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美食 文章内容

牛年说牛,这个“牛”手艺得尝一尝!

发布时间:2021-02-14 07:59:35来源:梅州电视民生820

在八九十年代,在梅城,只要说到吃牛肉,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程江牛氏辈,据说这家饭店出品的牛肉美食非常赞,手艺传了三代人,如今仍是食客盈门。一起去看看他家的牛肉有啥不同?

走进梅县区程江镇扶外村,穿过梅瑶路,如果不仔细留意,很容易就会错过这家祖传三代手艺的客家美食店。这家店看似外观简陋,却是十分“牛气”,它就是程江三园牛氏辈,一家全牛宴饭店。

早上八点钟,饭店的第三代传承人张秋媚、张锐明姐弟俩已经为中午的牛肉宴忙了一个小时了。

正在清洗牛百叶的张秋媚告诉记者,洗这个要一页一页翻开洗,还要把油一层层撕掉,没洗干净会影响口感,不好吃。

哎呀,就一道洗牛肉百叶的工序都这么复杂呀!虽然苦,但张秋媚告诉记者,为了保证每一道菜的出品,家里人每天只要起了床以后都是围着这间店的食材转,从选货到清洗,再到烹饪都是亲力亲为。

这不,虽然离饭点还有三四个钟,但是秋媚的妈妈吴利霞也没想着歇会,新鲜牛肉刚到店,她就要趁鲜制作店里的招牌菜:牛肉丸了。

利霞姨说,牛肉丸第一个讲究的是嫩字,只见她把大块牛肉切成小块后,拿着菜刀不断在肉里翻找着筋,并将其挑出来,只有挑出牛筋的肉丸吃起来才够嫩。

用菜刀挑牛肉筋,这可是真功夫呀!利霞姨笑着说,她这可是从家公手里学的,用了二十年才磨出来的功夫。

肉准备好了,下一道工序应该是打肉丸浆了吧?咦?这冰块敲碎干嘛呢?用适量冰块给高速运转的打肉机肉浆降温,以防温度过高,肉质发生变化,这也是利霞姨十多年制作牛肉丸的经验总结。

利霞姨和儿子锐明俩人,一人一个调羹,快速地用手工挤出一个个大小均匀,而且都体形统一的圆滚滚牛肉丸,这手艺可真是牛呀!

在五六十度开水中过了一遍的牛肉丸,再次放到炉里煮开,鲜嫩浓郁的肉香味顿时在厨房飘散开。

广告时间

广告时间

时间在忙碌的脚步和指缝中流逝,中午的饭点时间很快就到了,别看这偏僻巷道内的一间牛肉店,食客还不少呢,一间间厢房内食客已经坐等美食了。

这个时候,利霞姨也是最忙的,腌牛百叶是店里的招牌菜,几乎每一批来吃饭的客人都必点。煮沸的清水烩过后,再浇上猪肉爆炒制作的姜、葱酱汁,一道Q弹、爽脆的牛百叶就出炉了。虽然这道招牌菜的制作只需不到十分钟,但饱含秋媚姐弟俩前期认真翻洗几十遍的辛苦。秋媚自豪地告诉记者,这道看似简单的腌牛百叶是由父亲创作的菜品,虽然很多人来学,但这口感从来没有被超越过。

牛氏辈的全牛宴以牛的内脏为主,牛百叶、牛肚以及牛筋、牛鞭、牛尾,全牛宴的每一道菜都会选用牛身上的不同部位。上菜啰!腌牛百叶、炒牛脚筋、牛肉丸煮汤、牛肉、炒牛肚......有食客告诉记者,自己钟情于这家店的牛肉已经有十多年了,隔三差五都会邀上亲朋好友跨镇品全牛宴。

品质好不怕巷子深呀!牛百叶嚼在嘴里有清脆的“嗦嗦”声,嘴齿间胶质满满的牛脚筋,让食客人停不下筷子,记者逛了几个厢房发现,小家伙们一口口“肉真香”的表情也是不输大人们哟!不少食客也点赞这一桌桌牛肉宴“牛”。

利霞姨告诉记者,因为客家人讲究勤俭持家,在过去物资匮乏的年代,牛肉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牛身上的任何一个部位他们都舍不得丢弃,但是村里人都不懂其它部位的制作,夫家的老一辈经过研究练就了好手艺,一直传承至今。

从爷爷到父母亲,如今天90后姐弟俩决定坚守老味道,把全牛宴打造成梅州独特美味。

把家的味道变成餐桌上能触动人心的美味,把牛氏辈的全牛宴打造成梅州独有的美味。

希望秋媚的这么牛的愿望能够牛气冲天,实现梦想,也希望新的一年,朋友们都能牛起来!

记者:廖欢、郑赞

责编:钟媛

编审:祖全

审核:谢思、婉超

欢迎转发,严禁转载!

这3篇文章·梅州人都在看

▶▶

温馨提醒:如果您的物品丢失了,可在《民生820》微信公众号菜单栏的“失物招领”处查看,说不定您的物品已被好心市民捡到了!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 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