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美食 文章内容

三牌楼:南京鸡毛蒜皮大本营

发布时间:2021-01-19 22:59:21来源:南京小资生活

马台街向北,萨家湾以南,有一片热土。

那是三牌楼。

小到囊括和会街、广东路,大到包括马台街、萨家湾、福建路,三牌楼的准确范围,没有人能定义。

如果你站在三牌楼最核心的X字形路口,就会被破旧的街道包围,被往来的人流触动。

路边的小摊贩上,劣质塑料喇叭重复播放着促销广告,大爷大妈慢悠悠地走向公交站,中年男人的自行车篮里装着柴米油盐……

这里有几十年前就住在这儿的老土著,有外来务工的人,有拆迁回迁的人,还有刚毕业的大学生。

不同的人,交汇在了三牌楼,不变扭,也不生硬。

老南京人都知道,三牌楼绝不是一条只有情怀的老街,它是南邮的第二食堂,是城北的美食高地,各种美味俯拾皆是。

01//

×

三牌楼的繁华

是满载烟火气的冗杂

春苗炸鸡

老南京人的童年味道,少不了春苗炸鸡,开了二十几年,店面升级了,品种越来越多。

透过透明橱窗,鸡翅、脆皮鸡排、盐酥鸡、鸡肉串......种类多到看花眼,裹上面糊稍微炸上个6分熟,捞起,每样一盘放在食品架上,路过的食客早就垂涎三尺了。

香酥大鸡腿是吃货必点,足足有小资拳头那么大,外皮炸得金黄酥脆,咬一口脆绷绷的直掉渣。

狗耳巷馄饨面

狗耳巷馄饨面已经在这儿度过了二三十个年头,去年年初,小摊子拥有了敞亮的门店,白底儿红字的大招牌明晃晃的特别显眼。

招牌馄饨面便宜又大碗,老卤红汤配上雪菜和干子当浇头,凭空多出三分丰盛,鲜味刚刚好。

小馄饨皮薄馅鲜,搪瓷杯子里的辣油也够劲儿,放一点点就足够鲜辣过瘾。

刘记大肉面

在南京人的字典里,浓油赤酱的老卤面配上鲜甜的浇头,便是人间值得~

刘记的大肉面肉香四溢,内里是卤汁足浸的萸红色。

17年的时候只要18块钱一碗,现在猪肉涨价涨得厉害,大肉面的价格也翻了一番。

但分量依旧实在,卤到入骨的大肉肥而不腻,不柴不燥,还带着油脂,铺在碗面上比小资的脸还要大。

毛家水饺

三牌楼最火的一家老牌水饺店——毛家水饺,开业已有三十多年,许多南京人都是吃毛家水饺长大的。

24小时营业的它,温暖了打工人无数个饥肠辘辘的夜晚。

水饺的香味和袅袅升腾的热气营造出朴实的家庭氛围,温情十足。

胖嘟嘟的马兰头水饺皮薄馅大,白白嫩嫩,蘸上辣油香醋,鲜香满分。

锅贴的口味也很出色,外脆里嫩,不油不腻,咸度刚好~

除此之外,还有友达面馆、老鸡汤面馆、云祥锅烙铺、吕记肉夹馍……总之,三牌楼的美食,分分钟可以撩拨你的味蕾。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三牌楼就成了南京烧烤店的聚集地。如果非要深究,或许要归结于夜市时代的习惯传承,毕竟烧烤可是宵夜之王。

夜市散场后,一部分摊主选择留下来,在三牌楼开起了一间间小店。

暮色渐浓之时,这些老店便会来一个“华丽变身”,霓虹灯点亮,四面八方的食客聚集而来。喝啤酒、撸串串、嘬龙虾,烦恼与忧愁和这里毫不相干。

的确,也只有在三牌楼这种烟火气满满的老城区,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到“烧烤”这种上不得台面的料理方式内藏的热情与豪迈。

柏楠烧烤

关于柏楠烧烤,其实已经不需要费太多的口舌去介绍,毕竟能在南京开起多家分店,必然是实力过硬、口味出众。

很多人不满于三牌楼柏楠的傲娇服务态度和龟速上菜的效率,准备撸完串就怒评一分。结果他们还是被实力过硬的好味道折服了,暗搓搓地给味道赞上五星好评。

五花肉被炭火烤得滋滋冒油,翻转几个来回,热烈的烟气里便带上了油脂香,直勾勾地诱惑着食欲~

实际上,对于柏楠烧烤这种名气大、生意好、分店多的老字号来说,最难的就是保证品质的如一,好在柏楠对于口味的把控一直坚持原则。

老三烧烤

不同于柏楠的宽敞,老三烧烤的店面只有小小一间,门头上的灯牌也掉得七七八八,显得有些落寞,倒是店里的生意红红火火很是热闹。

老三家的羊肉串非常好吃,肥瘦相间嫩而多汁,里脊切片厚实,吃起来还是当年夜市上的那股怀旧的味道~

烧烤接近尾声,看着满桌的铁签和倒了一地的啤酒瓶,摸摸渐渐凸起的肚腩,恍惚间好像又回到了在夜市撸串的日子。

还有口碑一样很棒的老五、老九烧烤,都是三牌楼人的夜宵好去处。

酒肉穿肠过,宵夜如一梦,夜晚若是不去喝啤酒、撸串儿,岂不是白白浪费了最美好的时刻?

02//

×

三牌楼的趣

裹于饱满而浓厚的平凡点滴〰️

巷弄里,头顶的电线盘枝错节。虽然杂乱,却承载了老城区的生活记忆,一砖一瓦,都是老南京的血肉与灵气。

广场前的生活百态,流转不停。

打牌下棋各不耽误,来了兴致,看牌的人哪怕被寒风吹得瑟瑟发抖,这牌局也得尽收眼底。

隔壁的大爷们悠闲地坐在凳子上看着金陵晚报喝着茶,哼着小曲儿,把奇闻逸趣嚼了又嚼,津津乐道。

旁边的模范马路上,小贩们开始卖年货了,简单的二八大杠自行车或者三轮车,就能撑起一片天地,他们都在小心翼翼地求生活。

川流在嘈杂市井的人潮中,买家和小贩讲价唠嗑的声音混着菜市场的喧闹,生活变得简单纯粹。

一间不足3平米的小小报刊亭,仿佛就是科幻电影里的万能小卖部,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老板不卖的货。

工作清闲,不用准点上下班,开门看心情,倒也轻松自在。

在这里,生活变得信手拈来:推开门就散步,走两步就遇到熟人,一聊就是一下午。相比于在写字楼忙到上厕所都带风的人来说,好奢侈!

这或许就是老街老巷的财富,当你被现代都市折磨到几近崩溃时,老城区或许能包容你的焦灼与沮丧。

巷口菜贩声、食客的吆喝声交错,穿堂风温柔吹过,那些声音也飘进了老南京的耳朵。

三牌楼端着老城区应有的腔调,越来越好,也兀自逍遥。

作者:诺亚|图片:诺亚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