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养生 文章内容

Hi,Pomper!——国际罕见病日,关爱从了解开始

发布时间:2021-02-28 16:57:42来源:医脉通神经科

面对罕见病,

我们是接受命运,

按照医生善意的建议,

等待死期的来临,还是与命运抗争?

电影《良医妙药》剧照

今年(2月28日)是第14个国际罕见病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世界上有6000~8000种罕见病,并且每年以250多种的数量新增,影响着多达4亿患者的生活。罕见病虽然带着“罕见”两个字,但是却时不时地在我们身边发生。对于这些患者来说,从获得确切诊断到找到有效疗法,都面对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妈妈肩上的孩子”——了解庞贝病(Pomper)……

电影《良医妙药》剧照

据估计,庞贝病的发病率为1/4万活产儿1,《庞贝病友生存状况调研报告》内容显示,目前我国已发现约200例庞贝病患者,84.4%的病友都遇到过误诊的经历,75%的病友要经过3间或3间以上的医院才能确诊2。因此,庞贝病亟需得到人们的认识,因此提高人们的意识有助于挽救生命。

什么是庞贝病?

庞贝病,即糖原贮积病II型(GSDII),也称为酸性α-葡糖苷酶缺乏症。1932年荷兰病理学家Pompe首次报道而得名。庞贝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进展性溶酶体贮积病,是目前所知惟一属于溶酶体贮积病的糖原贮积病。

庞贝病是由于编码酸性α-葡萄糖苷酶(GAA)的基因突变,溶酶体内GAA活性缺乏或显著降低,导致糖原不能被降解而贮积在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等细胞的溶酶体内,导致溶酶体肿胀、细胞破坏及脏器功能损害,并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1。

庞贝病患者肌细胞受损3

庞贝病有哪些症状?

根据发病年龄、受累器官和疾病进展速度,临床上将庞贝病分为婴儿型(IOPD)和晚发型(LOPD)两大类1。

1.婴儿型庞贝病1,4

患者于1岁内起病,主要累及骨骼肌和心肌,GAA活性严重缺乏(酶活性较正常值<1%)。

(1)典型患者于新生儿期~生后3个月内起病,四肢松软,运动发育迟缓,喂养及吞咽困难。体格检查示肌张力低下、心脏扩大、肝脏肿大及舌体增大。心脏超声显示心肌肥厚”。常伴有体重不增、反复吸人性肺炎、呼吸道感染、胃食管反流、胃排空延迟等,亦可见眼睑下垂或斜视。病情进展迅速,常于1岁左右死于心力衰竭及呼吸衰竭。

(2)少数不典型婴儿型患者起病稍晚,病情进展较慢,心脏受累较轻,又称非经典婴儿型。

2.晚发型庞贝病1,4

患者于1岁后起病,可晚至60岁发病,根据起病年龄不同,又可分儿童型和成年型。患者具有低至中度GAA活性(1-30%正常值)。

(1)主要累及躯干肌、四肢近端肌群及呼吸肌。

(2)首发症状主要为疲劳、无力,少数以突发呼吸衰竭起病。

(3)临床表现以缓慢进展的近端肢体肌无力为主要表现,下肢较上肢受累明显,跑步、仰卧起坐、上下楼梯、蹲起困难,行走无力。也可表现为选择性肌肉无力,如膈肌、肋间肌、腹肌可较早受累及,表现为咳嗽无力、呼吸困难、夜间睡眠呼吸障碍、晨起后头痛和思睡等。躯干肌受累常导致腰背痛、脊柱弯曲、脊柱强直。少数患者伴有基底动脉瘤和脑血管病等,心脏一般不受累。

(4)一般而言,患者起病越早,疾病进展越快,常死于呼吸衰竭。

如何诊断?

