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30 14:49:19来源:车动力大嘴说车
作为自主品牌+传统车企,长安汽车的“智造”实力亦同样不容小觑。
撰稿|王蔚编辑|雷铁军
版式|王蔚出品|车动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随着汽车“新四化”浪潮席卷全球,以及消费升级呈现多元化特征,国内车市竞争正不断加剧。作为全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重庆汽车行业在“新四化”之基础上,更在同时向着高端化、高质化发展。根据规划,重庆市到2022年将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制造基地。
当然,要想成为国内在该领域的“领跑者”,只有“规划”肯定不行,而必须要靠“硬实力”说话。5月27日,在一场以“智造车企,解码逆扬”为主题的重庆车企行活动中,20余家网络媒体开始了为期两天的“见证智造”之旅——他们将通过实地走访本地相关行业龙头企业,聚焦重庆如何实现由“汽车大市”向“汽车强市”之蜕变。

本次活动所探访的第一站,正是重庆汽车工业的“龙头大哥”——长安汽车。作为一家历经159年沿革与变迁的老牌企业,长安汽车目前已经形成了六国九地的研发体系,正致力于将“智能化”和“新能源”打造成为其品牌标签,并在2019年被重庆市认定为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至于一众媒体此行的准确坐标,则是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作为一个整合全球资源的开放式共享智慧研发平台,它具备设计、试验、管理等7大功能,包括仿真分析、噪声振动、被动安全等12大领域,并拥有混合动力、空调系统、非金属材料等180个实验室,以及运用云技术打造的全球领先之数据中心。
可以说,这里就是长安汽车的“最强大脑”。

在长安汽车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笔者一行对这里进行了参观和了解。据悉,在近几年推动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长安汽车正稳步实现智能化“北斗天枢”计划之各项目标,截至目前已累计投放智能网联汽车120万辆。

而在聚焦核心业务的基础上,长安汽车还运用数字化技术,全面贯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形成大数据运营体系,以指导研、产、供、销各业务领域;同时,更围绕“天上一朵云,空中一张网,中间一平台,地上全场景”,重构以长安为主导的新商业模式。

随着参观流程移步至户外,面对搭载了APA6.0远程智能泊车功能的UNI-K,媒体们现场观摩了它实现无人驾驶停车之全过程——只见工作人员距离车辆百米之外,仅通过一部手机,像操作游戏般流畅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长安汽车的这项技术基于4G/5G网络环境开发——即使人在异地,也能实现精准的远程操控。

现场工作人员还表示,从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长安汽车用户对车载导航、智能钥匙、自动泊车和IAAC集成式自适应巡航等功能的使用频率和习惯正日益提升;这其中,年轻一代消费群体对智能座舱的青睐尤为明显,也说明这些功能确实起到了优化驾驶体验之效果。

在感受了无人驾驶技术的魅力后,媒体们落座会议室,与长安汽车平台和云平台技术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度交流。在一众媒体提出的诸多犀利问题中,让人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在如今全球“新四化”这块暗流涌动的“棋盘”上,长安汽车该如何找准属于自己的位置?……
更具体而言,面对目前已经成长起来的蔚来、小鹏、理想等国内第一批“新势力”,以及厚积薄发的大众、通用、“两田”等全球老牌车企,甚至还有即将“入局”的小米、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大厂——在未来几年中,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必定会风起云涌,竞争也将异常激烈。
那么,作为一家自主品牌传统车企,长安汽车该如何从中“杀出重围”?……

对此,长安汽车的各位负责人也从企业在“新四化”方面的转型投入和相关优势等方面予以了解答。“从2019年起,长安汽车已经进入了智能架构造车阶段,并通过软件、硬件之整合,实现了更为高效的规模效益,必将助力第三次创新创业战略。”
同时,“在智能数据化的应用方面,长安汽车将其分为几个层次,主要包括产品、制造和管理;换言之,智能化创新绝不止于我们所看到的量产新车和各种‘黑科技’功能——长安汽车正籍此提升纵深整合能力。”
此外,“长安汽车还将在未来投入1500亿元,深入布局软件产品、智能化、低碳化、新商业模式和高精尖人才这五大领域,并加快智能化和低碳化转型步伐;而在人才结构层面,长安将组建3000人规模的智能化、软件化人才团队,致力于打造全球优秀人才之聚集、成长基地。”

从长安汽车各位负责人的侃侃而谈中,笔者感受到了“即使山雨欲来,我自岿然不动”的底气与信心。通过此次研发中心之行,也让一众媒体看到了长安汽车从传统制造企业向真正的“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之进展和成果,可谓收获颇丰。