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24 11:54:05来源:兰世亭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1年5月22日,甘肃一山地马拉松越野赛突然遭遇极端天气。根据央视新闻发布的消息,截至23日9时30分,本次事件共造成21名参赛人员遇难。
据报道,该事件是一起因局部地区天气突变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当天,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造成参赛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
什么是失温?他们为什么会遭遇不幸?
什么是失温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体内部的温度称体温。保持恒定的体温,是保证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正常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它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正常体温不是一个具体的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人体(腋窝)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失温,也叫低体温症,是指身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体温降低,进而产生一系列寒颤、意识障碍、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导致死亡。这里所说的“人体核心区”,主要是指大脑和躯干内的心、肺等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
失温是户外活动中非常容易遇到的情况。失温并不是仅仅发生在寒冷的气候。在特定情况下,0℃以上,10℃以上,甚至20℃时,户外活动都有发生失温的可能性。风寒效应和湿度都会加剧体温的流失。
温度、湿度和风力,是导致失温的三个要素。
失温的表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
1、轻度失温
核心温度为33~37℃,此时,外周血管收缩,人体表现出不能控制的发抖,不能做复杂的动作,例如攀冰或滑雪,但能够走路及说话。
2、中度失温
核心温度为29~33℃,此时人体开始意识不清,说话含糊,动作协调性开始丧失,身体出现激烈的抖动,肌肉不协调,动作慢且看上去费劲,脚下开始磕磕绊绊。
3、重度失温
核心温度为22~29℃,此时,人体的神经反射消失,对痛觉反应丧失,心率和脉搏低于正常,血压降低,已经无法自行调节体温。
4、死亡阶段
肌肉僵硬,心率和脉搏微弱,很容易出现呼吸心跳停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户外活动如何避免失温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户外活动时0℃以上的气温常常会引起人们麻痹。人们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防雨防雪,只顾保暖,而忽略了大量出汗和风寒引起的失温风险。
1、选择内衣
选择快干排汗的内衣,切忌棉质内衣。棉织品很吸汗,不容易导出从而引起失温。
2、注意衣物的增减
很多人在徒步的时候喜欢穿得厚厚的,生怕自己在路上着凉,结果没走多远,浑身上下被汗水打湿,很容易失温。在高寒地区徒步,出发前将保暖衣物放在随身携带的包里,然后出发时穿着轻薄、快干T恤或加一件透气好的外套。每到一个休息点就立马取出保暖衣物穿上,避免着凉和失温。一旦再次开始活动,再脱下保暖衣物。这样做基本上从头至尾贴身衣物始终是干燥的!而且也不会感觉寒冷。
3、注意保暖防护
如果遇上寒冷天气出行,做好相应的防风防护措施,不要暴露在寒风中。保暖的帽子、手套、围脖、防风衣、厚袜子、防风面罩、甚至是风镜等都是大风寒冷天气出行的必备物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
4、及时补充体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要让自己体能透支,防止脱水,避免过度出汗和疲劳。准备足够食物和热饮,随时补充身体热量。
一旦出现失温,如何施救
1、立即停止户外活动,将患者转移到避风处。
2、用隔离物品将患者与地面隔绝,防止患者的核心体温进一步降低。
(图片来源于网络)
3、除去患者湿衣服,擦干患者身体,用干睡袋或干衣物包裹患者身体。
4、用保温袋置于患者脖子、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加温核心部位,切忌对四肢进行加温或喝热水。四肢大量低温血液回流心脏,会导致低血压和核心体温进一步降低,引起患者死亡。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甘肃马拉松越野赛21名参赛人员遇难……他们为什么会遭遇不幸?------兰世亭医学健康科普2377帖
马医生推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