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19 22:20:10来源:医馆界
中医馆行业的良心和大脑
“
作为一个中医医生,离开体制的这把伞,更自信地走向体制外,能使自己能够得到更大锻炼,才是中医发展之路。——蔡德亨
■来源|上医网&针灸界
很多人都认为,离开了体制的医生,就如同失去了保护伞,连患者来源都无法保障,但尽管如此,体制之外的医生却可以获得更多的行医自由,更有利于打好全科的基础,为未来更好的为病人服务做好准备。
在离开体制的人中,大都是有独立思想,追求自由人格的,就像君和堂的蔡老师一样,在长期和患者交往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最喜爱的空间,自己的世外桃源,自得其乐。今天,他对医生离开体制内之后的路,提出了他的看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01
离开体制的原因和思考
大家也都知道,我当时在上海针灸研究所做副所长,以后我离开了体制,做了一个民间中医。大家以为离开这把伞就无法生存,但是现在我活的很好,没有伞,才能充分体现自己,如果有了那把伞——医保、名医院等这些大伞罩在自己头上,实际上对自己的发展不是很有利。
当时我的职位对我的仕途发展或者科研发展,都应该是很有利的,但是,当时的政策,不能跨科治疗,束缚了中医全科的手脚,所以当时我考虑应该是首先从全科出发,改进自己的医学水平,然后向专科发展。只有离开体制,才能不被束缚住手脚,给自己一个宽松的环境,打好全科的基础,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我认为一个医生要掌握更全面的知识的话,必须要从全科开始,然后向专科发展,我是一个穿草鞋的的医生,但是我觉得草鞋我穿的很踏实,比穿皮鞋更踏实。今天我觉得我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是很幸运的。
我离开体制以后,实际上还是和体制进行合作。首先是跟闸北区卫生局合作创办了永和医院,也就是今天的华山医院康复分院。以后,彻底摆脱了体制,进入了国宾系统,通过合作,减少了许多与官员的交际,使自己能空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和临床服务。
现在国家的整个形势改变了,有可能也会自己办诊所,因为过去的这些麻烦可能现在都会减少,甚至于消除,这大概还得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针灸的实验目前用的基本都是西方医学的实验方法,在某种意义上应该说是有它的积极作用,但是目前科研与临床的脱节,给针灸的可信度和临床发展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当时我离开针研所,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一个医生要被病人认可,必须有一个过程。所以,练好内功,提高疗效,才是根本改变自己的生命线。因为疗效是决定中医生命的根本大法,所以平时的时候,即使在体制内,必须要注意观察,不断积累,为走出体制更好更自由地发挥打下基础。
所以,我经过这样的努力,到目前为止,没有遇到很尴尬的境地。我想,作为一个中医医生,离开体制的这把伞,更自信地走向体制外,使自己能够得到更大锻炼,才是中医发展之路。
02
走出体制内需注意哪些问题
体制内中医走向体制外的要点:
一个医生要被病人认可,必须有一个过程。所以,练好内功,提高疗效,才是根本改变自己的生命线。因为疗效是决定中医生命的根本大法,所以平时的时候,即使在体制内,必须要注意观察,不断积累,为走出体制更好滴更自由滴发挥打下基础。
所以,我经过这样的努力,到目前为止,没有遇到很尴尬的境地。我想,作为一个中医医生,离开体制的这把伞,更自信地走向体制外,使自己能够得到更大锻炼,才是中医发展之路。
中医学子体制内外的选择:
刚从中医学院毕业,适当的再体制内进行锻炼对丰富自己的羽毛是会有一定好处的。如果直接进入到体制之外,应该首先找一个好的老师带一下,可以减少自己在体制外的摸索和进步。
体制外中医的医疗事故应对:
首先,必须要有自信心,应该要不断积累在临床上的经验,使自己的失误降到最低。
另外,要多注重疗效的观察,和平时生活的积累,使自己能够知识面更广阔,对病情的判断准确性提高,在治疗中,该大胆的应该大胆,大胆中必须要有细心,尽可能地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因为目前,中医参与抢救的还很少,所以在临床上事故的发生率应该是很低的,只要自己注意,一般不会出现这些问题。但是我也呼吁,要发展中医,必须要立法,让中医与西医在临床的医疗纠纷的处理上,应该有同等的待遇。这样,才有利于中医的发展。
面对失败的案例:
作为一个临床医生,他的临床经验的积累往往是从失败中总结出来的,成功案例往往是鼓励和鞭策自己向前走的动力,而失败的案例通过总结可以从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可能。
关键在于一个医生自己的心理素质是什么样,如果一个医生尊重患者,把患者比作是自己的老师,能够尊重他,有些地方能够跟他很好的进行交流,那么有很多的失败都可以转为成功的可能。
中医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医学,都是从失败中走向成功的,没有一个说一生中百分之百都是成功的,这是现在的医生往往喜欢只谈成功的、不愿谈失败的,实际上失败和成功都是一个医生应该面对的,我也有过许多失败。但是,往往我把失败不随意放弃,最终获得成功,使自己积累了经验。
03
中医学子择科与择业
毕业生去向:
