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09 08:00:46来源:十万个小妙招
十万个小妙招
我是你的生活贴心小棉袄~
2021年1月1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普照着人间,却唯独漏掉了一个13岁的小女孩。
她叫小怡,是安徽省潜山市王河镇初中的一名初二学生。
她还是一对双胞胎中的妹妹,活泼开朗,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
2天前的12月30日深夜11点,小怡在QQ空间里,留下了对这个世界最后的疑问:
“考试正常发挥,考得好怪我喽?”
外人看起来只是一句略带俏皮的调侃,没人知道那一刻,一个13岁孩子的世界,已然天崩地裂。
两天后的下午,小怡的尸体在家附近的水塘被捞起。
新年的第一天,她选择去往另一个世界。
事情的起因,不过是一场考试。
12月30日,王河镇初中月考。
小怡考了全校第一,其中道法课还拿到了100的满分(道法课为开卷考试)。
小怡平常成绩排在中上游,这是她第一次考第一名。
可也是这个第一名,最终要了她的命。
班主任怀疑小怡提前买了考卷,涉嫌作弊。
当天晚上9点,就给小怡的爷爷打了电话。
叫家长,中国孩子最恐惧的事情,中国老师最得意的杀手锏。
爷爷说没有,只是给孩子报了英语和数学的补习班。
班主任却并不相信。
12月31日上午,小怡在课间操时,被班主任喊去单独谈话。
谈话后,有几位同学看到,小怡抹着眼泪跑回教室说:
“我能证明,我有能力考这么好。”
当日中午,政治老师又将小怡和她的双胞胎姐姐小乐喊去办公室,给两姐妹单独进行了补考。
当场出成绩,两人都只错了两个小题,得了98分。
没人知道这次补考,对小怡产生了多大影响。
第二天,全国人民欢庆元旦的时候,小怡独自走向了屋外的池塘,选择结束自己尚未来得及绽开的小小生命。
小怡的姑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就差2分,小怡觉得没能证明自己的清白。”
“校长跟我们说,道法课是文科,不可能考满分。小怡的答卷跟试卷答案一模一样,肯定是作弊了,补考成绩不能证明清白。”
清白。
一个孩子的清白究竟有多重要?
我告诉你,有时候,比命还重要。
2.
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夸大其词。
2020年11月7日,上海高三女孩欣欣留下一封遗书,跳河身亡。
在家人眼里,欣欣也是一个温柔懂事的孩子。
欣欣
出事那天凌晨两点,她还在房间熨衣服,整理屋子,更新了微博。
凌晨3点,她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我没有早恋,有点不开心,就酱。
配图是一个卡通人物坐在车上,图片中配有一行字:“我上路了,886。”
凌晨4点,她来到河边,跳入冰冷的河水里。
家人发现她的遗书时,为时已晚。
在遗书里,女孩这样写道:
再见啦,这个可爱的世界。
我没有早恋,也没有作弊,请不要无端怀疑我了。
欣欣的遗书和她向朋友的倾诉
和朋友的聊天记录里,欣欣几次提到老师总是怀疑她:“考好了是作弊,考不好是早恋。”
这让她觉得被恶意揣测,心里非常难过。
在亲朋的眼中,欣欣是一个非常善良、非常有同理心的孩子。
她反对歧视,反对道德审判,反对用“胖子”给人贴标签,想给遭受不公的人一个大大的抱抱。
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选择在凌晨4点,结束自己的生命。
看到这里,恐怕有人会说:
“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动不动就自杀!”
果真如此吗?
为了从深层探究13岁小怡和17岁欣欣,还有那些被误解刺痛的更多孩子的心理,我决定讲一个在课堂上听到的故事——
3.
在一堂《孩子,我要怎么爱你》的课上,老师给我们分享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她受邀去给青春期的孩子上心理课。
课堂上,她问了孩子们一个“假设的问题”:
如果,假期里,你一个人在家,父母都去上班了。他们回来后,非说放在抽屉里的1000块钱,不翼而飞。
你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但他们就认定是你的问题。
那么你是希望爸妈觉得你没有看好门,导致有陌生人进来,偷走了这1000块钱,然后盛怒之下,把你打一顿。
还是希望,他们怀疑你:“肯定是你拿了这1000块钱,偷偷玩了游戏买了零食!”
令老师没有想到的是,台下的60多个孩子,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还是狠狠揍我一顿吧。”
这,当然只是个假设。
但这个假设,却道出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质:
把自尊和清白,看得高于一切。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们宁肯用命去纠正大人的偏见和傲慢。
那么,在证据不足或事实不明的情况下,大人为什么爱不打问号地怀疑孩子,并盲目地断定肯定就是孩子捣的鬼呢?
真相是:
很多时候,是大人们缺乏信任的能力。
一个成年人对别人和他事是否信任,很大程度上,是他自己有没有充足的安全感,对自己是否信任。
比如,学生考了高分,老师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怀疑学生作弊,本质上他怀疑的是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不配教出这么优秀的孩子。”
比如,父母钱包里的钱丢了,父母在没有查清事实的情况下,怀疑自己的孩子偷走了,本质上他怀疑的是自己的养育能力:“我不配拥有诚实的孩子。”
因为,当一个人无法信任自己时,他连自己能得到善报和善果,也持怀疑的态度。
我们都知道的励志作家,《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写过一个故事,是她的亲身经历。
12岁时,海伦·凯勒被老师冤枉抄袭,直到52岁时,她仍耿耿于怀。
“跌入绝望的深渊。我成年参加工作以后,试图跟父母提起小时候的事。只是想告诉他们我当时的感受,很希望他们站我这一边。
但是得到的只是一句:不记得了。
还有一句指责:为什么你还不忘了它?”
是啊,为什么我们忘不了那些少年时代的冤枉和委屈?
