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06 15:20:08来源:健康全说
来源/家庭医生(jtys1983)
老话常说,世界上有三件事是无法掩饰的:咳嗽、贫穷和爱。
其实,有一件事同样无法掩饰,还让人难以启齿——早泄!
对男人而言,早泄无疑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刀:另一半还没进入状态,自己就缴械投降,简直是巨大的打击!
而且,早泄的群众基础还不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男性平均患病率高达20%~30%。
在大街小巷、网上都随处可见治疗早泄的小广告,某些男科医院总爱用让男人“重振雄风”作为噱头,还有不少读者经常悄咪咪地问我们早泄该咋办……
不夸张地说,被早泄困扰的男人连起来能绕地球好几圈。
是时候和大家聊一聊早泄了!
先说说,到底多“早”才算早?
先来做个小调查▽
下面来揭晓答案▽
医学上是这样定义早泄的:丁丁进入阴道后,在1分钟内射精。
1分钟呐!是不是偷偷自卑了好久,突然发现自己其实挺棒棒的~
(咳咳,为了避免产生误会,还是强调一下,早泄的前提是在性生活过程中,如果你没有对象,又或者对象是五指姑娘,那早泄这事跟你没有半毛钱关系)
当然,人体又不是机器,精确到几分几秒,没必要!
一两次的不如人意,就随便给自己扣上“早泄”的帽子,不科学!
换句话说,有不少人是“假早泄”,却一直平白蒙受着巨大的烦恼和伤害。看来,是时候来一场早泄的“打假行动”了—
性生活时间短,3种情况不用慌!
别以初次论英雄
据说男人们在进行第一次性生活时,是斗志昂扬又充满期待。
然而,当那一刻真的来临时,却往往备受打击:一碰就没憋住,一切都结束得太快……
于是,无数男人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和恐慌当中:啊啊啊啊啊!我早泄了!
大可不必!新手上路,出现“早泄”的情况,再正常不过了——
一方面,第一次性生活时龟头比较敏感,多数男性都难以控制自己的射精过程;另一方面,由于心理紧张,再加上性知识和经验不足,也容易出现射精过快的现象。
所以,如果只是一两次比较“快”,真的不需要太过担心,多尝试几次,一般情况都会慢慢好转滴~
久别重逢,不“快”才怪
老话常说“久别重逢胜新婚”,照理说两人应该干柴碰烈火、激情一点就燃,如鱼得水……
然而,两个人久别后的激情膨胀和精液饱满,往往是让男人快速败阵的“元凶”。
当然,这种情况也不能归到早泄名单里。
一般来说,在经过适当调整和后续规律性生活后,射精过快和难以控制的局面会逐渐好转。
此外,还有一些性生活频度比较低的男性,或长期禁欲后的解欲者,也可能出现功能性的偶发性射精过快。
不在状态,也会很“快”
人不是机器,不可能时刻保持最饱满的战斗状态。
当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男性往往表现不佳,发生早泄也很自然的事。
例如,过度劳累、身体过度虚弱、性生活过度、工作负担和精神压力过重、繁重的体力劳动后、处于疾病刚刚恢复后不久的虚弱状态等,都容易诱发早泄及其他性功能障碍。
此外,错误的时机、错误的地点,也会让男人败“性”。
举个例子:当选择了不恰当的时间或不利的地点,男性容易出现兴奋、刺激、焦虑、恐惧等情绪,从而引起各种性问题,而早泄是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总之,性生活时间短,也要视情况而定,不要草率地就贴上“早泄”的标签~
如果说上面3种情况,咱们可以暂时不当回事,那下面这2种情况可要当心了,很可能就是真的早!泄!了!
性生活时间短,2种情况要当心!
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在早泄的诊断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指标:与固定的性伴侣有一定频率的性生活,并且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划重点: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一般来说,3~6个月,或者更久,反正一两次发挥失常肯定不算。
控制射精能力差
除了时间,大家还要关注另一个指标——
男人在性生活时控制射精的能力差,在希望射精前就已经射精,而造成自己或性伴侣的不满足和苦恼,也可以认为是早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男科的张亚东博士也曾指出“时间不是早泄的核心要素,控制才是关键的指标”。
而在早泄诊断工具中,就有常见的问题,如“推迟射精有多困难”、“控制力强不强”等。
总之,这个属于比较主观的判断,到底是不是上边的情况,请各位男士好好斟酌斟酌。
说了这么多,给句痛快话——
早泄能治吗?该咋治?
大多数能治好。
事实上,早泄是一种射精的行为习惯,与肺炎、骨折等器质性疾病有着根本的区别。
而行为习惯需要行为训练来纠正,因此早泄患者需要在专业男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性交行为训练。
一般来说,早泄患者要通过多次性生活行为训练,逐渐熟练运用性技巧,控制自己的射精冲动,延长阴道内性交时间,进而形成习惯,才能从根本上治愈早泄。
在这里必须提醒大家:为了你的健康和钱包,远离某田系男科医院,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
不过,由于性行为频率、学习能力和悟性存在个体差异,很多早泄患者难以单纯通过性交行为训练治愈早泄。
因此,药物治疗对于治疗早泄非常重要,但是必须在专业男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总之,与其“一个人早泄,两个人的尴尬”,倒不如尽早寻求医学帮助~
今日互动
下图代表一个成语,你知道是哪个吗?
留言分享你的答案
编辑:西早
往期回顾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点"在看",和更多人分享养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