,一个热爱码字的个人管理专家,36Kr特邀作家,多篇文章全网收获千万级别阅读。个人公众号“进击的阿秀”(ID:zchxuexi),同名微博@进击的阿秀,欢迎关注。

-推荐阅读-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全文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