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31 15:20:10来源:健康报新闻频道
“癌症患者理发免费。”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附近一家主营假发的理发店里,有这样一条规定。
柜台上摆放的假发模特。
这家不起眼的理发店,普通又不寻常。有的人为了找寻因化疗失去的秀发而来,有的人乳腺癌术后来寻求义乳,也有的人单纯只为“话疗”……在这里,每天有不同的抗癌故事在上演;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患者生如往常的动力。
对于极度贫困的癌症患者,店长王峰会给予资助。
01
—
不寻常的顾客
广告牌上,“假发”二字使用了特大号,让这家不大的理发店,不至于湮没在楼宇间。开店之初,店长王峰以为,这家店与他经营的其他分店一样,顾客以不愿频繁染发的老人为主,可事情越来越蹊跷。
癌症患者阿桂向店长王峰讲述自己的抗癌故事。
王峰回忆,有名顾客进店,既不寒暄,也不询价,扫视着柜台上的假发,最后挤出一句“想修一修”。
“咔嚓咔嚓”几剪下去,王峰发现,这名顾客发际线、鬓角处的头发不太贴合。他意识到,顾客可能是戴了一顶假发。王峰没有点破,照例修剪,礼貌送客。
后来,店员周宏也发觉不对劲儿。洗发时,她刚给顾客打上洗发液,自己手里就攥了一大把头发。
“哎呀,这不是我给洗掉的吧?”周宏以为,顾客会猛然起身,谁知她却有气无力地说:“嗯,我掉头发。”
有一天,望着不远处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峰突然明白,顾客里多是进行化疗的癌症患者。“想修剪却不摘下假发的顾客,大把大把掉头发的顾客,想必都是不愿暴露病情吧。”
从那以后,碰到寡言少语、直勾勾盯着假发的顾客,店员们会试探着问:“您的头发还保留吗?”一见摇头,彼此就心领神会了。
王峰不收取癌症患者的理发费用,也资助过极度贫困的癌症患者。他说,母亲也是患癌走的,他所做的,仿佛冥冥之中自有指引。
店长王峰正准备修剪一顶假发。
02
—
爱美,故爱生命
癌症患者的头发,犹如枝桠上的残叶,秋风一扫,便零落无几了。
周宏说,化疗引起毛囊松动,头发粗硬的患者极易产生头皮疼痛,不忍见他们蒙受再多折磨,自己总要劝他们“推掉吧”。
50多岁的胃癌患者刘梅(化名)听到这话时,红着眼圈默许了。
“嗡……”电推剪推掉了头发。看了一眼镜中的自己,刘梅闭上了眼睛。
一旁,刘梅的女儿正蹲在地上,拾起散落一地的发丝,一根一根,收进口袋。空气里的静寂,让电推剪的作业声显得刺耳。从镜子里,周宏看到,刘梅女儿正强忍泪水,可再看看紧闭双眼的刘梅,她不敢上前安慰。
“嗡”声戛然而止。“您这头型不错。”周宏想了又想,硬生生冒出一句。
刘梅只是苦笑了一下。
“来,挑挑喜欢的款式。”周宏随即岔开了话题。尽管她不厌其烦地帮刘梅试戴,刘梅始终面无表情,侧身而坐,不愿瞥镜子一眼。“反正都这样了,都一样。”
“这顶呢?”周宏捧起一顶棕色的手织假发,价格虽然高了一点,但是着实逼真,略带染色衬得刘梅面色锈黄的脸,多了几分光泽。
刘梅抬起头,注视良久。“这也挺好看。”她告诉周宏,“过去我最想尝试这种发型。”
一周后,刘梅来取按照样品订制的假发。
“我的假发来了吗?”周宏回忆,那天刘梅的语调都高了几度。戴上修剪好的假发,刘梅一向冰冻的神情消融开来,嘴角微微向上抽动。
“这顶假发可不便宜,要1000多,一看就是个爱美的人。”周宏说。
03
—
活着,不畏残缺
王峰理发店广告牌的右下角,还缀着两个小字:义乳。
供失乳女性佩戴的义乳。
根据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我国女性乳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30.4万例,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首位,且发病人群呈显著年轻化趋势。手术是乳腺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乳房重建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术后缺陷,但因病情、年龄及经济条件等客观原因,很多患者又不适合接受乳房再造。
义乳由医用硅胶制成,需放入义乳文胸里使用。其内罩杯杯内有一只棉质小布袋,可将义乳完全套入,亦可维持义乳于正常位置。
而测量所需义乳的尺寸,需完全暴露双乳。周宏告诉记者,第一次直面失乳女性的术后创口,令她触目惊心。
“塌陷的乳房,泛着暗红色。我愣了一下,赶忙回过神来。我不能让她察觉到。”周宏说。
有一位30来岁的顾客,由于单侧乳房切除,左右落差明显。她习惯含着胸,双手下意识地护在胸前。可当穿戴上义乳文胸的那一刻,一个蜷缩的躯体骤然舒展,好似一个残缺的人瞬间完整。
“她不知道,她走后,我也哭了。”周宏说。
02
—
最后的倔强
阿桂(化名)的积蓄,已不再允许她购买一顶假发。她驻足店前,只为借一把剪刀。“我来北京接受化疗,想自己对着镜子把长发剪掉。”
王峰没有递上剪刀,而是听了她的故事……
眼前的阿桂,处于右乳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四期,且发生了肺转移、骨转移。患侧乳房已经破溃,一天下来,血脓常常把衣衫浸透。这次只身赴京求医,阿桂想找到最好的医生。
“2015年某夜,我在睡梦中疼醒了。我知道,几年前那个包块演变成恶性肿瘤了。”阿桂没有选择手术。“我有朋友切了,还切了腋下淋巴结,最后患肢肿得异常肥大,连胳膊都抬不起来。那样的话,我整个人也就没什么精神了。”
直至今年7月,阿桂熬过疫情,决定来京最后一搏。“医生建议我入院化疗,但床位还要等一等。”阿桂说。
盼望着能够入院化疗的癌症患者阿桂,已经做好把长发剪掉的准备。
王峰得知后,资助了她一段时间住宿费,还让爱人送来了换洗衣物。“我告诉她,头发留好,入院前,我帮你推掉。”
现在,阿桂住在50元一天的旅馆里,每天自己清创。“一次一个半小时,要用掉30毫升碘伏。”阿桂告诉记者,“我是晚期了,医生给我开了化疗方案,可我不想回老家执行,我想再等一等”。
癌症患者阿桂望向窗外。
记者离开时,阿桂倚靠在店门口。冬之蹑蹑,寒风徐来,但她扎紧的头发没有一丝凌乱。
那是阿桂最后的倔强。
文:健康报记者赵星月
图:健康报摄影记者张丹
编辑:杨金伟
审核:陈会扬闫龑
长按关注小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