对于毕业生来说,马上就要说有多大的能耐,都很难说,中医学实际上也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它除了医学以外,最好要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以及生活常识,对做好将来的中医会打下很好的基础。如直接进入医馆,最好能找到较好的中医师,带一段时间,对自己将来的发展会带来很大的好处。
针推前景:
针灸和推拿本身就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大项目,他们可以在各科的治疗中发挥作用,同时又可以自己自行专科,发挥临床的作用。在重视药物副作用的今天,越是自然地疗法,越会受到更大的关注。
所以针灸和推拿应该是前景很广阔,所以直到今天我都没有放弃针灸和推拿。在临床实践中,针灸和推拿我的运用还是很广泛的。
选择方药还是选择针推:
虽然这是两个专业,但是,在基础学习的时候,临床医学一般也有针灸和推拿的课程,针灸专业也有临床医学的课程,关键在于自己如何去关注它,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
在临床的间隙和学习中,采取主动,把自己不擅长变成擅长,逐渐提高自己。将来要到国外去的话,针灸推拿是最要紧的,有许多西方国家,对针灸推拿都开了医保口子,对中药目前还有些地方还没有开口子,所以,现在,如果能够处理好的话,对自己将来会带来很大的益处。
如何选择专攻的科:
作为一个医生,打好全科的基础,在临床的不断摸索当中,逐渐发现自己的优点和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社会方面遇到疾病的多少,然后逐渐形成对某一方面的研究,通过研究,形成自己的专科特色。
我的头排针治疗,也是在这些基础上面,逐渐发展过来的。现在在治疗小儿脑瘫和某一些脑病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所以说关键在于自己平时临床当中的不断总结和发现自己的特点是什么。使自己走向某一个专科的特色。
04
如何成为一名好中医
不管在体制内还是在体制外,学习是永远的,人活到老学到老,医学的知识也是如此。我发现单纯学中医,在某种程度上连西医的名称都搞不清楚,就靠四诊来解决问题,有很大的缺陷。
后来我改变了自己,学习了看片子,比如x光片,核磁共振的片子;学习了化验知识,以及做实验的东西等等,我都从头到底的学习,把这些应用到自己的临床上,使自己改变。
我学习西医知识,不是为了用西医的方法治病,到目前为止,没有开过一张西药的方子,开的全是中医,但是我知道西医的那些东西,对我在工作和学习上,带来了非常大的进步。
所以学习中医,千万不要排斥西医的一些检测方式。我们要拿来主义,把西医的检测手段为中医所用。有的人说,因为你是中医,用西医的指标说明你没有自信。
我觉得这个说法是片面的,现在的中医和过去不一样,有了那么好的条件,如果你不能遵循实际的情况来做事情,在某种程度上,你走到了一个死胡同里面。
中医的发展离不开时代,不同的时代出现了不同的名医。比如李东垣,朱丹溪,张景岳,张仲景等等,都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
在我们今天的情况下,现代医学的发展为中医提供了基础,我为什么要把西医完全排斥在外面呢?西医现在看来有很大的缺陷,刚好是我们可以取长补短的,我们可以利用中医的长处解决很多问题。
作为一个中医,要用好中医的基本功,把自己的基本功打扎实了,才能更好的发挥中医的特色。同时也需要把握西医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能够掌握中西两套诊断方法,为自己所用。
现在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向生物化、免疫化的方向发展,西医在这个当中已经看到了中医里边有很多东西,这些很适合他们的发展。所以西方国家一边否定中医,一边在大力发展中医。
在美国,他们先搞了替代医学研究。他们研究各个国家的民族医学,同时也在研究中医,对中医的针灸,中医的治疗,开了绿灯,给了医保。
在德国,也有很大的发展。有一次我的一个德国朋友在我这边治疗,他就跟我这么说:“你们不能把中医丢掉了,他们不但是文化,更是宝贵的财富。”“你看你们的中医有那么好的效果,为什么你们还要否定中医?我觉得你们应该很好的把中医继承下去。你们的中医是你们的瑰宝,是你们的文化,一个民族如果把自己的文化丢了,那么这个民族就完了。”
很多人说一个人的医德很重要,医德的德:一个是对自己,一个对是病人,另一个是对同行,如果对同行完全是一个排斥心理的话,自己无法进步。你应该应敞开胸怀,多学习人家长处,对于提高自己有非常大的好处。
直到今天,我还是不断的学习。学习的过程有时候就是看人家的处方,把人家的处方借回去,看一看,研究研究,它究竟为什么这样处方;为什么有的剂量大,有的小;为什么有的效果好,有的坏。
疗效的好坏对自己都是鞭策和总结,自己也要从失败当中总结不足之处,成功之后,也要总结并加以提高。
作为一个中医,虽然要掌握西医的方式,更重要的是掌握辩证施治,知道八纲辨证,经络辩证是什么,要学习中医自己的长处,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最好;了解西医的长处,把西医的手段和长处为我所用。
I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上医网”及“针灸界”,由医馆界整理,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END·
编辑|远志视觉|花椒
-活动预告-
-相关阅读-
-商务联系-
青黛|13418986412(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