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养生 文章内容

拔罐长水泡,是湿气重,还是技术差?关于拔罐的这些真相要知道!

发布时间:2020-11-05 22:20:24来源:中医护理

拔罐是一种常见的中医保健疗法,现在很多人也会选择拔罐来保健养生,但是在拔罐后皮肤上不仅会出现深浅不一的罐印,有的还会出现水泡,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认为这是体内湿气重引起的,也有人认为是拔罐的师傅技术太差,错误拔罐导致的……众说纷纭,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他拔罐没事,我拔罐有水泡?

拔罐患者会出现水泡,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

体内风寒湿毒较盛,以湿气最为突出

起泡也是一种邪气外出的表现。有时会在罐壁上出现小水滴,也是湿邪的表现。

2.

留罐时间过长

这一点因人而异,也和体质有关。有人留罐20-30分钟也不会起泡,有人5-10分钟就会起泡。

3.

罐子温度较高

这一点只有很小的可能性。有时做闪罐,如果造成罐体温度过高,这时留罐的话,会增加起泡的可能。

4.

部位差异

同一个人拔罐,有的部位没问题,有的部位起泡。总的规律是背部、两胁、臀部容易起泡。

5.

拔罐过重,超出了承受能力

由此可知,湿气重是会导致皮肤起水泡的,这一点与拔罐师傅技术无关。

那么,问题又来了,要怎么知道,我是湿气重,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水泡呢?

方法也很简单

①换个师傅,换个部位试试看;

②体内湿气重的表现:舌苔白腻、肥胖、身体乏力易疲劳、总睡不够、大便溏粘难冲掉等。

拔罐后起水泡要怎么办呢?

可在常规碘酒或酒精消毒后,用注射器在水疱的边缘刺入将水抽出来。然后涂以抑菌液,用保鲜膜贴敷,半小时后可快速恢复。

了解了水泡的真相后,我们再来了解一点其他的拔罐知识!

为什么拔罐多选择背部?

人体的很多疾病都是由于气血不通引起的,脊背作为气血循行的主干道,最害怕淤积。只有脊背这个枢纽通了,气血运行通畅了,才能带走淤积,滋养全身,祛除疾病。

再则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而后背是膀胱经主要循行的部位,治疗的范围极其广泛。可以说身体内任何疾病,都和膀胱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它就像污水管道,如果不通,整个日常生活全都会被破坏。

留下的罐印是不是有什么特殊含义?

罐印的颜色表示了你的身体状况:

紫黑色——供血不足、有积寒

紫色并伴有黑斑——气血不畅通

紫点并有深浅不一的块状——风湿

鲜红而颜、局部发热——阳症、热症、实症、热毒炽盛、体质阴虚、火旺

红而暗——血脂粘稠、血脂高、供血不足

瘀斑或血泡灰白、色淡——虚寒、湿邪

皮肤微痒——风邪、湿症

水泡、水肿、潮湿——寒症、湿气盛

罐中有水珠者——寒湿重

紫红、暗红——阴症、寒症、血郁

潮红、淡红——虚症

局部很快恢复原样——说明快痊愈

最后再交代几点拔罐容易犯的错误

1、拔罐后立马洗澡

容易发炎、着凉、风邪入体。

2、拔罐时间过长

容易出水泡。伤害皮肤、引发感染。

3、同一位置反复拔

会对皮肤造成损坏。

4、拔胸口、肚子

通常拔火罐的位置主要是腰部、背部,肩膀。

拔罐对人体有诸多好处,但是不能盲目追随。拔罐一定要用正确的拔罐方法。

拔罐后起水泡怎么办

 1.及时消毒  如果在拔罐之后出现水泡,就需要及时采用消毒的方法帮助处理。患者可以使用常规碘酒以及酒精消毒,并用注射器从水疱边缘刺入,将其中的脓液抽出来。之后再涂抹一些龙胆紫溶液,不过不必进行包扎。  2.服用药物  若因为拔罐而长出水泡,且出现了感染症状,就可以配合服用抗菌消炎药物进行治疗。具体可以口服左氧氟沙星片或者阿莫西林胶囊一类药物,必要时可以使用小剂量抗生素。  3.中药外敷  患者可以使用生大黄适量,在研成细粉加麻油适量,调成糊状之后外敷在患处皮肤。坚持每日换药一次,经过2-3天即可好转。

如何在可控范围内尽量预防拔罐出现水泡

  1.注意拔罐手法  在拔罐时一定要注意掌握合适的手法,千万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走罐,否则容易损伤皮肤二出现水泡。另外,还要注意防止或火罐漏气脱落。  2.体位须适当  如果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或者凹凸不平的情况,拔罐时就容易脱落,所以也会出现水泡一类症状。因此在开始拔罐时一定要保持合适的体位,以便防止出现一些意外的不良情况。  3.手法应轻缓  在起罐时手法要轻缓,最好是以一手抵住罐边部位的皮肤,按压一下之后使气漏出,罐子就可以脱下,此时千万不可硬拉或旋动。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水泡一类不良情况,同时也可以发挥出更好的治疗效果。

来源:成都浩诚职业技术学校、网络整理

推荐阅读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