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26 08:21:24来源:差评
是不是所有男生都看过央视转播的F1比赛?
前段时间央视重新转播NBA的消息,在体育圈引起了挺大的反响。
很多差友可能纳闷,你们老是关注央视干嘛,各种转播平台蓝光投屏他不香吗?
不过对于差评君这样的老体育迷来说,很多体育赛事,只有在CCTV5看才有内味儿,因为这个频道承载了我们太多回忆。
在当年,CCTV5是否转播一项赛事,能影响我们的喜好,甚至能直接影响它在中国的热度,比如:F1。
这几年,F1在中国真的比不上NBA之类的体育赛事,但是在CCTV转播F1的头几年里,这项运动在国内可谓是如日中天。
就拿2004年的上海F1赛事来说,央视直接在前一年就调整了档期,以保证F1的顺利转播。
那场盛会,在车迷心中和08年北京奥运会的鸟巢没啥区别。
到了正赛那天,CCTV5更是全程直播,虽然大伙儿都是来看舒马赫的,但最终夺冠的是同车队的巴里切罗。
从这场比赛开始,F1在中国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直到2012年舒马赫再次退役,再加上F1的直播时间特不固定,央视就不再对F1进行转播,让国内F1粉丝惋惜不已。
虽然央视一度不再转播F1,但是这些因为央视而来的F1粉丝却留了下来,他们会自己查阅资料,对阿隆索、舒马赫如数家珍,对塞纳的经历扼腕叹息。
用我们F1粉丝同事KK的原话就是,“F1真没老一代好看,特别是塞纳的雨战,简直封神!”
塞纳活跃在上世纪80-90年代,那时的F1赛车就像是古墓丽影中的DeadlyObsession致命难度。
仅仅只有1.5T的引擎却有1000匹以上马力,H型波箱需要手动换挡,空气动力学设计又比较原始,且没有任何牵引力辅助装置,简直就是一匹脱缰的烈马。
而就这么一台车,塞纳可以不顾危险,把它开到极限,简直就是天生的赛车手。
而在塞纳的同名记录片《SENNA》中,几个镜头就拼剪出了一场经典战斗。
1984年的摩纳哥大雨,塞纳拿着一辆三线赛车就往前冲,以13位起步,一路超越对手至第二,并以每圈缩减约3秒的速度,紧追F1教授阿兰·普罗斯特。
之后10年的职业生涯中,塞纳共参加了161场大奖赛,获得了41次分站冠军、65次排头位,以及3次年度总冠军。
好不好奇这样一位车神,平日里开的是什么车呢?
在赛道之外,塞纳对一辆本田车情有独钟,并且亲自参与新车的测试及调教。
车子长这样,是不是看起来有点像法拉利?
没错,它就是被称为“东瀛法拉利”的本田NSX,是超跑来的!
90年代的NSX在日本还是挺牛的,头文字D里的国宝级跑车,它算一位。
哪怕放在欧洲,无论是百公里加速,还是400米直线加速赛,NSX都超越了法拉利348。
所以NSX被称为“东瀛法拉利”,不是长得像,是真的干翻了法拉利。
熟悉F1的车迷都知道,F1是民用车试验新技术的地方。
而在上世纪80-90年代,本田在F1赛场大搞高性能引擎技术,顺便拿了几个冠军。。。
1987年,本田开发出了1.5T涡轮引擎RA167E,最大功率达到惊人的1050马力,几乎碾压了同时代对手。
有了这种开挂般的引擎,同年本田就帮助威廉姆斯拿到了车队/车手双料冠军,次年搭载本田发动机的迈凯伦车队更是创造了16场15胜的传奇。
因为本田的逆天发动机性能过于优秀,国际汽联甚至直接把涡轮引擎给禁止了。。。
当然不仅仅是引擎,本田在F1赛场上的很多技术,最终都转化到了NSX身上。
比如NSX上的VTEC引擎,早先就是沿用在F1赛车上的活瓣开合控制技术。
2005年,初代NSX停产,本田用自己的实力塑造了NSX长达15年的辉煌。
而NSX追求技术和操控的基因,被本田保留了下来,并融汇进了一个新的品牌——讴歌。
差评君简单解释一下,讴歌是本田旗下的高端子品牌,最早诞生于北美,是第一个日系豪华汽车品牌。
车标的形象是一个机械卡钳,延续本田技研一贯的“精确”路线:
讴歌在北美几乎就是极限运动的代名词,不少影视作品中都出现过讴歌的身影。
比如由昆汀·塔伦蒂诺执导的电影《低俗小说》中,Wolf开的就是初代讴歌NSX。
2016年,讴歌推出了第二代NSX,车子长这样~
虽然外形足够酷炫,但差评君更感兴趣的反而是讴歌NSX上的黑科技。
懂车的差友都知道,超跑的优点是动力强劲,缺点就是难以驾控,没有好的车技是很难把超跑开快的。
超跑因失控引发的事故也不少见▼
而讴歌NSX恰恰是一部普通人也能开快的超跑,秘密就在于它的混动四驱系统。
传统四驱系统就像是小时候玩过的四驱车,前轮与后轮之间得装一根传动轴,这样四个轮才能一起转。
