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2-19 16:58:11来源:汽车K线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江淮淡出大众汽车(安徽)是开始,也是警醒那些躺在合资温床上“吸鸦片“的汽车集团,要戒烟了。
作者|李晓瑞
责编|甄瑶
出品|汽车K线
01
汽车合资“新时代”正式开启
随着合资股比限制放开,宝马集团率先宣布将华晨宝马合资公司股比提高至75%;而后特斯拉独资进入中国市场,不仅销量节节高升,股价更是一路飙涨,令不少外资企业“眼馋”。
心动不如行动。大众也按耐不住了,然而,蠢蠢欲动的心偏偏遇上“根深蒂固”的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因此,大众果断将主意打到了江淮汽车身上。从签署增资意向书,到完成工商登记变更,大众与江淮落实股比转化不过用了半年时间,可谓雷厉风行。
令人感慨的是,随着大众实现对江淮大众合资项目的绝对控股,持股不足25%的江淮汽车,在合资项目里甚至不配拥有姓名——合资公司“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没有像人们想象中的变成“大众江淮”,而是正式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简称‘大众汽车(安徽)’)”。
这在中国汽车发展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也颠覆了不少人的传统观念。
这几乎意味着,大众与江淮合资合作公司,基本上就是大众自己的公司,接近合资公司的人士告诉汽车K线,大众方面早就开始对新公司进行内部评估和调整。“外方怎么会留着那些没有用的人呢?”上述人士表示。
未来,弱势的中方未来或许会在合资合作里慢慢淡出。大众汽车(安徽)落地生根,大众势必会将更多资源、技术、产品倾向大众汽车(安徽)。毕竟,绝对控股的大众汽车(安徽)更容易实现其在中国市场的战略野心和新能源汽车抱负。
与此同时,这也成为将来大众汽车与一汽、上汽在合资合作中谈判的筹码和底气。不得不说,大众真是下了一手好棋,更是把中国的权谋之术演绎到极致。
合资股比放开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大趋势,宝马提高股比,特斯拉入驻中国,大众投资江淮、控股合资公司,仅仅是个开始。
有了大众汽车(安徽)打样,未来在合资公司中比较弱势的中国车企,或会跟江淮汽车一样慢慢淡出。华晨宝马会不会提前?北京奔驰又将会怎样变动?丰田、本田难道没有想法?控股甚至独资一个第三家在华企业?
毕竟,中国市场为大众贡献了约四成的销量和三成左右的净利润,对奔驰和宝马更是如此,销量最大的单一市场,如果股比能提升,拿到手的利润也会水涨船高,睡觉都能笑出声来。
根据大众汽车集团三季度财报,其第三季度能够扭亏为盈,实现经营利润32亿欧元,一定程度上依赖中国市场销量复苏。
02
有银子才有发言权
想要提高股比或者独资,也要考虑自身财力。作为大投入的汽车业,提高股比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宝马提升华晨宝马25%股比花了36亿欧元,另外还有其他附件条件;大众也为此付出了十几亿欧元的代价。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今年以来,多家世界汽车巨头发布的财报均不容乐观,甚至出现历史罕见的亏损。从汽车K线统计的三季报(日系企业第二财季)来看,丰田、宝马等公司净利润均出现下滑,而不少企业则出现净亏损。
所以,对于提升股比或者独资后,外资公司在中国市场需要投入的财力,将是非常大的一笔银子,而这不是每个外资公司都能独立承担的。
比如,通用、福特、PSA需要依靠中国车企一起分摊投资和压力;而大众、奔驰、本田、丰田等财力雄厚的,则不用为此担忧。
根据大众汽车集团三季度财报,其第三季度能够扭亏为盈,实现经营利润32亿欧元,一定程度上依赖中国市场销量复苏。
不难发现,在经历震惊中外的“排放门”造假丑闻和一系列人事动荡,并为此付出了数百亿欧元的大众汽车集团,已经缓过劲儿了,也希望在中国这个“第二故乡”,有更大的作为。
03
不是所有合资中方都是软柿子
股比限制放开虽然为外方在华独资、绝对控股合资公司创造了可能性,但外方是否会控股合资公司、甚至抛弃中方独自发展,还取决于外方意愿、财力及经营能力等综合因素。毕竟,合资股比结构也是中外双方在合资企业中不可被替代的价值衡量。
中方在合资企业中的价值包括产品本土化调整、营销与渠道管控、市场与消费者洞察、政府关系维护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外方主要提供产品和技术导入、生产体系指导等。
因此,一汽不用担心一汽-大众,东风也不太需要担心旗下合资公司,如果外方不想自惹麻烦,可能不会去得罪一家汽车央企。目前可能的,也就是江淮、华晨等地方国有汽车集团。
日本、韩国汽车企业相对低调,从来没有像德国人一样的勇气,直言我们要提高股比。这主要是因为过去的惨痛经历告诉它们(中日关系危机导致日系车几乎滞销,中韩萨德问题让韩系车损失惨重),必须要抱紧中方合作伙伴的大腿。
另一方面,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汽车市场不同,如今中国乘用车市场已经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诸如:吉利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等中国汽车品牌已有了与外资品牌一较高下的实力,而给外资品牌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尤其随着汽车产业在“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新四化发展趋势下,中国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三大件的选购车原则,而在中国消费者洞察、产品本土化研发和调整等方面,中国企业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毕竟中国人才更懂中国人的偏好。更何况中国自主品牌在汽车新四化方面也有一定的技术实力和储备。
因此,我们能看到一些合资合作的新趋势。例如,吉利与戴姆勒深化合作、长城与宝马合资。
相比“代工厂”模式,这些民营的中国汽车品牌在时代变革中,对市场反应更敏捷,核心技术实力也更有针对性,所以这些世界顶级品牌,反而愿意与之合作,关系也更加平等。
当然,对于此次江淮大众改名换姓大众汽车(安徽),弱势合资中方将交出主导权,或将在合资公司中慢慢淡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也提醒一些中国汽车品牌,发展自主品牌,具备自身造车硬实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话糙理不糙。
所幸的是,我们正在看到,一汽复兴红旗,东风绘画岚图,北汽祭出极狐,上汽押宝新高端品牌,长安拿出UNI系列,广汽将埃安(AION)独立……
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