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30 17:48:35来源:生活与健康报
☝点击标题下的生活与健康报关注我们
肝硬化是肝病患者十分在意的话题。一听到肝硬化,无论由什么原因引起,多少都会让患者担惊受怕,而人们常常也会把肝纤维化与肝硬化划上等号。那么,肝硬化与肝纤维化有何区别?肝硬化的症状有哪些?中医上,肝硬化又该如何治疗?记者采访了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主委、浙江省中医院肝病科主任朱肖鸿。
肝硬化不等于肝纤维化
朱肖鸿主任介绍,肝纤维化是继发于各种原因(病毒、药物、酒精、免疫性、化学物质、遗传性等)引起的肝脏炎症或损伤后组织修复的代偿反应,是多种慢性肝病进展至肝硬化之前的必然经过。肝脏纤维化是ECM(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的失衡。当损伤肝脏的因素持续存在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就会多于代谢,从而导致肝纤维化。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至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肝内外血管增殖为特征的病理阶段。肝硬化有代偿期和非代偿期之分,代偿期肝硬化无明显临床症状,往往结合肝功能、血常规、影像学、肝组织活检等各种检查综合判断。但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会出现临床症状,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会随之受到影响。失代偿期肝硬化以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严重损伤两大症状为特征。前者患者常并发黑便、呕血、消化道出血、腹水等症状,后者患者并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症状。
“以上是西医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认识。其实我们的祖国医学在古代医学书籍中对肝硬化就有记载。”朱肖鸿说,《素问·腹中论》云∶“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歧伯对日:名为鼓胀。”因此祖国医学把肝硬化归类到鼓胀,那么什么是鼓胀呢?《灵枢·水胀篇》谓:“鼓胀何如?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按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身体会出现水肿,并有黄疸和西医说的静脉曲张。根据肝硬化腹水的主要临床表现,属于“鼓胀”范畴。总的来说,鼓胀指肝病日久,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停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
朱肖鸿还介绍了鼓胀的病因,“鼓胀来势缓慢,男性较女性多见,容易反复发作,病因多样。例如古书上记载的疫虫毒感染,就是现在常说的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酒食不节,例如饮酒饮食过量导致的酒精性肝病、脂肪性肝病;黄疸、胁痛、积聚,指患者本身就有慢性肝病但没有及时治疗;还有情志不遂,情绪上的压抑也会诱发。”
中医的精髓是辨证施治
“肝硬化的治疗首先要治疗原发病,如果是慢性病毒性肝炎,就要以抗病毒治疗为先;酒精引起的要以戒酒为先;脂肪性的则要以改善营养状态及运动为先,消耗体内过多的脂肪。”朱肖鸿强调,假如肝硬化患者出现了腹水、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西医的治疗通常采用补充白蛋白、利水、肝移植等方法。目前西医治疗肝硬化会有各种指南、专家共识公临床医生参考,这些指南可以使年轻医生少走弯路。但是患者是高度个体化的,相同的疾病不同的患者主诉可能是不同的。比如同样是腹水症状,西医诊断为肝硬化腹水,根据常规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症。但有些腹水患者的主诉是怕冷、有些是怕热、有些是食欲不好、有些是腹泻等等,诉求不同也代表着患者就诊时所希望解决的问题不同。
朱肖鸿认为,这些现象西医可能较难解释,而中医就可以解释,因为中医本身也是高度的个体化,与患者相符合的。同样是腹水,在中医看来,肝硬化辩证分型大致可以分为气滞水停证、脾虚水停证、湿热水停证、血瘀水停证、脾肾阳虚水停证、肝肾阴虚水停证六型。不同的证型临床表现不一样,理法方药需辨证论治。比如肝肾阴虚水停证,往往患者会有强烈的口干,舌苔很少或花剥苔,手心脚心热的主诉很明显,中医就会从滋补肝肾养阴治疗为主,患者的这些症状可能会消失的更快,患者的心情会得到改善,生活质量也会进而提高。
中西医结合更助于患者康复
在谈到中医与西医之间的关系时,朱肖鸿认为二者应相互结合。“我自身是一个西医医生,后来学了中医,我最深的感触莫过于学习中医之后,我在临床工作中的‘武器’增加了。在未学中医时,面对肝硬化患者没力气、胃胀的症状,我除了给患者利水、补充蛋白没有更多的办法。而学习中医后,面对脾虚水停证患者拉肚子、吃不下的症状,我就可以为其健脾,脾胃调整后,患者的胃口会好起来,这些症状的改善提高患者对后续的治疗的信心。所以在规范地使用国内外的疾病指南去辨病的基础上,再结合患者具体的证型进行中医的辨证治疗,对患者来说,不管是疾病的缓解还是诊治,都会有一个更满意的结果。”
“我还时常跟学生以及年轻医生说,我们首先要弄清患者的病史,在接诊过程中的思维很重要,从西医来说就是临床思维,中医来则是临证思维。那么这些思维从何而来?我认为说患者是我的良师益友:我的经验、教训及感受都是来自患者。我们给患者治疗时要首先了解他们起病的过程、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证候、他们经过了哪些检查和治疗,综合这些这些情况给出中医及西医的诊断,才能给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所以一定是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后才能给出比较合理的诊断。”
朱肖鸿回忆起自己诊治的病例,该患者因肝功能不佳连续看病,但从患者描述中无法得知原因,其各项检查也是阴性。但第三次检查时,他才回忆起他经常把西洋参、何首乌等保健品一起捣粉食用,患者通常没有医学常识,他不认为这些是药,而何首乌本身就是肝损的药物。在住院期间因没有食用保健品症状有所缓和,而回到家后又重新食用导致症状再次发作,在第三次时才道出实情。因此,要不断地询问患者的病史,不断地和患者沟通,在沟通中寻找蛛丝马迹。
相关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治疗
●气滞水停证
治法:疏肝理气,行水散满。
主方: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合胃苓汤(《普济方》)加减。
常用药物:柴胡、香附、苍术、枳实、川芎、厚朴、陈皮、白术、泽泻、猪苓、茯苓皮、大腹皮、车前子等。
●脾虚水停证
治法: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主方: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实脾饮(《济生方》)加减。
常用药物:党参、生黄芪、焦白术,木瓜、木香、附子、干姜、大腹皮、厚朴、泽泻、茯苓、车前子等。
●湿热水停证
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主方:中消分满丸(《兰室秘藏》)合茵陈蒿汤(《伤寒论》)加减。
常用药物:黄芩、黄连、知母、厚朴、枳实、茵陈、栀子、大黄、茯苓皮、泽泻、陈皮、法半夏、白术、白茅根、大腹皮、通草等。
●血瘀水停证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主方:调营饮(《证治准绳》)或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常用药物:当归、丹参、大黄、炮山甲、泽兰、川芎、葶苈子、槟榔、茯苓皮、大腹皮、通草等。
●脾肾阳虚水停证
治法:温补脾肾,化气利水。
主方:附子理中丸(《中国药典》)合五苓散(《伤寒论》)加减。
常用药物:制附片、炮姜、党参、白术、肉桂、生黄芪、茯苓皮、泽泻、猪苓、葶苈子等。
●肝肾阴虚水停证
治法:滋养肝肾,化瘀利水。
主方:一贯煎(《续名医类案》)合猪苓汤(《伤寒论》)加减。
常用药物:生地、丹皮、丹参、当归、赤芍、泽兰、泽泻、沙参、麦冬、茯苓、猪苓、滑石、白茅根等。
(江浩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