但讴歌这个小天才就不服这种传统设定,并带来了一项颠覆行业的技术。
讴歌NSX依靠电动机来实现四驱——前轮由双电机来驱动,后轮由V6引擎驱动,两者协同工作,对每个车轮都可以精准输出动力。
这就厉害了,你的车轮不再只是车轮,它还能辅助你精准转向、切弯,让操控一辆超跑变得更加简单。
所以当2016年讴歌把NSX引入国内销售,这辆“人人都能开的超跑”还是掀起了不小的轰动的。
同样也是在2016年,广汽讴歌新事业体正式成立,首款国产豪华SUVCDX上市。
都说本田是个技术宅,还执拗的很,这点在广汽讴歌CDX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2020年CDX焕新升级,NEWCDX同样有汽油版和混动版两种,并且首次推出A-Spec运动款车型。这次差评君拿到了一辆A-Spec运动款Hybrid试驾车。
NEWCDX混动版搭载的是一套2.0Li-MMD混合动力系统。
这套当家“黑科技”采用主要由2.0L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高功率双电机和高功率锂离子电池构成搭载,综合最大功率可实现158kW(215Ps),官方百公里加速时间为8.6秒,而百公里油耗仅5L。
传统的混动系统,电机只起到辅助作用,驱动车辆主要还是依靠发动机。
这就像在拿笔记本电脑玩高帧率游戏时,电脑本身散热不足,往往会在底部放置一个风冷散热器。
但这类散热器只起到辅助作用,作为热量源的芯片主要还是依靠内置散热器进行散热。
作为一个擅于玩“黑科技”的车企,讴歌就另辟蹊径了。
i-MMD把双电机的功率加大,让电机作为驱动车辆的主体,发动机用来发电为电机供能,只有在高速巡航时才由发动机直接驱动。
i-MMD中的电机就像是笔记本电脑的另一个散热“外挂”,抽风式散热器。这种直接将热风从笔记本内部抽出的方式,效率要比底座散热器高很多。
在试驾体验中,差评君觉得NEWCDX这套混动系统不仅省油,性能同样出乎意料。
i-MMD能做到如同纯电动汽车般的动力响应,静谧性也比传统燃油车要出色很多。
这还没完,连在看不见的悬挂上,讴歌都动起了小心思。
NEWCDX全系配备了ADS全时自适应减震系统,可以通过驾驶模式的选择,自动调整减震器的软硬程度。
讴歌:成年人不做选择题,运动和舒适要一起抓!
运动模式下,悬挂可以提供更好的支撑性,使车辆在高速行驶时更加稳定;舒适模式下,悬挂的活塞运动行程更长,有效过滤颠簸,增加舒适性。
这就让NEWCDX兼顾了运动性能和舒适体验,起着1+1>2的效果。另外,NEWCDX的外观也挺符合差评君口味的~
NEWCDXA-Spec运动款不仅完美承袭了NEWCDX现款精钻外观的设计理念,同时,无论从进气格栅、保险杠、轮毂、还是车铭牌等等都有A-Spec的专属设计元素,看起来更富视觉冲击力,让这个性能钢炮的个性和运动的姿态不彰自显。
除了NEWCDX,差评君还拿到了比它更高一级的RDXA-Spec运动款试驾车,别的不说,块头就大一号。
虽然尺寸大了不少,但RDXA-Spec运动款开起来一点都不笨重,或者说他根本不像一台SUV。
差评君拿到的这辆RDXA-Spec运动款标配2.0T+10AT动力系统,同时配有讴歌第四代SH-AWD®超级四轮驱动力自由控制系统。
先来说说这台2.0T发动机,亮点在于拥有源自F1的VTEC引擎技术,让发动机舱更加紧凑,实现更理想的前后重量分配,从而让RDX的性能表现达到巅峰。
同级唯一的10AT的变速箱设计轻巧紧凑,10.1:1的超宽传动比范围以及跨级降档,让差评君在试驾时感受到深踩油门带来的快乐,误以为在驾驶一辆跑车。
至于SH-AWD®,这是讴歌的当家“黑科技”。
目前市面上的四驱系统,大部分都可以进行前后轴的扭矩分配,有些还可以做到左右轮的小比例扭矩分配。
但讴歌的SH-AWD®系统可以将动力按照最大100:0的比例分配给左右后轮,实现了利用动力辅助车辆转向的效果。
更形象的比喻,追击的猎豹在做转向运动时,依靠的是外侧的后腿加力而完成的,SH-AWD®就是模仿这一动作。
而RDXA-Spec运动款超乎想象的稳定性,让驾控变得更具信心。
有人说,初代NSX之所以被塞纳喜爱,正是因为它的纯粹。
而在讴歌RDXA-Spec运动款上,浑厚的发动机声浪更是让这一点变得无比清晰,就像那句话所说的:喜爱驾驶的人,最终都会喜欢上讴歌。
对了,同事KK还把这几天的试驾体验拍成了视频,要想知道NEWCDX的混动技术有多厉害,进一步感受RDX的超凡驾控?
那就点击下方视频观看吧。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