庞贝病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酶学检测及基因检测综合判断1,5。其确诊其确诊有赖于GAA酶活性缺乏/降低及GAA两个等位基因检出致病性变异1,6。

庞贝病的临床诊断思路1

辅助检查5

(1)血清肌酶测定:血清肌酸激酶轻中度升高,伴乳酸脱氢酶、门冬氨酸转移酶(AST)和丙氨酸转移酶升高。

(2)心脏检查:婴儿型庞贝病患者均有心脏受累,晚发型患者心脏无明显受累。胸部X线检查可见心脏扩大,心电图提示PR间期缩短,QRS波群高电压。超声心动图见心肌肥厚,早期伴或不伴左室流出道梗阻,晚期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

(3)肌电图检查:多为肌源性损害,可出现纤颤电位、复合性重复放电、肌强直放电,运动单位电位时限缩短、波幅降低等。神经传导检测正常。

(4)肌肉活检病理检查:可见胞质内大量空泡,PAS染色糖原聚集,SBB染色脂滴成分正常,溶酶体酸性磷酸酶染色强阳性。肌肉活检常用于晚发型患者,具有鉴别诊断意义。婴儿型患者不建议常规进行。肌肉活检阴性不能除外此病。

(5)GAA活性测定:外周血白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或肌肉组织培养行GAA活性测定,患者酶活性显著降低有确诊意义。用质谱方法测定干血滤纸片GAA活性具有方便、快速、准确等优点,可用作筛查和一线诊断方法。

(6)基因分析:GAA基因检测,检出2个等位基因致病突变有确诊意义。

需要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婴儿型庞贝病应注意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GSDⅢ型、Ⅳ型、脊髓性肌萎缩Ⅰ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原发性肉碱缺乏症等鉴别5。

(2)晚发型患者应注意与肢带型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线粒体肌病、Danon病、强直性肌营养不良、GSD(Ⅲ型、Ⅳ型、Ⅴ型)等鉴别5。

目前有哪些治疗方法?

1.对症治疗1,5

(1)心血管系统:疾病早期表现为左室流出道梗阻,应避免使用地高辛及其他增加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利尿剂及降低后负荷的药物如ACE抑制剂;但在疾病后期出现左室功能不全时可适当选用。

(2)呼吸系统:积极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出现睡眠呼吸障碍时给予持续正压通气(CPAP)、双相或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出现严重呼吸功能衰竭时给予侵入性机械通气治疗。

(3)营养支持:建议高蛋白、低糖类饮食,并保证足够的能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摄入。

(4)其他:运动和康复治疗。麻醉风险高,应尽量减少全身麻醉。不宜使用异丙酚及氯化琥珀胆碱。

2.酶替代治疗(ERT)1,5

患者可使用rhGAA,剂量20mg/kg,每2周1次缓慢静脉滴注。婴儿型患者要尽早使用ERT,可以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晚发型患者出现症状前,应每6个月评估肌力和肺功能,一旦出现肌无力和(或)呼吸功能减退或CK升高,应尽早开始酶替代治疗。

参考文献:

1.糖原贮积病Ⅱ型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中华医学杂志,2013;93(18):1370-73.

2.庞贝氏罕见病关爱中心和北京病痛挑战基金会,2018年庞贝氏病友与家属调研报告.

3.MENAPompeWorkingGroup,etal.BMCNeurol.2015Oct15;15:205.

4.vanderPloegATandReuserAJ.Lancet.2008;372:1342-1353;

5.https://www.chard.org.cn/knowledge/jbzsk/detail/55.

6.YuyingZhao,etal.OrphanetJournalofRareDiseases.2019:14-78.

不要光坐等奇迹发生,要创造一个奇迹

——电影《良医妙药》

(英文原名:ExtraordinaryMeasures)

电影《良医妙药》剧照

本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约翰·克罗和妻子艾琳育有三个子女,除大儿子之外,另两个孩子都患有庞贝病。在二女儿的一次并发症发作濒危抢救后,约翰冲动之下飞去了内布拉斯加大学求见庞贝氏症研究领域中的领先专家罗伯特·斯通希尔,并许诺将成立庞贝氏研究基金,支持斯通希尔教授的研究,尽快将理论成果用于药物实践。不通人情的斯通希尔教授为约翰一家的真诚所动,决定辞职与约翰共同建立生化创业公司,致力于庞贝病药物的研发。为了给新公司拉投资,约翰不得不克服一系列困难,甚至频频惹恼已经极难相处的斯通希尔教授,全力以赴和死神赛跑……

© 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