就是因为比冤枉和委屈本身更难受的,是我们的呼救被忽视了。
一个少年觉得被全世界抛弃,他最信任的人也不再相信自己,如一座孤岛,海风呼啸而过不留回音。
它就像一个小小的划痕,大人以为随着时间流逝,疤淡了,就可以当做没发生。
可是错了。
它成了一个隐秘的伤口,时间越长,伤口越深。
杀死一个孩子有多简单?
有时候,冤枉他一次就够了。
而很多父母意识不到这一点。
他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小孩子懂什么呀?”“有的吃、有的穿就行了。”
懂什么?
懂尊严。
要什么?
要信任。
那些放弃生命的孩子,许多许多都是因为没有得到尊严与信任。
所以他们的遗书里,总是留下这样的话:
“为什么我做什么都不行?”
“别再指责我了。”
“从来没有想过害人,可为什么一直不快乐?”
要知道,信任孩子,远比爱孩子更难。
因为爱孩子,我们只要看到他的优点就可以了。
而信任孩子,却需要我们正视孩子的缺点,引导他、鼓励他,然后纠正他。
4.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前一阵子也有一个10岁男孩,跟小洛有着相似经历,却有着截然相反结局的新闻。
那是一位父亲,一位民警,花了4天时间,给孩子的“冤案”翻案的故事。
那个被怀疑的小男孩叫小新,他的爸爸叫刘涛。
那天下午,刘涛接到一个派出所民警邹兴华的电话,让他去停车场一趟。
根据现场的监控,在这辆奥迪停放在停车场的几天时间里,只有刘涛的儿子小新曾近距离经过,并且有伸手碰车的举动。车主也告诉邹兴华,在进入停车场之前,这辆车一切完好。
10岁的小新第一次被那么多成年人围着,有些慌张。
爸爸刘涛问小新是否是他划的,小新说,不是的。这个时候的小新看起来有些沮丧和不开心。
爸爸决定先承担责任,因为他担心再问下去会对孩子产生更加不利的心理影响。
爸爸说:“最关键的是不再让孩子在场。如果孩子做了错事,应该由我们家长承担责任,在孩子有安全感的情况下进行教育;如果孩子没有做错事,在这种场合,我也不能用闹的方式解决,这样会给孩子留下错误的印象,以为解决问题就是靠闹。”
于是他向奥迪车主转了3500“赔偿金”,带着小新回家了。
但是办理这起案件的48岁的邹兴华心里还是搁置不下那个10岁孩子的案子。
他始终记得孩子坚定否认的样子,尽管结案,他还是对事情抱有怀疑。
于是他把停车场的监控视频拷贝回来,38个小时,总共40多个G,光是拷贝就花了3个多小时。
在机房里,他花了三天的时间,去排查。
终于他发现,那辆奥迪车在10月5号的时候就已经有划痕了,也就是说小新是清白的。
后来,车主当面退回那3500元,跟小新认真地道了歉。
小新很高兴,说:“没事”。
爸爸明显感觉到,道歉之后,孩子轻松了不少。他当时确实很开心,“证明不是我”。
因为小新的事上了新闻,邹兴华还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一面锦旗,是从北京寄来的,寄件人姓名不详。
锦旗上写着:还得清白少年笑,铁汉柔情卫士心。
后来邹兴华警官说:
“因为小孩,如果你冤枉他,对他这辈子影响太大了。”
“我就是想还娃的清白,我花再多的时间也要去证明。”
“让他有很好的成长,这才是我想的。”
“警察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
如果不证明他的清白,这件“小事”,他80岁都不能忘,而且对他以后的性格都会有影响。
你说重不重要?
5.
之前看《少年说》节目时,有个小女孩在台上冲父母喊话,印象非常深刻:
“爸爸,你能不能试着相信我一次?”
孩子哭着说出了心里的委屈:
拿手机查单词,就说我玩手机;
只要妹妹告状,不问青红皂白就要来训自己。
她的眼泪,不是对父母的“控诉”,而是那种不分皂白被“诬陷”的滋味实在太难受了。
想起之前有读者分享过自己被父母“不信任”的故事,到现在想起来都会颤抖和屈辱。
@王立离
我小时候的压岁钱在收到的第一时间就必须上交。那年过年时我爷爷给了我一百元钱,我当时就给了我妈。到了晚上,我妈不知道为什么找不到那一百块了,她一遍遍的问我是否交给了她。在不能在我这找到那一百块后,我妈躺在床上沉默了,然后幽幽的说了一句:你和你弟弟不一样,你从小就贪财…
我已经忘了当时的我如何发疯一样的嘶吼和被打,我只知道至今想起来,我都颤抖和屈辱。
@李筠
读初一那年,仅有的住校经历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同寝的同学先是冤枉我偷了她的脸盆(后来在床底最深处找到了)。
后有另一个同学冤枉我偷了她夹在书里的两元钱,为了洗脱罪名,表达冤屈,就计划在出早操时从楼顶跳下自杀,跳之前说东西不是我拿的……
后来转学了,快二十年了这件事还是很清晰地印在心里,现在想来当时的计划是多愚蠢。
的确,有时候,对孩子来说,清白真的比生命更重要。
被“冤枉”伤过的孩子,很容易形成“低自尊”的性格,他们没有自信,觉得自己配不上好的东西,把别人的看法看得大过自己的感受。
只有那些童年得到了来自父母足够的信任和保护,长大以后才会力量对抗所有误解和磨难。
孩子的成长就像一棵树,需要小心移植自然成长。
请一定要给自己孩子最坚实的理解和支持,保护他们的清白,就是保护他们的人生。
/每日好货分享/
都是大牌原单货原厂货海关货
分享给你们性价比最高的
大牌好货
扫码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