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01 22:20:23来源:救在身边
1.警惕!首次发现第三次新冠感染患者
据孟加拉国《当代日报》10月26日报道,孟加拉国有25人出现新冠肺炎的二次感染,1人出现新冠肺炎的三次感染,其中多为医护人员。且他们第二次、第三次感染时,身体更虚弱,发烧、身体疼痛和咳嗽等症状比第一次感染时更明显。
孟加拉国流行病学疾病控制与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官阿拉姆吉尔博士表示,在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后的六个月内,病毒可能会在患者体内休眠,并造成患者的二次感染。这种情况确实非常令人担忧,具体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来源:医学界
2.国家卫健委提出将抑郁症纳入学生体检
近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方案提出,今后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心理医生表示,控制抑郁症的蔓延,必须要从青少年心理健康抓起,这对学校、家庭、对患者都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从中学时期就要为学生筑起“防火墙”。这一方案的提出有利于青少年抑郁症的筛查、预防和干预。
来源:澎湃新闻
3.死亡病例与疫苗关联性较低,接种流感疫苗利大于弊
近日,中国台湾“疾管署”统计数据显示,从10月5日开始接种流感疫苗至26日,岛内通报76起疫苗接种不良反应事件,包括4例死亡病例。此前,韩国已通报59例接种流感疫苗后死亡病例。中国台湾“卫生福利部部长”陈时中和韩国总统文在寅表示,死亡病例与接种疫苗关联性很低,决定继续施行疫苗接种。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表明,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佳方法。相关疫苗专家也表示,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病毒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疾病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免疫力较低的儿童和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相比出现的不良反应,接种疫苗获益更大,完全不必因噎废食。
来源:医学界
4.池田模范堂旗下的“面包超人儿童感冒糖浆”被紧急召回
近日,很受日本本土和海外市场欢迎的池田模范堂旗下的“面包超人儿童感冒糖浆”系列产品,宣布要被大规模召回。
记者了解到,本次召回对象是保质期在今年10月到2023年7月之间的所有产品,预计数量高达775万瓶。被召回的原因是产品在出厂前,没有完成全部质检工序,在中间环节上有疏漏。对此,池田模范堂的负责人表示,目前还没有收到消费者使用后出现健康问题的报告,回收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来源:三甲传真
5.新发地新冠病毒来源最新结论:可能是冷链运输受到污染
据北京晚报27日报道,清华大学、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近日联合在《国家科学评论》发文,揭示该疫情中病毒源头极有可能是境外疫情高发区的冷链进口食品,并提出冷链运输或为新冠病毒传播新途径。
此前,青岛市副市长栾新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称,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证据链,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传人、冷冻条件可长期存活。因此,严防境外输入,不仅要防人,还要防物。
来源:健康界
6.重磅!国家卫健委:所有医务人员!提高阳光收入、安排带薪休假
近日,国家卫健委下发《进一步加强医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建设健康中国和深化医改大局,《通知》称,要重点加强全科、公共卫生、护理、儿科、麻醉、精神卫生、重症医学、病理、医学检验等紧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壮大医疗队伍规模。同时,要提高医务人员的阳光收入、落实各类补贴以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通知》还称,为避免医务工作者长期超负荷工作,要保障医务人员休息及休假时间,定期组织医务工作者体检和心理健康评估,减轻医务工作者身心压力。《通知》提出,要紧扣广大医务工作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明确工作任务。
来源:国家卫健委官网
7.“救命神器”AED即将在北京地铁全线铺开
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完善轨道交通急救设备配置,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救治机制,从10月27日起,北京市启动轨道交通车站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以下简称AED)工作。2022年底,北京所有轨道交通车站将实现AED设备全覆盖,一线站务人员培训取证率达80%以上。
来源:中国新闻网
医学前沿
