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09 16:20:15来源:SBS大健康
今天早上
云姐姐从苏州市气象台证实
苏城平均气温已连续5天低于22℃
已于10月4日进入了气象意义的秋天
较常年推迟了10天
从10月4日到10月8日,苏州日平均气温一直维持在22℃以下。苏城本周后期气温虽仍有所抬升,最高气温将升至25℃左右,但日平均气温一般不会超过22℃。
一般来说,苏州的秋天从9月底至11月底、12月初,是四季中比较短的一个季节。气象记录上,2012至2016年,苏州入秋的时间依次为9月29日、9月25日、10月3日、10月1日、10月7日。专家表示,今年由于冷空气势力偏弱,入秋时间推迟了10天。自2000年以来,苏州入秋时间的推迟比较普遍。
并且昨天也是秋天的第五个节气,寒露。寒露时节黑夜明显变长,在晴朗、水汽丰富的夜晚,凝结在草木上的露水更多、更凉。
寒露养生
寒露的到来意味着气温将继续下降,空气也变得更加干燥,那么寒露节气如何养生呢?
“寒露脚不露”,寒露养生首先要做好足部保暖,饮食要防燥养胃。今天云姐姐就为您介绍寒露节气养生小常识,做好养生保健好好度过秋天。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寒露时气温比白露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因此养生重在防寒、润燥。
记住十个一,深秋不生病。
1
每天多睡1小时
每天多睡1小时,可以解秋乏。因为夜长昼短,应比平常多睡一个小时。
2
入睡多排1次尿
夜凉勿憋尿,否则易诱发膀胱炎,严重的还会导致猝死。
3
着装多加1个色
红色能够让人产生温暖感;橙色能让人产生活力,诱发食欲;黄色能让人充满希望和活力。
4
睡前多泡1次脚
建议每天睡前热水泡脚30分钟,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5
每天多喝1杯水
防秋燥,多饮水,皮肤多补水。
6
早起常搓1穴位
深秋感冒多发,出门前用手掌搓热大椎穴。大椎属督脉、总领一身阳气,搓热大椎可以提升阳气,使阳气固卫体表,防止感冒。
7
中午习惯弹1指
中午弹中指,疏通心包经,增强心阳。方法是:用双手拇指扣住中指用力弹出去,反复100遍,可以疏通心包经,增强心阳。
8
养元气煲1汤
山药胡萝卜炖羊肉,此汤补体健肾,提升元气。
9
养肠胃熬1粥
用小米配红、黄、黑、绿、蚕豆熬成五豆粥,能调和五脏,濡养肠胃,提升内在能量。
10
润肺多饮这一茶
菊花多在秋季开放,秋季肺气当令,常饮菊花茶可以润肺、补肾气,菊花茶还可以中和羊肉汤的火气。
寒露吃四果
秋季空气干燥,日常多吃这4种干果,可以让你的身体皮肤不再干燥。
1
桑葚干
桑葚干是目前水果及其制品中含天然铁较为丰富的,每100克含铁42.5毫克,无愧于水果中“补血果”的称号。
中医认为,桑葚干能够补益肝肾,滋阴养血,对乌发有特效,还能改善睡眠,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美容养颜,降低血脂。
2
紫葡萄干
将葡萄晒制成干后,每100克含铁量在9.1毫克。而且葡萄在晒制过程中,最大限度保留了葡萄的营养。
适用于轻度贫血患者,脸色苍白、面颊缺少红色,看起来无精打采,怕冷,常年手脚冰凉的人。
3
桂圆肉干
桂圆肉中每100克含铁量大约是3.9毫克,在水果中也属含铁量相当丰富的。
食用桂圆能改善心血管循环、安定精神状况、舒解压力和紧张的作用。
4
黑枣干
枣里最为推崇的是黑枣和蜜枣,它们每100克含铁量在3.7~3.9毫克之间,也算是补血食物中的佳品。
多用于补血和作为调理药物,对贫血、血小板减少、肝炎、乏力、失眠都有一定疗效。
寒露时节还要注意什么?
1
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不宜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每天晚上可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2
适时添衣
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朋友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研究认为,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强。当环境气温降低后,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因此,为了及时预防感冒,要适时更衣。同时,还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因气温骤降而引发哮喘、中风、心肌梗死等突然疾病。
3
朝盐晚蜜
在秋天里,秋燥是让人烦恼的一件事,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发现皮肤越来越干燥,不少人以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补充水分啦。真相却是,光喝白开水,水分反而易流失。不过,如果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情况就大不同了,这种方法,与补充生理盐水是一个道理。
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还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4
炙脐养秋
如果因为脾胃寒凉而造成腹泻,可以用艾灸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对准神阙穴(肚脐)进行艾灸,以有温热感为宜。每次灸半小时左右,每天进行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一般来说,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此法,但以秋冬季效果最佳。因体质虚弱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病,用此法进行防治,效果很好。
5
养阴防燥
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许多人会相继出现中医上所说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寒露时节,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在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水果有梨、提子、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莲藕、银耳等,以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等。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
另外云姐姐也建议大家,坚持一个比较适宜的身体锻炼,不单单是可以在身体上调养肺气,还可以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有利于增强自己身体上的组织器官带来的免疫功能受损,可以更好抵御外部的气候寒冷刺激。
在看点一下大家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