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养生 文章内容

手机App鉴别双相障碍与边缘型人格障碍?| ECNP2020

发布时间:2020-11-09 22:20:18来源:医脉通精神科

智能手机之所以被称为「智能」,研究者又发现了一个新的理由。

事实上,精神障碍患者使用智能手机的方式或许反映出疾病不同的「数码表型」(digitalphenotype)。这些信息如果能得到合理的分析,则将在一定程度上助力解决精神科长期以来的一个大难题——鉴别诊断。

例如,今年的欧洲神经精神药理学会(ECNP)网络年会中,英国牛津大学KateE.A.Saunders博士介绍了智能手机在鉴别双相障碍(BD)与边缘型人格障碍(BPD)中的应用。

能鉴别,也能预测

双相障碍与边缘型人格障碍均属于精神科常见病,两者的治疗及预后存在显著差异。众所周知,双相障碍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经常被误诊为对方;两者鉴别诊断的难点在于诊断标准存在一定重叠,心境不稳定等条目在临床实践中难以客观可靠地评估,而患者本人对既往心境的主观描述则可能受到当前心境的染色。

在这一背景下,Saunders博士及其合作者开发了一种智能手机App。简言之,患者每天使用该App对焦虑、心境高涨、悲伤、愤怒、易激惹、精力六个心境维度进行评分(1-7分),由机器学习模型对数据流进行分析。

采用纵向前瞻性设计的「自动监测症状严重度(AMoSS)研究中,Saunders博士及其合作者共纳入了48名确诊双相障碍患者、31名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及51名健康志愿者。结果显示,基于20天的心境评分,该App将75%的受试者归入正确的诊断组(TranslPsychiatry.2018Dec13;81:274.)。

该App还基于加速度计及地理位置记录仪信息对使用者的昼夜活动模式进行了评估,并采集了有关电话及短信使用的相关信息。分析显示,这些信息同样有助于区分双相障碍与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而后者与健康对照也存在显著差异(TranslPsychiatry.2019Aug20;91:195.)。

究其工作原理,机器学习模型将App采集的信息组织为Saunders博士所说的「心境标志」,并使用粗糙路径理论进行拆分解读。Saunders博士指出,患者自我评定的每日心境变化模式不仅有助于鉴别双相障碍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甚至还能预测使用者日后的心境。例如,视上述具体心境维度而定,该App可自动预测健康对照次日的心境,准确率达89%-98%。

对于患者而言,该App针对双相障碍患者心境维度的预测准确率较高,从精力及焦虑维度的82%到愤怒维度的90%不等。相比而言,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预测准确率相对较低,只有70%-78%。

然而研究者指出,后者预测准确率不理想或许「并不重要」;并且,「难以预测心境」本身可能就是该病一个很有用的诊断标志。

行为模式的启示

除了使用者的主观心境评分之外,App采集的客观行为模式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率。例如,地理位置记录仪可以记录使用者去了哪里,以及在那里停留了多长时间。

使用行为模式信息训练机器学习模型后,该App预测双相障碍患者抑郁与否的准确率达到85%,但完全无法预测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是否抑郁。研究者指出,不同双相障碍患者心境症状的行为表现往往相对一致,其变化与心境状态变化的一致性也很高。相比而言,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不确定性及不可预测性则高得多。

例如,双相障碍患者出现抑郁症状时,加速度计所测定的日间运动变异性显著更低,这一信息预测双相障碍诊断的特异性为76%,敏感性为48%,但此方法完全无法预测边缘型人格障碍诊断。

然而,AMoSS研究对受试者活动状况、地理位置及远端皮温节律的分析显示,相比于双相障碍患者及健康,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存在显著的昼夜功能模式延迟,如夜间就寝推迟等。鉴于当前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药物及心理治疗均有挑战性,昼夜功能推迟有望成为新的干预靶点。

此外,双相障碍患者与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使用手机的习惯也存在差异。如相比于健康对照,双相障碍患者打电话的总体频率更高,而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则更倾向于发文本信息。既往有观点认为,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也与本项研究的发现一致。

作者承认,基于智能手机的鉴别诊断目前还没有到应用于临床实践的时候,现有研究发现需要在更大规模的研究中提炼及复制。并且,伦理及数据保护方面的问题也需要引起注意。

然而,虽然每天操作看起来有些麻烦,但受试者本人对这件事情却乐此不疲。研究者指出,AMoSS研究中受试者的依从性「特别好」,达82%。此外,尽管研究本身仅持续了3个月,但超过60%的患者连续使用了12个月。

「智能手机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患者鲜活的生活体验,这也是很多患者给我们的反馈。他们挺喜欢用这种技术;他们感觉,能让医生知道自己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对自己是有帮助的。」

临床应用?

Saunders博士指出,这种App在临床中有用武之地;虽不能取代医生,但明确有助于提升诊断准确率。

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IgorGalynker博士则认为,作为先导研究,该研究很有趣,所使用的技术也很新颖。然而,现阶段尚不明确其结果能否真正应用于临床。

「一般而言,如果精神科医生有足够的时间跟患者沟通,充分了解病史,鉴别双相障碍与边缘型人格障碍并不十分困难;例如,前者带有一定的循环特征,而后者则不太明显。然而,如果没有面对面的交流,或者医生只有10分钟的时间,鉴别诊断还是比较困难的。」

Galynker博士认为,对于生活在较偏远地区的人而言,这种技术可能有应用场景。此外,类似的技术应作为辅助工具,而不能代替面对面的诊疗。

信源:ECNP2020.SessionS21.SmartphoneAppDifferentiatesBipolar,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Medscape-Nov06,2020.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及检索历史文章。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