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16 15:20:18来源:泰怡康成
中国绝经妇女现况
1、人群庞大
我国目前有1.67亿绝经女性,并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每年进入50岁的女性将近1000万),2030年可能增加到2.3亿。
2、持续时间漫长
绝经期占据了女性一生的1/3至1/2。
3、负担沉重
人口老龄化和某些危险因素上升,慢性病所致的卫生问题日益加重,由此所致的疾病负担达58%以上,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和国家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围绝经期?
绝经的定义为持续停经超过1年,且生理上与卵泡功能丧失而导致的雌激素下降有关。围绝经期包括绝经前、绝经期、绝经后三期。这一技术过渡时期有时被称为绝经过渡期。
围绝经期开始的标志:10个月内发生两次月经周期长度改变(与以前月经周期长度比>7天)。围绝经期包括绝经前的这段时间(即自出现接近绝经的内分沁学、生物学和临床特征时起)至绝经后的第一年。绝经前后激素水平的变化雌激素大约在末次月经前2年开始下降,在绝经前后下降最快,在绝经后两年达到稳态FSH在末次月经前2年开始上升,在末次月经前10个月左右急剧上升,在绝经后两年达到稳态。
围绝经期女性内分泌特点:
首先,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储备显著下降。其次,围绝经期早期女性较更年轻的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当甚至更高,但波动较大,造成症状较重。大约在末次月经前2年雌激素开始下降,在绝经前后下降最快,在绝经后两年达到稳态。
正确的识别围绝经期的起点非常重要的:
围绝经期是月经紊乱、血管舒缩症状、神经精神症状等发生最严重的时期,预防老年女性慢性疾病如骨质疏松症、心脑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的关键时期。
围绝经期月经改变的形式有以下几种常见形式:
·月经频发:指月经周期短于21天,可伴有经前点滴出血致月经延长
·月经稀发:指月经周期延长至35天-6个月
·不规则出血:因停止排卵而发生无排卵型功能
·闭经:卵巢合成性激素大幅度减少后,子宫内膜失去雌孕激素的影响而处于静止状态,不再增殖及脱落,发生闭经(月经停闭6个月以上)
绝经过渡期开始的年龄与更年期症状开始的年龄基本吻合
主要事件
人数
年龄(岁)
出现第一次月经变化
1408
46.52±3.98
出现第二次月经变化
912
43.07±4.15
开始出现绝经症状
1230
46.53±4.21
绝经
766
49.3±3.4
围绝经期治疗目标
1、消除围绝经期症状:
建立人工月经周期;
显著改善社经精神症状;
显著缓解血管舒缩症状;
显著缓解泌尿生殖道症状。
2、减少远期危害:
预防绝经引起的骨丢失和骨质疏松症相关骨折;
改善血脂代谢,有益于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
DHEA在围绝经期女性中的研究进展
绝经是女性生命进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绝经提示卵巢功能衰竭,生殖能力终止。围绝经期综合征即是指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不足,出现的包括泌尿生殖、神经内分泌、心血管、骨骼、代谢及皮肤多系统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采用激素替代疗法(HRT)改善绝经后妇女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已取得国际上的共识,该疗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在2003年妇女健康研究(women’shealthinitiative,WHI)和百万妇女研究(millionwomenstudy,MWS)成果公布后,学者们对HRT的利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尽管后来有各种研究表明,WHI和WHIMS的研究过程存有不合理的方面,但HRT的使用率仍然有所下降。学者们对其可能存在的癌变问题心存顾虑。在HRT中,为了抵消雌激素致子宫内膜增生甚至子宫内膜癌的作用,需加入孕激素;但同时某些类型的孕激素又增加了乳腺癌的发病率。
因此近年来,研究者努力寻找既有特异效果且致癌风险低的药物,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另一方面,性激素前体(如DHEA)的研究与应用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作为绝经后女性唯一的性激素来源,随年龄减少的DHEA与绝经后性激素缺乏所致的各种症状有关,如骨质疏松、阴道萎缩、认知问题、记忆丧失,甚至阿尔茨海默病。因此,DHEA在围绝经期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已经引起重视,甚至被称为“抗衰老激素”。研究表明,DHEA补充疗法能显著改善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降低导致的各种症状。
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