1.重大进展:左为团队揭示新冠重症患者肺部干细胞可参与肺损伤修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肺脏组织结构破坏,进展为严重的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最终导致呼吸衰竭,这是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最根本原因。2020年10月23日,同济大学医学院左为教授团队在CellProliferation上发表在线研究论文,揭示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的干细胞可能参与的再生修复机制。
该研究指出感染新冠肺炎后,重症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KRT5和TM4SF1阳性肺干细胞显著增多,KRT5阳性干细胞会分化成肺泡屏障细胞修复破损的结构,避免免疫细胞的浸润;而TM4SF1阳性干细胞会再生成有功能的肺泡细胞。两种肺干细胞协同作用完成肺泡组织结构的修复和再生。该研究对于后续利用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患者具有启发意义。
来源:iNature
2.Cell子刊:短暂受热会诱发精子大量DNA损伤进而导致男性不育
众所周知,高温会导致男性不育,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美国俄勒冈大学的研究人员在Cell子刊CurrentBiology杂志上发表的研究论文表明,短暂受热就会诱发精子大量DNA损伤,进而导致不育。
该研究表明精子对高温的耐受性较差,短时间的热激处理,就会导致原本被抑制的转座子重新活跃,过度的DNA损伤和基因组改变,最终损害生育能力。这为科学家研究哺乳动物和人类中热激诱导男性不育的机制是否相同指明了方向。
来源:Bio生物世界
3.新发现:维A在寒冷条件下可促进脂肪燃烧,或成为肥胖的新型疗法
维也纳医科大学内分泌学和新陈代谢学系的弗洛里安·基弗领导的研究小组发表在MolecularMetabolism上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寒冷的环境会提高人和小鼠中维生素A水平,这有助于将“坏”的白色脂肪组织转换为“好”的棕色脂肪组织,从而刺激脂肪燃烧和热量产生。这种“脂肪转化”通常伴随着能量消耗,被认为是肥胖的新型疗法。
来源:转化医学网
4.《柳叶刀》子刊:度鲁特韦可作为HIV患者的一线治疗
世卫组织指南参考的研究表明,度鲁特韦有效且耐受性良好,但在孕妇以及合并结核病的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尚缺乏信息。近日,《柳叶刀》旗下期刊EClinicalMedicine发表一项重要研究,支持将度鲁特韦作为新确诊感染艾滋病毒(HIV)患者的一线治疗。
这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纳入了68项抗逆转录病毒一线疗法的临床试验数据。结果发现,在病毒抑制、耐受性和安全性等多个方面,度鲁特韦均优于依法韦仑。
来源:医学新视点
5.Science:闫靖团队开发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型抑制剂
2020年10月9日,来自德国海德堡大学HilmarBadin课题组的闫靖博士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的文章证明兴奋性毒性是由NMDAR与TRPM4在突触外的物理偶联所致,应用互作界面抑制剂可以破坏两者的结合,从而缓解毒性并维持NMDAR正常生理功能。
此外,该研究结果证实通过重组蛋白TwinF或小分子N/T界面抑制剂可以特异性的抑制毒性NMDAR的信号,同时保留NMDAR的关键生理功能。这种药理作用方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原理。重组或小分子NMDAR/TRPM4界面抑制剂的研发为保护神经元以及减轻当前无法治愈的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症状提供了机会。
来源:BioArt
6.红肉中含N-羟乙酰神经氨酸,可导致肠癌
一项大型调查性研究表明食用红肉和加工肉类会增加心脏病患病率和死亡风险。而近日,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BMCMedicine杂志发表研究论文,发现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与红肉的摄入量呈正相关,且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
该研究通讯作者特拉维夫大学教授VerdPadler-karavani表示,“根据测量血液中抗体方法的精确性和法国饮食调查问卷的详细数据,我们发现从红肉和奶酪中大量摄入的N-羟乙酰神经氨酸(Neu5Gc)与增加癌症风险的抗体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
7.《柳叶刀》权威报告:导致全球健康损失的十大主要原因
近日,《柳叶刀》发表了最新一期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报告,表明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中风、慢性肾炎、肺癌、听力损失、HIV病毒感染、肌肉骨骼疾病、腰背痛以及抑郁症是导致全球健康损失的十大主要原因。
此外,《柳叶刀》杂志主编RichardHorton博士称,COVID-19是急性传染病与慢性病/风险因素联合造成的公共健康危机。非传染性疾病在驱动COVID-19死亡人数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帮助发现不同国家最具有迫切需求的领域,让各国能够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
来源:医学新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