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热门 文章内容

【岛叔说】畸形加班屡上热搜,这事真得好好聊聊

发布时间:2021-01-06 19:57:22来源:侠客岛

过劳(图源:网络)

最近,年轻上班族猝死的新闻屡上热搜。加之此前网络热议的“996”“007”等热词,上班族长期畸形加班问题正越来越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但不可否认,一些企业还是把畸形加班、超时工作简单等同于奋斗。某些企业老板认为中国的年轻人能拥有“996”等高强度工作机会是一种“福报”;也有企业主轻描淡写地说这不算什么,“715”“007”也很常见。

明目张胆地违反《劳动法》还堂而皇之地拿出来炫耀,这在打工一族尤其是年轻劳动者中引发强烈反弹,甚至某种程度上会加剧劳资关系的紧张与对立。

几年前,《感觉身体被掏空》因精准吐槽上班族畸形加班压力,刷爆朋友圈。歌里唱道:“有一个老板叫大卫,下午六点出现,眼神恰似黑背,手里端着一壶热腾腾的咖啡,嘿嘿嘿我们要不要来开个会……”

2020年,“内卷”“打工人”等名列年度热词,可见,这种社会心态由来已久。此前,岛叔在文章中提过,中国要用几十年赶超发达国家的两三百年,无疑需要勤奋努力、奋发向上。在互联网行业“996”蔚为大观之前,基建、制造等行业超时劳动是常见现象,众多企业靠这种“拼”完成了原始积累。

但也应当看到,这种“拼”的背后,是极力削减人力成本、追求最大产出而忽视人性化管理。不止互联网,其它一些行业也未逃过“以加班换产出”的魔咒,“过劳死”对象从体力劳动者逐渐转向脑力劳动者,且呈现出年轻化、低龄化趋势——

2020年11月,37岁财通基金量化投资部负责人徐某突然离世,金融行业的工作强度和高压力引发关注;

2016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医生金某于医院宿舍逝世,年仅45岁,同事称金医生离世前两天仍从清早工作到晚10时许;

2017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内,25岁的麻醉科规培住院医生陈某被发现猝死医院宿舍内。其生前发过一条朋友圈,在连续长时间工作后感叹:还活着真好。

2016年6月,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某在北京地铁站台上突发脑溢血不幸去世。同事们说他工作太拼,长期加班熬夜,看似身体强壮,实已积劳成疾……

在《工作致死》一书中,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杰弗瑞·费弗发现,工作是导致人们死亡的第五大原因,高于肾病和阿尔茨海默症。他估计,全球每年由于工作压力致死的人数高达100万。

几年前,在《小康》杂志的一项调查中,面对“影响中国人休闲满意度的最主要因素”的问题,多数受访者的回答是“忙,没心思休闲”。

以牺牲劳动者权益换发展的模式无疑是粗放的,不可持续。应该说,整个社会已经为这种粗放式发展模式付出了不小代价,包括劳动者个体的亚健康、慢性病和心理问题,以及年轻人中滋生的“丧”文化、结婚生子意愿降低、社交减少等。

但问题是,畸形的“加班文化”屡屡引发广泛吐槽,都知道不合理不合法,却为何仍在一些单位和企业难有实质性改观?

这与社会的发展阶段与竞争压力有关。一方面,人们普遍面临房子、教育、医疗等压力,被焦虑驱动着向前奔跑,每个人都生怕掉队;另一方面,人口众多、教育质量提升固然带来红利,但也带来激烈的内部竞争。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加班,有的是人肯加班——无论是技术密集型还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不少人都有这种心理。

坊间无奈调侃(图源:网络)

但“锅”又不能仅甩给社会。在微观层面,不少公司管理效率低下、创新模式欠缺也会加剧劳动时长。有专家认为,“目前国内许多企业仍是‘汗水型’经济,靠创新技术获取利润的份额并不大,这种情况下只能靠拼汗水与劳动时间来赚钱”,所以,“当你以低成本和速度参与竞争时,就只剩一种文化能够取得成功,那就是全天候文化”。

这还跟法律“牙齿”不够锋利有关。劳动者权益保护并非新鲜话题,但法定加班费、工伤赔偿、离职补偿等,在实践中经常产生纠纷。当个体劳动者面对金钱、法律、人力等资源都远超自己的企业,若无强有力的劳动权益保障公权力介入,维权成本和难度可想而知。

这种困境何尝不是一头“灰犀牛”?它的身影出现在草原深处,很多人都觉得威胁尚远,没必要防范;但若视而不见,等这头灰犀牛狂奔而来,踏出碾压式的脚步,为时已晚。

因此,每一次出现“拿命挣钱”的悲剧不应只有热议,还应有实际行动去改变。畸形加班不该被冠以“奋斗”的名号。正如新华社评论所言,“让劳动者超时工作、透支健康,是违法操作,是对奋斗精神的背离。加强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让追梦人健康地奔跑,让企业发展更有温度,才是奋斗该有的样子。”

文/明日绫波

编辑/九段、云歌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