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23 11:58:39来源:培训杂志
作为培训人,工作几年后,大家对于市面上主流的培训课程都了如指掌,也基本学会了如何给员工赋能;平时,更是围绕各种培训项目、课题开发等日常工作忙的不亦乐乎。
每一天看似充实无比,但静下心来思考,我们有多少时间用来自我精进、自我提升?通常赋能别人的我们,又该如何赋能自己?
今天的文章来源于《培训》杂志微信公众号特约作者李一昂,她将从三个问题出发,聊聊培训人学习那些事儿~
我做培训的初衷就是可以不断自我成长,让自己始终走在学习的路上。很多人最初也是怀揣这样的想法,但是在日常繁琐枯燥的工作进攻下,慢慢顾不上了;也可能觉得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逐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
我喜欢研究方法,过去的很多培训中,我也一直跟学员强调,努力要有方法,告别低效率的勤奋。要知道,我们所遇到的问题,之前早有人遇到过并且有了很科学有效的解决办法。这些方法并不需要我们自己去费劲摸索,我们要做的只是找到方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使用,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就可以了。
一直以来,我时刻鞭策自己不断进步,也在这过程中实践并总结了一些帮助自己快读成长的方法。利用这篇文章,分享给各位做培训的伙伴,让我们一起精准努力,告别瞎忙,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成长自己。
“我擅长什么?”
我猜很多人和我一样,用过下面这句话,来鞭策自己要勤奋,多努力:“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根本轮不到拼天赋。”诚然,这句话初衷是好的,引导我们不要把所有不成功,都怪到先天条件,要在后天多努力。
但通过对天赋和优势运动的了解,看了不少相关的书,听了一些课以后,我越来越发现:实际上,天赋并不是到了一定程度才发挥作用,而是在起点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可以让你快速掌握某项能力,而快速掌握之后产生的成就感和信心,又会让你继续下去,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优势心理学之父——唐纳德·克里夫顿,曾经带领团队进行了一项长达50年、基于200万人的研究。研究表明:虽然成功的道路千万条,但基本都遵循了一个原则——就是将自身天赋发挥到了极致。更重要的是,他指出:天赋并不是少数人的专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如何发现自己的天赋?其实,天赋早已经表现在我们的日常行为中,需要我们留心观察
天赋的外在表现
如果你很难发现自己的天赋,也有一些办法来帮助你来挖掘自己的天赋才干。比如,从他人处汲取“养分”。
你觉得我身上有什么不同于别人的特质?
你最欣赏或者佩服我的方面是什么?
在你看来我做什么事情的时候看起来最兴奋?
你曾经看到我做过哪件事情让你印象深刻?
在你觉得思维清晰、逻辑严密、专注专业、沟通协调、化解冲突、争取资源、知人善任、执行力强、追求完美等等,哪些词可以用来评价我?
通过分析自己,并且广泛收集周围人给与的反馈,相信你会对自己更加了解,集中优势发力,会进步的更快一些。
找到自己的天赋后,
如何进一步习得专业技能,让天赋得到最大化发展?
CPTD™-培训管理师认证了解一下~
侧重于培训人核心专业能力培养,
融理论、方法、工具、案例于一炉,
训战结合,线下学习加线上辅导认证融合,
赋能专业从业者
“我该向谁学?”
我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去找对标人物来分析,从而进行自我提升和跃迁。
举例来说,在培训专员阶段,我找一位行业内特别厉害的培训主管当作标杆人物,分析对方有哪些优点和强项,值得自己去学习。除了分析学历背景、工作经验、相关资质和证书外,我还会从对方的职业路径发展上给与自己启发。
示例
通过对比,就可以“查漏补缺”,看看自己如果想要成为这样的人,还需要做哪些提升和努力。所以说,在你还没有成为所谓的成功人士之前,不妨去观察一下他们是如何想事做事的。《易经》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妨先去模仿那样的人。
“我该怎么学?”
荀子《劝学》中曾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我们提倡独立思考,进行自我提升,但也不能闭门造车,还需要时常向外看看。我刚做培训时,只知道一门心思搞专业,书本没少看,但缺少与同行业的学习交流,从来没有参加过行业的会议,导致自己在做培训方案的时候对市场不了解,信息严重滞后。
在借力学习时,我们需要做到两点:利用别人的经历作为学习材料;利用别人的思维作为发散方向。
这两句话很简单,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也有方法可循,如下图:
做到借力学习,这就要求我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常去收集和自己相关的信息,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标杆都长什么样?
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你需要一套《培训》杂志
标杆企业、标杆人物“一网打尽”
现在订阅即可享受暖冬好礼(三选一)
本文来源于培训杂志微信公众号(ID:trainingmagazine),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培训杂志”立场。
投稿请联系:editor@trainingmag.com.cn
往期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